五房村位于广元市昭化区射箭镇南部,属于典型的山地村落,土地贫瘠,资源匮乏,交通条件十分落后,且产业结构单一,全村老百姓收入全部依靠传统种养殖,贫困发生率高达21%,村民居住房屋90%以上为土坯房。
如今的五房,一栋栋漂亮的川北民居错落分布,一条条宽阔整洁的入户路直通村民家门口,平整开阔的村委会广场上,孩子们三五成群嬉戏玩耍。不远处药博园里弥漫着幽幽药草香,一派丰收的景象……
五房村容村貌为何焕然一新?近日,笔者来到五房一探究竟。
因地制宜 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谋划发展首先要立足本村实际。
五房村虽然土地贫瘠,但山林里盛产各类中药材,老百姓也有在房前屋后种植药材补贴家用的习惯。该村村民赵正德正是靠收购中药材起家,并成立了广元黎生中药材专业合作社。
“既然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中药材,又有收购商在我们村,就不用担心销售问题。况且这是个‘懒庄稼’,七八十岁的老年人都能种,中药材产业为啥不能作为五房的主导产业呢?”时任五房村党支部书记的王开军的一席话,说到了村两委干部的心坎里。
金点子重在落地,说干就干。村两委干部立即实施产业发展规划,分组召开村民大会,动员老百姓转变观念,将传统农业种植改成种经济作物。
“如果放弃传统种植,以后吃什么?”面对部分群众的不理解、抵触情绪,五房村又采取党员干部带头、部分村民试种的方式,让老百姓看到收益。第一年下来,种植中药材的农户获得了大丰收。
“随着中药材的销售一空,大家从种植中药材尝到了甜头,入股种植的积极性高涨。”村民胡培余表示,当时致富信心很强,劲头也足。
从靠山吃山到“金山银山”
为了推动林下中药材富民产业进一步发展,五房村按照“农民土地,农民做主”的理念,以基地建设为龙头,以农民管护为主体,让群众在合力做活中药材种植产业文章中真正获益。
在提升种植户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上,五房村持续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鼓励全村群众加入广元市黎生中药材专业合作社,通过利益链接机制,切实保障种植户的收益。
“广元市黎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该专合社签订《药材收购协议》,确保专合社所收集药材能有销售渠道。专合社又与种植户之间签订了《种植收购合同》,农户种植就有了收购保证,这样农户的种植市场风险转移给了市场销售终端——公司。”驻村第一书记黄勇介绍。
据了解,因中药材价格受较多因素影响,当公司对外的收购价格高于公司对专合社收购价格时,公司将价格差额部分以返利形式返回给专合社。专合社将返利按比例分为20%公积金、30%公益金和50%风险金,公积金与公益金用于专合社日常开销及后续发展,风险金全部按股份分配给种植户,进一步降低了市场风险对种植户的影响,保障了种植户权益。
近年来,随着中药材产业的不断扩大,五房村确定了以药材种植、旅游观光等为主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以建立川东北最大药品博览基地——五房药博园为依托,大力发展生态康养旅游业。
截止目前,五房村种植各类中药材3000余亩,并建成标准化剑门关土鸡园、香菇产业园,人均纯收入实现1.3万余元。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6.5万元。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突破50万元。
小山村里的“大幸福”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要壮大村集体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要跟得上才行。
于是,五房村把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基础设施配套、乡村建设等相结合,着力打造“美丽五房”。
2014年以来,五房村抢抓脱贫攻坚发展机遇,硬化村道、社道30余公里,硬化率达到90%以上。全村危旧房改造200余户,90%以上的村民住上了小洋楼。村级活动阵地也得到了提升,文化室、卫生室、便民服务站、文化广场、健身广场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
乡村之美,美在田园。“我们把自家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合理利用起来,规划成‘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发展庭院经济,既美观又有实用价值。现在生活在农村,安逸得很!”这不仅是五房村老百姓的心声,也是如今昭化农村的真实写照。
民富了、村强了,但经济上的富裕不算真的富裕,只有经济与精神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
“老百姓的腰包鼓了,乡风文明也要跟上。村里搭建了常态化群众学习平台,定期组织开展传统文化、道德知识宣讲等培训活动,全方位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第一书记黄勇告诉笔者,该村以全区道德积分评定活动为依托,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大力宣传典型模范,营造学典型、做好人的良好氛围,激励村民积极参与乡风文明建设。
2019年,五房村被评定为省级四好村;2020年,被评定为省级“六无”平安村。过去贫穷落后的五房早已不见踪影,有的只是业兴家和村美民富的幸福新生活。(王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