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通过“双走访” 谱写服务群众最强音

——记雅安市荥经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刘松芝帮扶故事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0-08-03 20:33:22 编辑:陈廷波 点击:
“脱贫攻坚贫困户居住环境是否完全改善?脱贫攻坚和农村房屋灾后重建后,土地增减挂钩是否按要求完成?乡道加宽我能做什么……”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在民建彝族乡顺河村“她”的身上找到了答案!
这个“她”就是荥经县民建彝族乡原顺河村连任五届的党支部书记,荥经县十六届人大代表刘松芝。
责任在肩 乡道加宽“蜀道”不再难
民建彝族乡从建乐村经过顺河村到竹阳村的乡道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修的机耕道硬化而来,“这里的山路十八弯”是这条村道的真实写照,“窄”更是这条村道的“特色”,在车多人多的今天,根本不适应群众农村生产和出行交通的需要。只要有几辆车陆续开来,要在这条道上错车,那真是难上加难。有时堵车一两里后半天不能疏通。加宽公路成了当前群众最迫切的愿望!为此,刘松芝把工作走在前头,先解决加宽公路占用农户的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户赖以生存的根本,农户视土地为命根,要让农户把土地拿出来犹如“钝刀割肉”。刘松芝和村委一班人,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农户不但要拿出土地,还要把茶地里茶树挖起,把茶地里的树砍掉。有的农户跳起来不干了,甚至说:“好好的土地占了,还要我们一家人活不活?”白天做工作做不通,晚上去做,一次做不通,就两次,有的农户在刘松芝上门数次后终于想通了,两公里的路面加宽占用土地问题解决了。现在路面加宽硬化,道路通畅,村民出行方便,也加快了村里经济发展。
刘松芝和村委一班人就是这样,耐心细致的工作,高水平农田建设在顺河村修三条2.5公里的茶园观光道毛路也如此建成……
主动作为 房屋改造助力脱贫攻坚
今年村级建制调整,竹阳村与顺河村合并为顺河村。合村后,刘松芝发现原竹阳村贫困户还有3户住房条件没有改观,仍然住在屋穿璧漏的房子里,一到做饭的时间房前就烟熏火燎,架起柴火在屋外做。竹阳村二组周卫花、高先全两位老人就是其中一户。两位老人是组合家庭,周卫花是扶贫户,高先全是五保户,只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根本无钱改造居住环境。刘松芝和村委一班人立即行动,先制定出房屋改造方案,然后分工合作,有的购材料,有的请工匠,有的申请资金……刘松芝每天都要到现场看看,房屋改造装修进展质量怎么样?耐心的询问两位老人还需要什么?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室内室外焕然一新,两位老人淳朴地说:“感谢政府的关怀,要不是政府帮我们改造居住环境,我们这辈子别想住进这样好条件的房子。”在刘松芝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带领下,原竹阳村其他需要帮扶的贫困户也逐一接得到了对症施策的帮扶。
用心履职 化解土地增减挂钩遗留问题
合村后刘松芝退居二线协助新产生的村支两委工作。作为县十六届人大代表的她,对本村情况熟,有威信,号召力强,合村后担负起对新一届村支两委扶上马送一程的责任。在今年代表双走访中,刘松芝发现2018年底竹阳村需要完成的复耕任务是17.95亩,但一年多来竹阳村前任干部有畏难情绪,群众患得患失不愿拆除旧房,复耕工作推动不力。有的农户在旧房里喂猪、喂鸡,堆放生产农具,不愿拆房。刘松芝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上门劝导,说服动员,帮助租赁挖机,对始终不动工的农户亮明政策,说清得失,农户行动起来了,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竹阳村一组、二组、三组圆满完成土地复耕。原来一年多来没完成的土地复耕任务,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完成了,是刘松芝和村委干部付出的努力啊!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刘松芝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一名基层人大代表的承诺。离职不离岗,把群众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来追求,把村上的工作兼职当作专职,不计个人报酬与得失,展示了一个基层人民代表的精神本质。在工作中也许难免得罪人,但她坚持只要正直为民自己最终会得到群众的理解。凭着这样一颗坚定执着的心,深深扎根家乡的热土。“顺河村要走上小康路,求变求新,最终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是,不管是当村干部,还是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就是要多为群众谋实惠谋好处!”(匡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