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发展思路不清、资金来源不足、资源转化不够、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宝兴县蜂桶寨乡充分发挥改革试点示范作用,探索建设村级“飞地园区”为载体,集中发展资金,整合土地资源,强化村企合作,发展特色产业的农村集体经济联营发展模式,破解“贫困村有钱无地、非贫困村有地无钱”的发展瓶颈,不断提高村集体经济发展收入水平和续航能力,促进乡村振兴。
蜂桶寨乡探索农村集体经济联营发展以来,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8年底的0.8万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11.98万元,联营发展效果明显。
整合资金资源,变“村村冒烟”为“产业集聚”。把资源匮乏、无成熟项目的薄弱村集体资金投入到条件成熟的项目中,有效规避投资风险,改变过去“村村冒烟”的单村运作模式,促进薄弱村集体增收。2019年以来,通过农村“三资”清理,清理闲置资金125万元,整合各级涉农惠农资金及项目资金543万元,引进民间资本2560万元,形成多位一体的资金投入格局。
结合“散闲荒”资产清理,“唤醒”一批“沉睡”资产助推产业发展,整合闲置村活动室、各类公房、学校少年宫等各类公共闲置资产,通过公开竞标方式承租给经营业主,改建成烘干房、储存仓库、接待中心、科普中心等产业功能用房,健全完善产业发展技术、存储、展示、销售链条。
全面推进农村资源“三权分置”,摸清底数,利用新华村60亩闲置土地打造飞地产业园区,在全乡范围流转相对集中土地1860亩、林地430亩建立多个村集体经济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特色种殖,达到资源就地转化。
创新发展方式,变“单打独斗”为“抱团聚力”。以新华村为“飞地”产业核心示范园区,引进、扶持2家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大力发展新华村产业带,通过飞地共建、试点示范带动发展。截至目前,园区已累计发展食用菌、金丝皇菊、中药材、藤椒、桑叶、蜂蜜等产业基地4000余亩,并成功纳入2020年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对象。
健全“飞入村”和“飞出村”资源共享、利益共分等机制,大力实施“农业+旅游”行动,以共建“飞地园区”为引领,完善观光旅游产业带,辐射发展草莓、枇杷、葡萄采摘、休闲垂钓等特色产业,促进观光旅游与休闲避暑、餐饮住宿的有机结合,推动“飞入村”和“飞出村”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全乡年均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20余万元。
围绕创新驱动链、延伸产业链、整合利益链,大力培育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形成公司引导、基地支撑、新型经营主体竞相发展的格局。截至目前,已投入2500万元建成5000㎡的自动化香菇菌棒生产厂和40亩的养菌中心,带动200余户小农户发展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培育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94家。
强化村企合作,变“自营自利”为“合作共赢”。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把投入农村的财政资金、扶持资金等量化为股金,通过村集体统一经营实现增收。构建“127”分红机制,即合作社产生纯利润的1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20%作为农户分红,70%作为投资企业利润。2019年,蜂桶寨乡村集体经济同比增长150%。
采取“订单代种”模式,由龙头企业与有意向的合作社、小农户签订代种协议,按照“六统一分一集中”生产机制(六统:统一菌种、统一制袋发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管理标准、统一投入品控制、统一品牌销售;一分:农户在公司统一技术指导下,分户出菇管理;一集中:公司对合作社、农户进行集中组织管理)和“两定两包”回收机制(两定:公司与专业合作社、农户共同制定产品收购标准;公司与专业合作社、农户共同制定鲜香菇随行就市销售价格;两包:包提供技术资料和指导、社会化服务;包经济效益,确保种植户每个菌棒扣除生产成本后的净收益不低于1元)。同时,通过土地租金、务工薪金、分红股金“三金”增收致富。2019年,蜂桶寨乡人均可支配收入1.49万元,其中“三金”收入达0.85万元,占比57.05%。
按照“建基地、育产业、强主体、创品牌、促融合”思路,狠抓“林海菌乡”产业环线建设,打造万亩食用菌农业园区,建立企业与村集体经济、农户三方共赢的利益链接机制,促进村集体经济、村民收入和企业效益稳步增长。(宝兴县委深改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