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营养状况很差,反复肺部感染……”7月3日下午,武汉市武昌医院ICU主任徐亮对着摄像头介绍科室一名86岁危重患者的情况。通过无线传输,与屏幕另一边的北京301医院心内科主任陈韵岱带领的心血管、呼吸、营养专家团队,以及绵阳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王东带领的重症、呼吸、心血管、药学专家团队进行交流。
绵阳市中心医院会诊现场
武昌医院会场现场
北京301医院会诊现场
一场会诊,串联起华北、西南、华中三地不同级别的医院,究竟是什么架起了它们之间的桥梁?从形而下来看,或许只是一台机器、一套系统的作用,但深究更富有意义的形而上,个中的前因后果或许涵盖着更重要的命题。
一次惠及广大群众的探索
民之所向,吾之所往。在绵阳市中心医院的意识中,迈向新时代的征程,所有的工作必须立足于破解一个难题——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需求同医疗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大医院一床难求,基层医院门可罗雀,表现出一头热一头冷的局面。国家开出的分级诊疗是“规定动作”,在此基础上,医院也必须结合自身情况,探索一套行之有效“自选动作”,才能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缓解大医院的“看病难”,助力基层医院发展,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谋定而后动,绵阳市中心医院先行一步,找到了破解这一难题的“金钥匙”——率先在川西北区域搭建远程心电监护平台、检验共享平台、技能培训平台、远程影像平台、远程重症监护平台和病理会诊平台,成员单位与绵阳市中心医院可实现信息共建共享,让患者足不出县就可以用当地医院的价格享受到三级医院的服务。
随着医改逐步迈进深水区,地市级医院处于尴尬的“夹心层”,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遇到了瓶颈。此时,明确功能定位成了至关重要的抉择。“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绵阳市中心医院开出了自己的“处方”。
携手北京301医院便是“处方”中一味重要的药引。2019年底,绵阳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王东与北京301医院心内科主任陈韵岱经过多轮接洽磋商,绵阳市中心医院与北京301医院成功“牵手”。双方以搭建“多参数床旁实时监护会诊”平台为主线,在学科建设、科研立项等诸多方面达成有效共识。
一次奔赴“风暴中心”的实践
众所周知,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重症医学凸显了的抗击疫情的“硬核”力量。2020年2月,王东作为四川省第九批援鄂医疗队领队,率领181名队员进驻武汉市武昌医院开展救治工作,负责该院的174名重症及危重症患者。
在疫情的“风暴”中,如何把重症的能效最大化,是四川医疗队与武昌医院共同探索的一道命题。大家一边梳理ICU的工作流程,一边改造ICU的病房布局,并通过联科讨论、联合查房等形式相互学习与提升,在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实践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四川省第九批援鄂医疗队在武昌医院
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如何进一步助力重症医学的发展,学科和人才建设何去何从?将武昌医院接入绵阳市中心医院与北京301医院的“多参数床旁实时监护会诊”平台,实现线上联动、多方联动是个不错的方案。三方一拍即合,远程诊疗平台加班加点建设了起来。
通过“多参数床旁实时监护会诊”平台,北京301医院可以实时读取绵阳市中心医院及武昌医院重症患者监测的数据,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一条联通“首都北京、四川绵阳、武汉武昌”的“生命绿色通道”运作了起来。
一次展望未来趋势的布局
“我敢断言,这套系统在当今世界都是处于领先的。”绵阳市中心医院老年综合科、心脏电生理中心主任吴屹说,“多参数床旁实时监护会诊系统”能够实时对患者的心电、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重要生命指征进行监测,并通过一套算法,自动识别危险进行报警……
作为川西北区域医疗中心,绵阳市中心医院可通过“多参数床旁实时监护会诊系统”帮扶、指导川西北地区老、少、边基层医院。一方面,长期以来绵阳市中心医院对口支援帮扶下级医院,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互相信任、彼此信赖;另一方面,从地理位置上来讲,绵阳市中心医院辐射的面积广、人口多,能将监测系统的能效发挥至最大。
“不单纯是业务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对学术和战略上的促进意义。”王东介绍,通过布局,可以实现不同地域、不同海拔的监测,形成若干大数据,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下一步,“多参数床旁实时监护会诊系统”还将走向各县级医院甚至基层卫生院,通过会诊指导、科研教学、监测诊断等形式,形成长效指导帮扶机制,从而解决下级医院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也以超前的新模式“拓展”医院ICU的空间。
以信息化为依托,联通上下级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将一如既往地秉承公立医院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以建设远程平台为抓手,实现优质资源下沉,切实地解决好群众关心的、上心的问题,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贡献一份力量。(傅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