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产业扶贫是盘大棋,但如何下好这盘大棋,做到“一子落而满盘活”呢?
成都简阳市依托良好的自然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在脱贫攻坚中,深入推进蔬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科学规划、集聚发展原则,不断优化蔬菜产业空间布局,提出了“蔬菜方案”,并使蔬菜产业成为产业扶贫主要支柱产业,辣椒、生姜、黄花菜、羊肚菌、甜瓜等一批特色蔬菜成为脱贫增收的重要项目,2020年实现蔬菜种植面积20.5万亩,总产43万吨,总产值7.93亿元;食用菌0.8万吨,产值4.3亿元。
发挥优势 蔬菜特色村“朋友圈”不断壮大
在位于三星镇雷公庙村的简阳市未来之星家庭农场,农场的工人们正在土里忙着耕种。雷公庙村2014年被认定为省定贫困村,如何脱贫摘帽呢?该村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提出了“蔬菜田园雷公庙,绿色山乡幸福村”,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建了43个蔬菜大棚,70亩集中连片蔬菜种植园。有蔬菜作为产业支撑,2016年该村实现了脱贫摘帽,目前已初步形成“一核两环四园”产业格局——以雷公庙村蔬菜育苗中心为核心,沿村内大小两条环线布局产业,建成“花园”“树园”“菜园”“乐园”,让村民过上了富足的幸福生活。2019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10578元。
施家镇兴隆村羊肚菌产业基地
简阳市是全省袋料木耳主产区、成都市“菜篮子”工程市长负责制基地之一、成都市城市蔬菜保供主要基地,被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列为全省加工蔬菜和全省鲜销蔬菜核心区之一。着眼于这个优势,各脱贫村聚焦精准规划,因地制宜制定“一村一品”蔬菜主导产业扶贫发展规划,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特色蔬菜产业引领脱贫攻坚。石钟镇火烧庙村番茄甜瓜、民强村黄花菜,东溪街道黄岭村设施苦瓜,平泉街道协议村盆栽蔬菜,施家镇兴隆村羊肚菌,杨家镇互助村、模范村全程机械化生产萝卜等蔬菜特色村已初具规模,有力促进全市脱贫村逐渐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示范带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通过在脱贫村做“活眼”,全市已建成7万亩以茄果类、瓜类、叶菜类为主的沱江流域优质蔬菜产业带,5万亩以叶菜类、豆类、葱蒜类为主的国道321、318沿线保障型鲜销蔬菜产业带,8万亩以辣椒、青菜、榨菜等为主的河东及河西片区加工型蔬菜产业片。
蔬菜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脱贫村依靠蔬菜产业持续增收离不开成熟的生产技术。简阳市聚焦蔬菜生产技术指导、培训,培养技术带头人,组织专业技术员组成蔬菜产业扶贫专家服务团,依托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项目、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项目,逐渐在全市范围内培养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全市共派出驻脱贫村农技员105人,坚持每年在脱贫村遴选科技示范户630户,有效带动脱贫村及脱贫人口致富增收。火烧庙村脱贫户张加全通过技术培训,在村上的蔬菜基地做起了技术工人,拿着月薪,大大改善了家庭收入,今年更是萌发创业想法,现已流转土地自主种植蔬菜。施家镇兴隆村脱贫户蒋仕群,2018年在帮扶单位的带领下尝试发展羊肚菌,从最开始的0.5亩试验田到2019年的3亩,再到今年的10亩,年收入达18万余元。像张加全、蒋仕群这样的脱贫户,不断在发展蔬菜产业中获益,生活开新局。2020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670元,较2016年增收8812元,年均增长率34.63%。
突出特色 创响“简字号”品牌
连片25亩的仔姜地里姜苗长势喜人,清风吹来掀起阵阵碧波,几十名工人正忙着拔姜苗、清理泥土、装袋……10月16日,平泉街道龙王村一派丰收景象。龙王村地处沱江流域冲击坝,土质疏松肥沃,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但多年形成的半年玉米、半年胡萝卜的单一传统种植模式,让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成为制约该村发展的主要因素。简阳市农技中心充分利用该村适宜生姜种植的有利条件,帮助制定以生姜特色产业为抓手的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计划,落实建立50亩村集体经济生姜套作玉米高效栽培示范基地,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带动龙王村加快培育生姜特色产业实现良好开局。
平泉街道龙王村仔姜获得丰收
小黄姜是简阳地方特色生姜品种,种植历史悠久,以采收老姜为主,姜辣素较高,品质好,风味佳,为烹制川菜的绝佳调味品。为突出特色,将名誉全川的小黄姜发展壮大,简阳市在青龙镇、踏水镇、三星镇、禾丰镇、杨家镇发展种植基地,累计万余亩。
简阳市还是四川省辣椒生产大县,常年种植面积8万亩左右,种植规模名列全省前列,2007年全市种植面积达15万亩,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近年来,辣椒特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已成为简阳市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主导优势产业,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全市2019年播种面积7.28万亩,总产量10.24万吨,产值约5.12亿元,亩产值达7000元。种植品种以二荆条加工型线椒为主,形成了前期收青椒,后期收红椒的传统,禾丰镇建成万亩辣椒绿色食品基地。
在脱贫攻坚中,简阳市高举“生态旗”、打好“特色牌”,念好“优、绿、特、强、新、实”六字经,以突出重点示范、连片发展,推动6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夯实3大先导性产业支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聚焦优质粮油、优质生猪、简州大耳羊、简阳晚白桃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工程,创响“简字号”品牌,目前成功认定扶贫产品15个,成功申报“四川扶贫”公益商标34个,建成消费扶贫专柜3个、专馆2个。目前,脱贫村在地蔬菜2.3万余亩。
创新举措 打赢脱贫攻坚战有核心“武器”
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地势较高的火烧庙村,由于交通落后、干旱缺水、产业薄弱、群众存在一定“等靠要”思想,曾是省定的贫困村。为了脱贫致富,该村邀请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并结合贫困群众意愿,成立了食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创新“新型经营主体+基地+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贫困户)”运行模式,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产村融合发展。2017年,该村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破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0余万元。“没有蔬菜产业的推动,要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就缺乏核心‘武器’。”该村第一书记蒋青淞表示。
为让“短平快”蔬菜产业成为“稳准实”的扶贫产业,简阳市综合采取“订单生产”“股份分红”“二次返利”等方式,创新建立脱贫户和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简阳市晓梅家庭农场、民生蔬菜专合社等规范运行,引导优势明显的新型经营主体到脱贫村发展蔬菜特色产业,并在石钟镇、平泉街道、施家镇、杨家镇等地脱贫村实施“羊肚菌+甜瓜”新品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于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在简阳成功举办全省甜瓜新品种推介及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现场观摩培训会,有效带动了全市高端食用菌、瓜类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有了产,还得有销。为转变“先生产,后销售”传统农业模式,避免盲目生产、销售无门的现象出现,简阳市积极推动大型商超、互联网平台公司与禾丰镇、青龙镇等地脱贫户签订二荆条辣椒、小黄姜种植订单。在今年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通过菜鸟易购、乐客电商等线上销售平台销售蔬菜达10吨。还在有条件的脱贫村(经济薄弱村)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整合综合资源要素,大力培育休闲农业、生态康养、田园旅居等业态,促进农业生产由传统单一性向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复合功能转型,做靓“一镇一节”乡村旅游品牌,带动脱贫人口持续增收致富。(吴凯 曹礼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