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全域旅游,离不开规划引领。近日,成都市武侯区围绕打造“三国圣地 智慧武侯”的全域旅游发展定位,编制出台了《武侯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围绕《规划》,未来武侯区将形成了“一轴连两带 一核聚四片的X骨架”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同时武侯区将对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建设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在实现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旅游服务要素齐备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立“管理机制体制先行、业态融合创新先行、发展运营模式先行”理念,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提升和完善提供有力支撑,积累武侯经验,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城市标杆。
整合旅游资源 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武侯区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除了武侯祠、锦里、望江公园等耳熟能详的景点,天府芙蓉园、水韵天府、大悦城等也已成为游客休闲的好去处。去年国庆节,天府芙蓉园共接待游客38万人次,同比增长80.95%,实现旅游收入50.7万元。“但总体来看,武侯区从资源到产品的转化力尚显不足,景点之间的联动性还不强。如何创新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做亮旅游品牌,是规划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武侯区文体旅游局负责人介绍。
根据《规划》,未来武侯区将结合该区提出的城市规划中“三水环抱、三轴支撑、三心引领”的发展布局,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立足点,面向天府锦城文化旅游目的地战略目标,突破资源边界和管理边界,整合构建“一轴连两带,一核聚四片,X骨架”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从而全面助推武侯区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化全域旅游目的地。
其中“一轴”是以三国蜀汉城锦官城为始,天艺·浓园艺术博览园为终,以高升桥路、佳灵路、成双大道、新安大道为主轴线;“两带”是指锦江南岸文创休闲带和江安生态文旅体验带;“一核”是指整合南郊公园、锦里等资源,形成集三国文化研究、文化博览、演艺娱乐、文化体验、美食购物、特色居住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特色风貌区,推动三国文化集聚发展,构建三国蜀汉文化旅游核;“四片”是指天府红门商贸融合区、太平新城文化创意区、人南国际旅居体验区、西部智谷旅游IP引擎区;“X骨架”是指依托现有社区、主题街区、非旅游区的特色点等公共空间载体,以“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构成“6个国际化社区+26条特色街区+N个特色点”三级体系,并与周边景点、历史建筑、休闲绿道等串联,构建体系完整、类型多样的公共旅游空间。
优化产品供给 打造四大主题旅游产品
近年来随着游客需求的不断升级,主题游的市场越来越庞大。“关注细分市场,才能满足游客的真正需求。”《规划》中提到,未来武侯区要以旅游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化开发为导向,重点打造“梦回三国游”等旅游产品,创新培育“音乐武侯”、“夜游武侯”、“健康武侯”三大特色旅游产品,着力构建“节事旅游、美食旅游、商贸旅游、研学旅游”四大主题旅游产品。
“我们将以三国蜀汉城为载体,活化三国文化,通过IP的塑造,在公共设施和主题化公共文化空间等方面进行表达,与音乐及其它产业实现联动发展,形成泛三国文化圈,构建‘一座城,多场SHOW,N个景’的拳头产品体系。”据介绍,未来武侯区将继续挖掘区域三国文化特色资源,规划三国文化博览、文化体验等功能空间。联合周边社区街区,有机植入特色业态,营造文化集市、艺术创作体验、文化沉浸式体验等互动性场景,打造多元体验的城市文化休闲区,形成一座独具三国文化气息的世界级三国文化展示区。同时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将科技、艺术、创意与文化结合,打造和引入以三国文化为灵魂的表演秀、节事秀、科技秀、文博秀、文创秀,开发梦回三国系列大剧、三国文化节事、三国文创产品、数字体验、文化博览体验等深度体验产品,打造进入式、游乐式、沉浸式、地标式等不同类型的旅游体验场景。
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旅游业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综合性产业,每一个部门、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行业都可以找到与旅游的结合点,都可以在与旅游融合发展中产生新的动能、拓展新的领域、催生新的业态。”据武侯区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规划》还提出,未来武侯区将以产业融合作为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途径,推进“旅游+”和“+旅游”工程。
“旅游+”工程建设包括旅游消费者的“食、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据悉,近年来武侯区相继推出“健康武侯”特色美食和武侯本地国家(省)级特色美食品牌、“武侯十大苍蝇馆子”等美食系列;在“住”上,武侯区实施星级酒店提升工程、开展受欢迎酒店评比活动、加大对星级酒店技改和创新创优项目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星级酒店品质,打造酒店品牌。
“随着旅游者的旅游经历日益丰富,旅游消费观念的日益成熟,旅游者对体验的需求日益高涨,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旅游产品,更渴望追求个性化、体验化的旅游经历。为此我们希望给游客在‘怎么玩、住酒店、吃美食、看路线、游景点、去购物、旅行贴士’等给出丰富的内容和商家优选推荐,让消费者更便捷地了解武侯的旅游好去处,使游客从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愉悦。” 武侯区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旅游”工程是通过“文创+旅游”、“音乐+旅游”、“健康+旅游”、“教育+旅游”、“商贸+旅游”等现有产业积极主动与旅游相融,实现全域旅游便利化、旅游消费全域化、旅游产品创新化。
《规划》还对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智慧旅游建设提出了相关要求。(陈荣麒 郑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