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的45列,到2020年累计超过5000列……中欧班列(成都)一路高歌,实现了“质”与“量”的双重飞跃。漂亮的数字背后,真正发挥作用的,是近年来铁路港在加快通道建设和优化班列组织等方面,实施了一揽子的创新改革。
创新集拼集运
解决了集装箱仓位固定使用,途中无法更换造成空箱浪费的问题
2017年12月20日16时30分,在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5组新疆本地番茄酱集装箱与一列中欧班列(蓉欧快铁)拼装完成后驶向荷兰蒂尔堡市,开创了中欧班列集拼集运运输新模式。
这趟中欧班列是新疆、成都两地铁路部门携手开行的首趟中欧班列(蓉欧快铁)集拼集运测试班列,挂有46组集装箱,在乌鲁木齐西站解编5组成都至新疆的国内贸易货物集装箱后,拼装上5组乌鲁木齐至欧洲方向的国际贸易货物集装箱,为新疆货物出口欧洲搭建了一条快速运输通道,对于充分发挥乌鲁木齐货物集散地和铁路大枢纽的区位优势,拉动新疆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集拼集运,就是缩小海关监管单元,允许中欧班列(成都)在一定条件下开展外贸货物混编的运输业务。两地海关、铁路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中欧班列(成都)运输、货物、关务等信息予以提前传递和读取,实现信息共享和监管互认。
四川自贸区青白江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模式,班列信息前置、仓位共享、按期集货、平行作业,有效整合了零散货源,实现了中欧班列内外贸货物混装、混载。这种模式使中欧班列(成都)重载率提升10%,开行成本进一步降低,并成功探索出西南内地与西北边境省份协同开放、合作共赢的新范式,促进了四川与新疆的贸易发展。2019年4月30日,“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模式”入选国务院第五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复制可推广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境外通关“零时差”
解决了海外段发运和处理不及时的问题
去年9月,位于波兰的中欧班列(成都)马拉运控中心正式投用,这一举动,被视为打通了中欧班列在欧洲端的最大“堵点”。
依托马拉运控中心,首趟“对称往返”中欧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出发,15天后抵达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而回程班列在到达当日8小时内便依托原车满载欧洲货物返回成都。
马拉场站是中欧班列进入欧洲的重要分拨枢纽点,以及进行宽、窄轨更换的操作点。由于中欧班列常态化频繁开行,每天有大量班列在马拉场站换装、处理关务文件、编组安排,在班列开行旺季时,常常出现场站拥堵、车板不足的情况;再加上中国与波兰之间的时差问题,中欧班列海外段发运和异常关务文件处理情况不能与国内及时沟通,降低了班列的整体通关效率。
除了建立马拉运控中心,中欧班列(成都)还设立了华沙、纽伦堡、汉堡等5大境外联络处,海外营销揽货能力进一步增强;布局境内外还箱点,有效解决了客户的提还箱需求,降低物流运输成本;优化班列运行线路,开通了满洲里、霍尔果斯、阿拉山口、二连浩特、绥芬河五大出入境口岸线路,保障班列运行畅通。
运贸一体化
解决了上下游企业之间贸易、物流、金融等流程问题
2018年,成都国际铁路港创新推出“运贸一体化”营销方式,根据客户贸易、运输需求制定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包括定制班列服务、代理贸易或代为结算、配套金融服务等。成都宜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便是受益企业之一。
去年5月,成都宜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通过中欧班列定制化专列从俄罗斯运回了一批锌精矿。作为有色金属矿,锌精矿主要用于钢铁、机械、医药等广泛领域,国内需求巨大。由于配套企业众多,公司总经理曾跃军便通过运贸一体化班列,解决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物流运输问题,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
根据中俄双边企业贸易需求,成都国际铁路港设计了木材、整车等运贸一体化定制班列产品,帮助“四川造”整车、服装、鞋帽、汽车零部件、小家电等开拓俄罗斯市场的同时,把俄罗斯的木材、纸制品、糖果、纸浆等货物运入中国。运输货物的种类也不断丰富,货源地也由成都延伸至云南、浙江、郑州、贵阳、福建、石家庄等地。
目前,中欧班列(成都-莫斯科)运贸一体化班列已实现常态化运行。(温彩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