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下订单、直播带货……成都小老板们在战“疫”中加快复苏

来源:华西都市报 时间:2020-04-13 10:08:27编辑:陈姝悦

个体工商户在打通人们“消费最后100米”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成都,生活已经按下“重启键”。

“今天晚上坐了6桌客人,加上外卖,营业收入1万余元,但与往年同期比较,营业收入下降了接近50%。主要原因还是受疫情影响,大家宁愿选择在家吃饭,也不像以前那样三五个人随便一邀约,就集体出来‘敞欢’。虽然现在还没达到以前的营业水平,但随着疫情的消退,政府的扶持、城管的柔性管理、房东的支持,大家在战‘疫’中共渡难关,生意也是逐步加快复苏,一天比一天好了。”在成都市武侯区双楠路从事餐饮行业的刘老板告诉记者。

他们复工

让城市更有烟火味

这个春天,对武侯区14.5万个体工商户来说“有点冷”。春节,本应是开业迎客的好日子,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这些最草根的“小老板”们“闪了腰”,原本人气十足的餐饮店、小商店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面对疫情这只“黑天鹅”,个体户痛点在哪?政府措施是否有效?个体户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如何解决?日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小老板”们正默默努力,在阳光雨露之下,靠着骨子里的韧性,度过这个不一样的春天。

刘老板是众多个体工商户中的一员,也算是在战“疫”中恢复得最早最快的一拨人。“刚复工那几天,周边的店铺都紧闭大门,外出的人也稀少,就算我们复工了,堂食也不能完全开放,就只能靠外卖,一天就几百上千元的收入,难以支撑最基本的运营,以为就这样倒下了,还好人气慢慢恢复,虽完全恢复还有一段时间,但我们相信,只要能够坚持下来,就会阳光明媚,让城市更有烟火味。”

据了解,武侯区个体户绝大多数分布在第三产业,其中,餐饮业、副食店、小超市、五金店、理发店等占比达60%以上。“即便受疫情影响,我区个体工商户的办理也十分踊跃,为减少人员集中办件,方便个体工商户的证照办理,只要材料备齐,就可以在‘支付宝’,或者在街道、社区‘自助终端一体机’进行办理,仅今年1至3月,就办理个体工商户8290余户。”区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分布在街头巷尾、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店,在打通人们“消费最后100米”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4月8日中午用餐时段,双楠路的一家餐馆的顾客开始在门外排队等候。“自堂食开放以来,店里逐渐有了人气,但为了达到防控目的,我们除了适当控制客流外,也要求客人之间相对隔一定距离,所以整个实际接待能力还很低。”餐馆老板周女士说,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响应级别下调,但客流量仍不稳定,每天的“流水”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意味着什么?周女士算了一笔账:房租每月8000多元,人工成本每月两三万元,再加上食材、水电费等,“七七八八算下来,每天都在不同程度赔钱。”周女士说,复工前,街道和社区非常关心,帮助协调口罩、消毒水等防控物品。开业后,房东也十分理解,减免了一半的房租,这样才勉强得以维系。

“开业只能解燃眉之急,疫情带来的影响不会马上消失,实体店的生意也不会马上恢复以前的水平。”从事餐饮行业20多年的马先生认为,个体户从事的多为服务业,人流量不足,对他们的影响显而易见。

同样陷入焦虑的,还有开茶楼的老吴。“过去1个月,大概亏了5万元,主要是房租和工人的工资。”老吴开的茶楼大堂可摆10多张桌子,包间有12个,虽然复工一段时间了,但来消费的人不多,每天一睁眼就是几千元钱的损失。

这并不是个别现象。“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个体户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硬性支出费用压力较大、流动资金捉襟见肘。”3月初,火车南站街道市场监管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入调查了包括小餐馆、理发店、美甲店、副食店等在内的10多家个体户后,得出一个结论:对于这些个体户,房租基本占了成本的一半,其次就是员工社保和水电费。

个体户的停业和歇业,不仅影响自身就业和收入,也影响着社会的正常运转,但开业仅仅是第一步。“在个体户复工复产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开业率,而是开业后稳定的营业。”几位个体工商户说,从目前来看,要恢复到正常营业水平,还需要一段时间。

他们自救

萌生新的活力和希望

相比“开”,“稳”才是长久之计。为了生存,这个数量庞大的群体正在展开一场自救。

从事水果生意的老曾,按照往年春节的惯例,批发了苹果、血橙等水果,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他的计划,导致水果滞销,营业收入严重缩水。“这逼着我们思考,如何让我们的水果被更多人知晓与接纳。”老曾说。

为此,老曾开始在自家的业主群里吆喝水果,没想到照片一发出去,就有邻居询问能否送货上门。他的“无心插柳”让水果从门店经营走向社区配送,不仅弥补了原有客户的缺失,还拓宽了消费渠道。

生活总会眷顾那些解决问题的人。在洗面桥横街上,一家生鲜店也找到了突破口——线上预订。顾客只需要在微信群里接龙备注菜品,生鲜店就会安排人员送到小区门口供顾客自取,这给疫情最严重时两天才能出门采购一次的居民省去不少麻烦,也让举步维艰的线下生鲜店活出另一番模样。

“草根”的自救,是永不服输精神最朴实的体现,他们不等不靠、不抱怨,展现了个体户与生俱来的气质。在个体户积极自救的同时,政府、房东也洒下甘霖。通过帮助联系防控物资、降本减负、增拓渠道等方面帮助个体户复工复产。

“黑天鹅”事件,往往会激发商户生存路径的深刻变革,此次也不例外。供销渠道单一、后备资金不足……量大面广、更多处于生存型创业的个体户群体在疫情中暴露出粗放经营模式的积弊。

在中国女鞋之都,个体户罗华涉足了一个新领域——直播。“生意越来越需要拼实力、拼多渠道运营。”罗华说,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歇业在家,但也给了她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尝试。

“在当下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个体工商户呈现出不适应性的一面。”罗华告诉记者,这次疫情,给他们带来创伤,也带来生机,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体量小的“小老板”需要在资金周转、店铺管理等环节上进行优化,在组织结构、业态模式上进行创新,而不能随波逐流。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在成都,个体户经历这个不一样的春天后,将会萌生新的活力和希望。(胡晓枭 谢燃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