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将在西部博览城举行。如何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技大咖”将齐聚一堂,共话成都的创新未来。
从下面10组数字,开启硬核猜想,预见成都创新未来。
“1+4”:成都快速行动,立足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和未来创新战略发展需要,协同规划西部(成都)科学城,提出构筑以天府科学城为创新策源,以新经济活力区、天府国际生物城、东部新区未来科技城、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为产业创新承载的“一核四区”发展格局。
依托西部(成都)科学城这个载体,将推动成都加快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进而形成可辐射、可扩散,可影响触及到足够远的动力源。
“66个”: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建设产业功能区——成都率先提出建设66个产业功能区,将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打造有机融合、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链生态圈,列入城市发展的时间表中。
三年来,功能区引进重大项目411个、总投资6785.11亿元,均占全市总量的九成以上;集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1200家,引进高层次人才140名、顶尖团队14个……
从“产城人”到“人城产”,成都产业功能区发展导向愈发鲜明。目前,14个产业生态圈和66个产业功能区建设初步成形、效应显现。
“1000万”:成都提出——在产业功能区核心起步区打造集研发设计、创新转化、场景营造、社区服务等为一体的生产生活服务高品质科创空间。
根据计划,成都今年将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根据主导产业定位,建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市场化运作的高品质科创空间1000万平方米,通过“给平台”“给奖补”“给机会”全方位推动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为产业功能区企业聚势赋能,为制造业转型和新经济扩张提供持久动力。
“1+1>2”:打开成渝创新地图:121所高校、178万在校大学生、1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29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87个众创空间,科技资源比较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创新策源潜力和较大的转化市场空间。
以共建西部科学城为契机,加强区域创新协作和资源整合,有利于发挥“1+1大于2”的作用,推动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创新乘数效应。
“12家”:打开成都创新地图,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星罗棋布。2019年,成都新增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5家;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获批后在蓉国家重点实验室总数将达到12家;新增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75家;在蓉20个项目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566.8亿”:逆势增长的数据成为成都一季度经济的重要看点。数据显示,1-3月,成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66.8亿元,同比增长11.5%。同时,高技术制造业逆势而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成都是全国复工复产复市最快、秩序活力恢复最好的城市之一。一季度GDP增速、综合PMI产出指数均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体现出一座城市在暂停后迅速重启,并快步向前的韧性。
“2网”: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不仅仅是开展景观美化、生态保护,其核心更是以创新能力的提高、资源配置的优化,提升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使城市成为人文、活力、创新的综合体。当下,工业互联网、城市物联网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万物互联正在为城市赋能。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成都应加快工业互联网、城市物联网这“两张网”“双网”融合,构建引领未来城市的数字基础设施和底层操作引擎。
“9300亿”:一组数据可以一窥成都市场主体活力现状——2019年,成都全市市场主体突破250万户,增长25%,日均新设企业880户,增长12.8%;成都增加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36家,总数突破4100家;高新技术产业主营收入突破9300亿元,同比增长11%;新经济企业突破36万户,增长27.6%,新经济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新经济活力指数、新职业人群规模均居全国第三,2019年新经济增长48%,为成都连续12个季度保持8%的增长提供了基础,更为城市经济转型,重构强大内在动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5.07万”:据数据显示,2019年,成都市专利授权达5.07万件,有效发明专利达4.22万件。探索知识产权及科技成果产业化、资本化、国际化,推进知识产权运营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将进一步为成都培育新动能。
“35万”:成都求贤若渴,以“人才新政”引来35万青年人才落户,实施城市猎头行动计划,为软件人才量身打造了“蓉贝计划”,并面向全国全球高校科研院所、青年创客等科技人才提供创新创业资助……将最优质的生产要素和空间资源安排给科技创新产业,将最优美的公园城市环境提供给科技创新人才,将最优惠灵活的资源配置政策服务于科技创新企业……这是一座城市给科技创新人才最好的“加持”。
着眼未来,西部(成都)科学城的建设还需人才支持。把握机遇,成都还需深化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聚焦成都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引聚全球顶尖创新人才(团队),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以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成都高质量发展。(陈荣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