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名数字哨兵守护地下钢铁气龙​——川中北部采气管理处数字化先锋青年突击队破解管道安全困局纪实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65名数字哨兵守护地下钢铁气龙​——川中北部采气管理处数字化先锋青年突击队破解管道安全困局纪实

2025-07-18 17:21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川中大地蜿蜒34.1公里的北2集气干线迎来了一场“数字革命”。当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北部采气管理处数字化先锋青年突击队将最后一台智能摄像头对准安岳县通贤镇那片绿色的稻田时,这条穿越4个乡镇、承载着川中北部采气管理处天然气上产42亿方重任的能源动脉,在65双“电子眼”的监护下,正以全新姿态,向传统管道管理模式发起挑战。

青春请缨:破解管道安全困局

北2干线60%的管段穿行于农田阡陌之间,春耕时节的农机轰鸣、秋收季节的沟渠开挖,时刻考验着管道的安全底线。“去年一年,我们因为第三方施工误碰预警就出警17次,最远的一次单程驱车2小时!”巡线班长蒋汉的话道出了传统巡检模式的困境。

面对频发的安全隐患,平均年龄28岁的数字化先锋青年突击队主动请缨。他们带着笔记本钻进田间地头,与管理处巡线工、周边农户促膝长谈,收集到37条“金点子”:从“要是管道能自己说话就好了”的朴素愿望,到“智能识别机械靠近”的专业诉求,都被一一记录在案。

荆棘路上的“数字侦察兵”

管道沿线的地形堪称“地质博物馆”:四川乡村人居密度高、环境复杂,安居段的页岩层坚硬如铁,聚贤镇的淤泥地深陷及膝,更有长达5公里的“林海+草原”密不透风。为确定最优监控点位,队员们背着20公斤的设备,在齐腰深的杂草中踏出了“青春之路”。

最惊险的一次发生在安岳县的一处陡坡段。队员魏瑞在攀爬时被荆棘划出10厘米长的血口,鲜血点点滴滴染红了脚下的黄土。他却笑着摆摆手:“这点伤算什么?要是耽误了监控安装,那才是大事!”正是凭着这股拼劲,他们用18天时间徒步丈量了34.1公里管段,在卫星地图上标注出65个精准点位。

技术突围:让监控系统“活”起来

设备安装只是第一步,如何让65台设备与现有技术平台实现“无缝对话”才是真正的挑战。队员们在机房里度过了43个日夜,面对满屏的代码和参数,他们创新性地开发出“虚拟电子围栏”技术——当机械进入距管道50米范围时,系统自动触发三级预警。

更令人惊叹的是“智能巡航”功能:通过算法优化,监控画面能根据风险等级自动切换,重点区域每10分钟巡检一次,普通路段每小时覆盖一遍。当第一缕晨光洒在监控中心的屏幕上,看着3D建模的管道模型上跳动着实时数据,队长粟鹏的眼中泛起泪花:“我们终于让管道有了‘智慧大脑’了!”

这场历时97天的攻坚,不仅为北2干线筑起了数字防线,更在川中北部采气管理处竖起了青年担当的标杆。如今,当你驱车驶过北2干线,那些隐藏在田间地头的“数字哨兵”正默默守护着地下的“钢铁气龙”。正如队员们在行动日志中写的:“我们种下的不是摄像头,而是能源安全的种子,终将在青春的灌溉下长成守护万家灯火的参天大树。”(供稿方:西南油气田川中北部采气管理处)

【责任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