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南部:以改革之笔 书为民答卷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四川南充南部:以改革之笔 书为民答卷

2025-07-18 16:30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南部县晚熟柑橘产业园。冯春艳摄

近年来,四川南充市南部县以改革为笔,以实干为墨,在推动工业转型、农业升级、基层治理三大领域同步发力,探索出一条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集成改革实践路径。

如今,一批具有牵引作用的改革事项纵深推进、一批重要改革成果正在形成、一批顺应群众期盼的改革红利加速释放,使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大潮中的南部迸发澎湃发展动力。

以改革之力推动工业腾飞

在四川南部经济开发区的四川浙南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自动化车间里,一幅充满科技感的工业图景生动展现。数台崭新的制壳机器人挥舞着银白色机械臂,将蜡模准确无误地送入下一道工序。操作台前,工人们专注地监控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熔铸参数在智能系统的精准调控下稳定运行。

从昔日依赖人工操作到如今机械化高效运作,这些看得见的变化,离不开南部县以改革之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南部县通过实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奔腾计划”和专利倍增“奔涌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3家,年营业收入突破8.1亿元,专利授权量累计达到1189件,创新活力持续迸发。这个曾经的“制造洼地”,如今正悄然挺起“智造高地”的工业脊梁。

走进四川南部经开区的四川精研高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制造车间,16条改性塑料生产线高速运行,塑胶原料经精密配比、高温熔融、切粒成型等工艺流程,变成产品源源不断输出。

这家占地93亩,集塑胶新材料、AI智能消费电子类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于今年1月正式签约,从开工建设到正式投产,仅用了38天。

企业发展的加速度,源于营商环境的优化与精准服务的助推。2024年6月,南部出台制造业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创新性地推行“链长制”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之后,全县上下严格落实“链长制”工作要求,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按照“链长牵头、专班服务、一链负责、一抓到底”的原则,紧密关注企业开办、建设、竣工、投产等关键节点,确保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

在改革强力驱动下,南部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76户。2024年,该县制造业投资增长472.8%,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型铝材三大主导产业强势崛起,低空经济、食品医药等新兴产业活力迸发。四川南部经开区获评第二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第三批四川省院士(专家)产业园、省级绿色园区。

行则将至,功到必成。从昔日的工业“洼地”到如今的产业“高地”,南部正以改革之力,推动工业企业在“智造”的浪潮中重塑筋骨,书写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以改革之能推动农业升级

眼下正值柑橘树管护的关键时节。近日,在南部县东坝镇大乘庵村的友友农场柑橘园,果树管护工作火热进行。果农们抢抓农时,一丝不苟地进行着除草、疏果、病虫害防治等作业,为柑橘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柑橘产业蜕变的背后,改革无疑是重要推动力。近年来,南部依托自然优势、产业基础和群众意愿,作出全域性战略规划,全力打造晚熟柑橘现代农业园区。大乘庵村敏锐地抓住这一机遇,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柑橘产业。昔日沉睡的荒山,在改革之力的推动下焕发新绿。

2020年,南部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获省市支持;2024年,南部将建设国家农业产业园当作重点工作全力推动,进一步彰显持续深化农业改革、推动产业升级的坚定决心。

针对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产业结构分散、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等痛点,南部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关键抓手,以改革破冰,探索推行资源开发型、产业带动型、入股分红型、农旅融合型、服务创收型“五型”模式,同步推进创业园、就业园、托管园“三园共建”。

一系列创新举措,有效提升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助推乡村发展驶入“快车道”。2024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收益1528.3万元,其中经营性收益616.7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覆盖104.7万人,集体资产总额达68.65亿元。

“改革成效显著,强村富民的根基日益坚实。”南部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斐说,2024年实现粮食播面147.9万亩、产量54.3万吨,“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小麦高产示范区亩产达615.93公斤,突破川东北小麦单产历史纪录。夏大豆间(套)作模式入选全国高产典型案例,柑橘现代农业园区完成国家级园区创建申报入库,南部获评全省粮油千亩高产先进县。

把准脉搏切症结,改革创新出成果。如今,在南部广袤乡村大地,一幅产业兴、集体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铺展。

以改革之实推动基层善治

前不久,南部县万年镇子龙村村民张大爷用积分成功兑换了一桶食用油。“积分兑换礼品,真不错。”他笑着说,“现在村里人人攒积分,都把集体事当作自家事。”

然而,过去的子龙村邻里纠纷不断,干群关系紧张。如何破解治理难题,激活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成为当时摆在该村面前的难题。

“以改革破解治理难题。”南部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子龙村以乡村治理示范村创建为切入点,依托“川善治”平台,积极探索以党建引领、数字赋能、群众共治为核心的治理模式。

如今的子龙村,“挣积分、比贡献”蔚然成风,走出一条乡村美、产业兴、群众富的逆袭之路,先后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市级(4A)先进村党组织。

在双峰乡寨山村,一场法治与德治“双轮驱动”的治理实践正在生动上演。这个曾经的“落后村”,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法治有序、德治有效、自治有方”的“三治融合”新路径。组建“红袖标”巡防队开展常态化巡查,聘请“五老”调解员化解矛盾纠纷,推动普法宣传深入千家万户。

模式创新推动全域善治格局加速形成。近年来,南部县系统谋划、全域推进,探索形成了乡村“一强五治”和社区“五社联动”的治理新模式。目前,该县已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1个、省级基层治理示范社区2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10个。

从子龙村的“积分超市”到寨山村的“法治讲堂”,从数字赋能的“云端治理”到群众共商的“院坝议事”,南部县始终坚持以改革破题、以创新铺路,将基层治理的一个个“痛点”转化为惠及民生的“亮点”。

“改革正汇聚起磅礴之力,有效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南部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将以基层善治为导向,改革创新,积极探索促发展、惠民生、善治理的各项举措,努力书写更有温度、更具活力、更可持续的基层善治新篇章。

【责任编辑:赵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