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 正文 more>>

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在全省各族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时间:2017-05-25 09:38:40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张林

  5月24日上午,广安市广安区龙安乡高潮村5组的党员群众集中在贫困户苑树怀院坝里,收看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开幕盛况。 杨茂 摄(视觉四川)

  奋斗的历程 珍贵的启示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在全省各族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一)

  本报记者

  “兴奋!激动!鼓舞人心!”说起感受,王珺脱口而出三个词语。

  5月24日上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在成都隆重开幕,王东明代表十届省委向大会作报告。

  100多公里外的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政府内,乡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90后王珺正在和同事们一起收看开幕盛况的电视直播。

  “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艰苦奋战,三年重建任务圆满完成。”听着十届省委工作报告关于芦山地震灾后重建的一字一句,王珺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画面,对一个亲历者来说,这些画面永远也抹不去。

  说到心坎上的共鸣感,不仅在芦山,也在川西阿坝“云朵上的羌寨”,在川南苗族的村落,在小平故里,在大学校园,在成都平原的开发区。

  报告在巴蜀大地引起热烈反响,在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心中激起涟漪。大家深刻地认识到,五年奋进前行,正是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统揽,四川才能攻坚克难,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站上新的起点,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以此作为思想旗帜、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自觉肩负历史使命,才能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难与变、稳与进、治与兴,五年砥砺奋进的故事,不仅让中国梦四川篇章更加精彩,同时也演化为自豪自信的共同情感,融入每个人心间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报告中的这句话,王珺牢牢记在了心里。因为,这正是她过去几年经历的真实写照。

  王珺是土生土长的芦山人,过去几年,她亲眼目睹了家乡从一片废墟中浴火重生的全过程。从一开始的悲伤、迷茫,再到后来的绝地奋起,从重建到振兴,一路走来,在难中求变,在危中求机,四年时间,一场蜕变。

  如今,当地不仅完成了灾后重建,还引来了一些企业,美丽繁荣重新回到小镇。

  这也是整个四川不平凡发展历程的一个写照。

  5月24日上午,阿坝州黑水县麻窝乡木日窝村,村支部书记罗让和全村8名党员通过电视收看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开幕盛况。

  当报告讲到脱贫攻坚工作时,罗让和几个村民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木日窝村是典型的高半山贫困村。全村有贫困户17户51人。之前,村民靠种传统青稞、玉米、土豆为生,一亩地年收入不到600元。

  难中求变,变中求生。去年开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木日窝村率先尝试通过成立合作社和致富带头人示范引领的方式,着力盘活土地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

  目前,全村种了500亩青红脆李和650亩道地中药材,养殖中蜂50箱。“一亩地的年收入平均可达5000多元,比种传统青稞、玉米高8倍多。”

  如今,木日窝村一天一个样,一些外出打工的村民也回到家乡谋发展。

  “四年减了478万人!每年都有100多万老乡摘穷帽,这得多大的能力与魄力!”聆听报告的同时,省党代表、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村支书李君做了一道算术题,结果让自己吃了一惊。

  对于深处秦巴山区扶贫一线的村干部李君来说,报告里脱贫攻坚部分每个词都耳熟能详。

  “从没有哪件事像脱贫攻坚这样,从省领导到村支部书记,每个层面都提得多、跑得勤、干得实。”李君说,现在大家都形成了共识:只要老乡能脱贫,自己哪怕累得脱几层皮都不眨一下眼。

  翻开报告,省党代表、省商务厅厅长刘欣的目光,停留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与“开放”等字眼中。

  “自贸试验区从申报到获批,历经三年。”刘欣是申报全程的亲历者、参与者、推动者。他说,过去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四川经历了重重考验,最后成为对标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进行机制创新的“试验田”。

  刘欣说,中央将试验任务交给四川的背后,是内陆开放高地的加快崛起。四川也因此获得改革和发展先行权,发展格局将越来越大。

  在他看来,过去几年,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四川经济能保持平稳增长,同时,在对外开放等各个领域有很大进展,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

  稳中有进。这个“进”,在宜宾市兴文县麒麟苗族乡纪委书记刘小龙眼里,交通的进步尤其明显。

  历史上,由于交通不便,麒麟苗族乡经济发展落后。但最近几年,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和全省的进步一脉相承。“我省高速公路里程达到6610公里,我们也享受到了交通发展带来的便利。”


图片新闻
一周图集精选 | 图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