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稍微...
  • 年三十
  • 年初一
  • 年初二
  • 年初三
  • 年初四
  • 年初五
  • 年初六
  • 年初七
  • 关机一小时

    父辈祖辈用心烹制的一桌家常菜,让整个家里弥散着热乎的菜香,而全家人的手机整整齐齐叠在茶几上,不会有铃音频繁、指尖腾挪,也没人急匆匆吃完饭赶着去回信,有的只是家人的欢快畅聊。关掉手机一小时,用心陪家人吃顿年夜饭。

    大年三十 吃饺子

    “腊月三十过大年,大盘饺子庆团圆”。大年初一的饺子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算盘声和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 为父母做一顿饭

    小时候,父母总是想着法子喂不爱吃饭的你,你吃饱了,他们才安心地嚼起早起凉透的饭菜。在你熟悉又陌生的家里的厨房,为他们做一顿饭吧。好吃也好,难吃也罢,于他们,那应该是世上最美味的佳肴……

    正月初一 过大年

    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 拍张全家福

    全家福是中国人过年里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在旧时,每当节日,阖家团圆之际,家家户户都会来到照相馆拍一张全家福,夹在相册子里,不论何时翻出,都能触手生温,这是每一个家庭成员宝贵的记忆。许多传统的年俗已经随着时代的进步,在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驱使下渐淡,小编倡导新年俗:拍张全家福,而严格说来,应该是重拾全家福。

    正月初二 迎婿日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 举家出游

    不用惦记传统而繁琐的新年礼俗,找一个心仪安逸的近郊,或带上一家老小,或和朋友,自由自在行走,过一个“洋气”的春节,度过悠闲安逸的家庭日。近年来,已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游过春节,出游赋予传统春节新的内涵。

    正月初三 赤狗日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 邻里拜年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反映了邻居之间互相帮助依靠的社会现象。倡导将“邻里拜年”纳为新年俗,增强邻里间的情谊,使钢筋水泥的城市充满人情味。

    正月初四 祭财神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 运动

    除了走亲访友、“宅”在家里等“保留节目”外,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也选择以运动这样既文明又健康的方式来度过春节。平日里难得相聚的亲朋好友,相约于操场、羽毛球馆、健身房过一个动感健康的春节。

    正月初五 赶五穷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

  • 感恩祈福

    小编倡导在这一天,举行仪式,缅怀和感恩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和牺牲的人,感恩自然的造福,感恩帮助过我们的人们。以庄重的仪式维系传统文化传承的纽带,对社会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正月初六 送穷鬼

    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 看电影

    也许你每月都会和你的爱人朋友去看一两部电影,而你的父母却从未进过影院。比起大吃大喝,带上自己的父母去影院看一部优质的电影,这是一种划算的文化消费,既有利于家人团聚,看完之后也极易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如今也有越来越的大片选择在春节映,这是市场需要使然,可以肯定的是,春节观影正在成为一种新风尚。

    正月初七 吃及第粥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据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天人们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年俗关键词




舌尖上的年味
大话年俗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