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批·综合篇】南充市纪委监委探索“四五六”工作模式,推动构建一流法治营商环境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4-07-10 11:19:19 编辑:王露 点击:
南充市纪委监委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纪律作风保障年”活动为统揽,探索“四五六”工作模式深入纠治营商环境难点堵点痛点问题,为南充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强纪律作风保障。
实施“四大行动”,以“组合拳”破题突围。一是实施“问题线索大征集”行动。建立“三专一平台”问题线索征集模式,列出公职人员损害营商环境行为4个方面26种典型表现,推行“举报专码”、设立“留言专区”、建立“投诉专席”、用好“一网监”平台,广泛收集市场主体意见建议、诉求线索1633件。二是实施“突出问题大整治”行动。在全面征集问题的基础上,市县两级优化办成立工作专班,分类梳理形成问题清单,分期分批交办、领办、督办、核办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问题42件。三是实施“监督质效大提升”行动。加强与人大、政协、巡察、发改、审计等单位监督联动,与20家市直部门建立线索移送机制,推动监督力量“联合”、内容联谋、方式联动、结果联用。四是实施“政商关系大净化”行动。制定《构建“亲”“清”政商关系“20条正负清单”》,开展“联企清风行”“清风茶座”“百企评机关”等系列活动,组织市场主体参观市廉政警示教育馆、“嘉陵江廉政驿站”等329场次。
紧盯“五大顽疾”,以“小切口”破阻清障。一是紧盯政策“悬空”顽疾。全面梳理涉营商环境系列政策、85项改革事项、96项惠企事项,着力整治贯彻落实情况,从严纠治政策不透明、执行不到位、推进不及时、改革不彻底等问题733个。二是紧盯执法“不公”顽疾。联合主责部门组建4个工作组,深入全市130家执法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全面查纠选择性执法、类案不同罚等突出问题,发现问题218个,转办问题线索45件。三是紧盯作风不优顽疾。开展“室组地”监督、专班暗访,查处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不守信损害市场主体合法利益、假公济私利益输送、为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竞争优势等问题31件49人。四是紧盯违规收费顽疾。推动开展地方财经领域“两张清单”、依附行政权力“搭车收费”、市政公用服务领域“捆绑搭售”三项专项治理,从严查处违规收费问题30余件,清退违规收费2600余万元。五是紧盯中介乱象顽疾。梳理市本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71项,推动责任单位加强行业协会监督,从严查处指定或变相制定中介机构垄断服务、中介乱收费等突出问题,对行业协会开展现场检查3次,查处涉企违规收费行业协会商会18家。
建优“六大机制”,以“硬举措”提质增效。一是建立组织领导机制。按照“党政主导、纪委主推、部门主抓”工作思路,坚持专班统筹协调、市县分级实施的原则,采取“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的方式,督促形成“1+9+10+N”系列工作方案。二是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坚持“一月一盘点、一季一调度”,督促专项行动牵头责任单位对问题整治情况实行清单化管理、台账式推进,形成“督促办理—动态更新—对账销号—及时反馈”工作闭环。三是建立部门沟通机制。围绕提升营商环境年度工作举措、10大类85项改革事项和营商环境满意度测评、专项巡察、专项审计反馈问题整改以及涉商部门职责履行等开展监督,召开专题座谈会5次,协调解决工作推进困难问题27个。四是建立监督推动机制。推进纪委监委专责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联动,联动行业主管部门组建营商环境暗访专班,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监督检查799次,涉及市场主体和单位1382个,推动整改专项巡察、审计、测评反馈问题687个。五是建立评价约谈机制。督促9县(市、区)和市级部门(单位)把营商环境评价作为政治生态评价的重要内容,在政治生态研判会上查找问题症结,对指标评价位列“一般”等次的牵头单位或问题突出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六是建立问责曝光机制。深入分析损害营商环境行为背后的责任、作风问题,对发现的问题线索既从严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又同步追究领导责任,追责问责34人。
据悉,南充市纪委监委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纪律作风保障年”活动以来,已累计收集市场主体反映问题1288件,梳理问题线索375件,严肃查处损害营商环境案件143件198人,移送司法7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例40件,形成强大震慑。针对监督执纪和问责案件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6份,督促修订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政策措施32条,完善制度机制34个,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47191户、同比增长40.8%,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3.28亿元,惠及纳税人缴费人14.43万户次,市场主体整体反馈口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