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光影 百部川扬丨进基层 走进“中国芦笋之乡”——巴中市恩阳区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4-06-02 10:45:42 编辑:赵云海 点击:
2024年“时代光影百部穿扬”进基层活动于5月30日在成都启动。6月1日,由中央、省级、市级媒体组成的采访团一行走进了“中国芦笋之乡”巴中市恩阳区。

当日,采访团一行走进恩阳区双胜镇红岩社区的芦笋产业园区,一排排规模标准化的大棚映入眼帘,每个大棚门口都清楚的标注着棚内芦笋的品种名称、产量收入和功效等。

靠山吃山 打造川字号金字招牌产业
巴中市恩阳区属山区地形,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种植芦笋,是传统的优势特色产业。该区借助地域优势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近年来,该区围绕省委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要求,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将芦笋作为“川菜”特色产业,一体推进“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融合”。“恩阳芦笋”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有机食品转换认证、“天府粮仓”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地理标志绿色发展示范品牌。同时,恩阳区获评“中国芦笋之乡”,已取得17个国省级荣誉。该区的芦笋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市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我们园区的芦笋都是网格员标准化管理,品种分为白色、绿色和紫色。其中,紫色是属于水果类型的,从意大利等欧美地区引进。优势品种的芦笋亩产可达5000斤。”恩阳区双胜镇党委副书记邵小丽介绍说。
据了解,恩阳芦笋具有“品种好、品质优、品牌响”三大特点。品种好,通过多年来的精心培育,培育出4个优良品种,具有抗性强、产量高、口感好等特性。品质优,经检测,恩阳芦笋所含的锌、氨基酸等33种微量元素和营养元素中,天冬酰胺、硒等25种高于国内其他地区同类产品3%~11%。品牌响,恩阳芦笋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有机产品转换认证、川字号金字招牌特别奖,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

壮大产业链助推农业发展 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
如何持续推动芦笋全产业链发展,助力恩阳摆脱欠发达地位。该区针对这一重大课题作了实地相关调研和多方面的研究,决定做大产业就要从全产业链发展着手,即决定在区域内打造芦笋产业示园区,通过示范区发挥带动引领作用,辐射周边园区,将芦笋产业做大做强做精。
该区主要举措是基地建设,截至目前,恩阳区已建成省级芦笋产业园1个、市级芦笋产业园3个,种植面积3.4万亩,产值5.1亿元。预计2027年,建设省市区芦笋产业园6个,面积4.2万亩,产值6.7亿元。在加工方面,已建成的省级特色农产品示范加工园区1个(柳林食品工业园),目前已入驻芦笋系列产品加工企业5家,实现产值1.37亿元。预计2027年,入驻企业11家,实现产值4亿元。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在促流通方面,截至2023年,芦笋系列产品销售收入7亿元。

恩阳区双胜镇党委副书记邵小丽介绍:“近年来,我们坚持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按照“科研+生产+农旅”的理念,建成632亩标准化基地,配套种植资源圃、育苗中心、科技赋能中心。招引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建设芦笋系列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研发芦笋系列产品50余种;与京东合作,建设京东智慧农场,构建‘订单+农超+电商’销售体系;采取‘国企+集体经济+农户’发展模式,实现综合产值5.1亿元,带动周边入园务工人员100余人,人均年增收过万元。
据京东(恩阳)数字经济产业园副总经理陈仕训介绍,他们与恩阳区合作的项目以恩阳区芦笋、魔芋、牛肉等特色农业产业为核心,在恩阳区实施“1+1+4”乡村振兴+数字经济行动计划,即共建设“一个川东运营基地”、“一个数字经济示范园”、和“4个中心”(产业运营中心、预制菜产业服务中心、乡村振兴示范中心、品牌运营发展中心),加速巴中恩阳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及城市数字化治理协同发展。在恩阳区政府、京东集团的共同努力下,“一基地一园区四中心”建设初见成效。他还说,自2022年8月进入恩阳,截至目前,巴中优质供应链产品已实现销售额突破370万。
凝心聚力谋发展 擦亮品牌促振兴
恩阳区以擦亮品牌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作为产业发展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该区多措并举,首行打造园区示范区,园区实行统一栽植品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运营管理、统一区域品牌“四统一”模式。科技赋能,建成科技赋能中心,组建专家工作站,开展技术攻关,推广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培育恩阳地方品种。建成国内首个标准化芦笋种质资源圃,收集国内外126个种质资源,制定四川省芦笋栽培技术规程。龙头带动,招引浙江神鹿集团等龙头企业3家,带动400余家新型经营主体,投资建设芦笋种植基地。招引省级龙头企业2家(惠丰农业、龙头食品),市级龙头企业3家(重庆安碧捷、胡婆婆、好彩头),建设芦笋系列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
该区还与京东合作,建设京东智慧农场,构建“订单+农超+电商”销售体系。采用三产融合方式,坚持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利益链“四链同构”,推动农文旅科商“五业共兴”,真正实现“靠芦笋园、吃芦笋饭”。
同时,恩阳区充分运用托底性帮扶机制和平台,积极争取省直相关部门和企业的支持帮助。先发带后发结队帮扶,宜宾市给予资金、人才和技术支持,建设芦笋产业基地,“宜人宜礼”电商平台帮助销售芦笋产品。国企带县三级联帮:川商投依托“39帮扶集市”,实现芦笋等农特产品销售收入300余万元,在红岩社区开设邻里“美好生活中心”示范点;推荐优质企业,投资建设芦笋啤酒、芦笋面膜、芦笋胶囊等产品生产线。此外,民企入县携手共兴,西藏商会给予资金支持,改良芦笋基地土壤,并开展消费帮扶。

据恩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支持重点项目布局,省发改委、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给予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持;支持特色农业项目实施,省农业农村厅支持双胜镇以芦笋为主导产业,建成国家特色产业强镇,并到位补助资金1000万元;支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省委组织部支持26个村发展特色产业,到位补助资金2860万元;强化用地保障,省自然资源厅在产业发展用地保障上给予指标调剂支持,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
下一步,该区将紧抓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政策机遇,在强科技、提质效上下功夫,扩基地、延链条,增强造血功能,持续做好做强芦笋产业发展,助力群众增收致富,预计2027年,芦笋系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3.2亿元。(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