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花灼灼其华!意大利友城和广达窑艺携手点“靓”世园会

来源:品鉴彭州 时间:2024-05-24 14:59:57 编辑:杨晓倩 点击:
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
正在火热进行中
成都众多国际友城纷纷送来祝福
并为成都世园会精心创作了
独具匠心的雕塑作品
为成都国际交流留下了独特印记

来自成都国际友城的祝福~
走进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的世园会会场时
游客们总能被世园会友谊大道
周边的各类雕塑景观吸引
这些雕塑作品正是出自
成都国际友城的艺术家之手
共计14件雕塑作品落地
既为世园会增添了活泼亮丽的风景
又传递了成都与国际友城的深厚情谊
咱彭州的老朋友意大利维尔切利市
也参与其中哟~~

雕塑作品《起源》
来自彭州国际友城意大利维尔切利市的
雕塑家卡拉·克罗奥
创作了名为《起源》的
系列雕塑作品共计11件
落地世园会主会场国际园艺展区
《起源》的创作灵感来自于
人类保护大自然的共同渴望
这些“种子”能够给予人类第二次机会
让我们在地球上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友城艺术家用雕塑展现艺术生命力
而在郫都分会场花器艺术馆里
彭州通济镇的广达窑艺
则用泥与火的生命诠释
向全世界展现“彭州造”陶瓷花器之美
走进世园会
讲述陶艺发展与彭州陶瓷文化传承的故事

广达窑艺艺术家蔡兆庆在展厅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作品名为‘湔江蓝’,整个主体颜色为蓝色,但又有明显的层次变化,如同阳光洒在湔江河水上......”走进成都世园会郫都分会场花器艺术馆,广达窑艺艺术家蔡兆庆正滔滔不绝地向前来观展的游客介绍他的系列作品。

本次展览以“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妙艺生花花器艺术展”为主题,在参展的作品中,蔡兆庆隆重地介绍了“湔江蓝”“龙门雪”系列作品。“这两个系列作品以龙门山的雪、湔江河的水为创作灵感,以双色釉料重叠高温还原的釉色共融为创新技法,从器物的色彩变化中去感知四季的更迭。”

“龙门雪”系列作品
“湔江蓝”系列作品
每一件“湔江蓝”“龙门雪”系列作品,都是蔡兆庆对泥和釉的实验性探索,如同一幅幅立体画卷,清新而深邃。在展览现场,器物静静地陈列,它们的釉色明丽夺目,每一处细节都展现出匠人的精雕细琢,琳琅满目的陶瓷器物在灯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仿佛是历史的活力,是艺术的流动。

蔡兆庆生于台湾陶艺世家,由父亲传授制陶技艺,耳濡目染,至今已从事陶瓷艺术创作三十余年,回望过去,从传统到创新一直是围绕他成长的命题。“我从父亲的系列作品中解锁釉色密码,感受釉彩共融的变化并加以创新,屡屡尝试。”提起艰辛复杂的创作过程,他坦言,每次出窑带来的期待与兴奋感是最让人着迷的事情。
蔡兆庆被彭州悠久的陶瓷文化所吸引:“彭州的陶瓷文化很丰富,在宋代的时候达到了顶峰,这里既有陶又有瓷,这在全世界都是很少见的。”于是,广达窑艺就坐落在了有着百年历史的通济镇碗厂坡(原六一瓷厂)遗址侧面。

据《彭县志》中记载,新中国成立初期,彭州窑户已经发展到116户,同时生产陶与瓷的特殊地质,是纵观全世界都极少的。蔡兆庆决定留在彭州,将通济镇当地的陶土与瓷土融入现代陶技中。

在彭州的五年,蔡兆庆说他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将彭州当地的陶土、瓷土、矿物进行有机融合,反复尝试,通过在器皿上的釉色表达,来诠释彭州陶瓷文化的起源和地域文化的创新。

蔡兆庆的作品围绕着传统创新、器之为用的理念而创作,重视釉彩、质感与内涵传达,他感慨道:“一件器物不只是器物,它兼容了我的生命态度。”

器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沉淀,蔡兆庆的作品则展现了当代陶瓷艺术的活力与创新。蔡兆庆认为,只有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彭州的泥性基础上,才能创作出独具魅力的作品。

在陶瓷艺术里,技法与思想缺一不可,创作一件满意的作品,需要反复去试验、去尝试、去探索、去沉淀,每一件作品都是他对彭州的独特诠释。

蔡兆庆部分作品
这些年,蔡兆庆的作品多次入选台湾美展、陶艺双年展、玉山陶艺展,并获台湾陶艺奖特优首奖等。其创作的器物强调形(器形)、质(质感)、色(釉色),其中尤以“色”的表现最为丰富多元。多年来,他的作品始终不脱“寨沟色”,有“寨沟绿”“寨沟蓝”等令人着迷的釉色表现。

如今的广达窑艺,是陶器的展览馆,是指尖艺术的体验店,也是观山水、话家常的茶艺室。在这里不仅可以体验陶艺,淘喜欢的茶器,还能围炉煮茶,看远山、观云雾……


 

蔡兆庆部分作品
在彭州这座千年窑都,蔡兆庆扎根于此,重燃窑火,深入挖掘彭州陶瓷传承的意义,同时也将广达窑艺发展成集展示、教学、体验为一体的研发、传承基地。未来,他也希望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讲好陶艺发展与彭州当地陶瓷文化传承的故事,展现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生活中焕发的新生。
与世园会同赏
让我们相约彭州
近距离感受“彭州造”陶瓷花器之美
(彭礼旭 品鉴彭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