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校企双进·找矿挖宝’对接活动200场以上”“深入实施技术经纪(经理)人队伍建设三年行动”“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以上”“打造西部中试中心,建设中试平台、概念验证中心40个”……这是2024年成都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路线图”。
进入5月,二季度已经过半,成都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情况如何?
看动能促转化
多项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应用
“五一”假期刚过,成都生物医药领域就传来好消息。
成都威斯津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WGc-043注射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新药临床试验(IND)批准,为全球首个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EB病毒相关肿瘤的治疗性mRNA疫苗。“成都造”疫苗这一重大进展,为终末期EB病毒相关肿瘤如鼻咽癌等实体瘤和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从创新技术成果攻关到可供用于肿瘤治疗的疫苗,背后离不开科研团队的创新动能。“在mRNA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国外企业布局了大量专利,形成了非常高的技术壁垒,成为mRNA药物研发后入者的‘深水区’和绕不开的障碍。”威斯津生物联合创始人、总经理宋相容告诉记者,经过长时间的底层研发,企业最终在核心领域获得了关键性突破,可离子化脂质的专利已经获得中国、美国等国家的授权,打破了欧美企业的专利封锁。
视线转移到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祝颂松教授团队显得格外忙碌。团队成员正在为产品的全国上市做着最后准备。
当口腔修复遇上3D打印技术,会碰撞出什么火花?就在不久前,由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祝颂松团队联合科技企业研发的“3D打印患者匹配式颌面接骨板”,于日前正式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成为我国首个创新研发并取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3D打印钛板产品。
金属打印机里,高功率激光迸发出耀眼的“火花”,不出几秒钟,钛合金粉末就熔融堆积为面颌部骨骼手术所需要的接骨板。“这项产品主要运用于各类颌面部的骨骼手术,它可以大幅提高手术精准度,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预计在今年内上市。”祝颂松说道,就颌面接骨板来说,此前国外已有研发团队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颌面部的骨骼手术,但国内尚属空白。“我们在2018年启动临床研究重大项目“3D打印患者匹配式颌面接骨板的研发与应用”,开始了超过5年的攻关与创新。2020年,祝颂松教授团队与科技公司共同成立研发转化团队,探索3D打印在口腔颌面外科产业化的应用之路……“目前产品已取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意味着3D打印钛板产品可批量生产,预计今年内就将正式上市。”
搭平台优服务
打通创新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2024年,成都再次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一号工程”,正以实际行动和支持政策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在郫都区,企业作为第一承担单位获得国家及省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企业,按获奖等次一次性给予获奖企业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奖励;在四川天府新区,有5个工作专班对接服务“中科系”“实验室”等23家重点院所,围绕航空动力、光电信息、先进核能等领域挖掘梳理科技成果300余项、储备重点转化成果30个……越来越多的精细化支持政策、专项成果转化服务,逐渐成为成都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的“法宝”。
兴隆湖东岸,作为集“聚、服、展、孵”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聚集区的成都科创生态岛最近格外热闹。
“需求非常旺盛,就我们中心平均每周能收到6个左右的科技企业服务和技术转化需求。”作为第一批入驻成都科创生态岛1号馆的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张莉梅深有感触。
数据显示,成都科创生态岛自2023年10月30日试运营以来,已链接企业近1000家,引入科技服务机构70余家,提供97项科技服务功能;为119家科创企业办理171项技术合同备案,共计金额41.62亿元。
除了提供科技成果的精准化服务,成都还在加速建设中试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让更多科技成果可以高效便利地在蓉实现转化。
“我们的产品从研发设计到真正投入生产,其间需要大量中试验证,之前都是专程往返东部沿海城市解决,往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直到成都建设了自己的中试平台,总算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成都市易冲半导体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帮企业节省中试熟化成本的正是天府新区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公共平台。自试运营1年多以来,平台已上线仪器设备272台(套)、发布技术服务清单232项,为来自全国100余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数千次的专业服务,为在蓉科技企业解决了概念验证、产品研发、中试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并大幅降低了研发成本。
对于正在加快建设西部中试中心的成都来说,当下可谓是“快马加鞭”,跑起来。截至目前,成都市现已分批建成备案中试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69家,分布在16个区(市)县,覆盖8个产业生态圈、10余条重点产业链,其中主要集中在创新药(含中医药)、新材料、集成电路、智能终端、高端医疗器械、航空发动机等重点产业链。(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