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由四川省教育学会高中教育分会、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树德中学教育集团、四川省胡霞名校长鼎兴工作室、四川省李红鸣名师工作室主办,成都市树德中学承办,以“整体教育与自主建构”为主题的春季学科论坛正式举行。4月9日、11日、15日、18日,生物、英语、物理、信息技术四个学科分论坛在宁夏街校区顺利召开。教育界同仁们共研共进、上下求索,深度探讨在科技创新、教育变革的时代,如何以数字赋能,深化课堂改革,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众科论“道”,多元主题
信息技术赋能语言教学与评价的创新实践,探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未来路径:创新、整合与学科发展,从素养培养到科学教育,Python编程之旅:跨学科融合视角下的大单元编程教学实践与探索。
专家讲座,理论引领
大咖云集,群英荟萃,生动讲解,探根溯本,一同探索数字时代,教育何为?共启未来育人之路。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程晓堂教授讲解《信息技术赋能语言教学与评价的创新实践》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突破语言学习时间、空间、资源的限制,推动个性化学习、减少学习成本以及优化学习监控和检测;可以促使语言教学理念的变革。但就英语教学而言,教师和周围学习者的作用永远无可替代,再先进的技术、再高级的软件,都无法完全代替教师。”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李春密教授讲解《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与创新》
“物理实验授课时,应注重科学探究,突出问题导向,强调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本领和科学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在求真的过程中,学生学习了物理观念的同时,通过自身的思考与反思,也可以内化更多的科学思维以及科学探究方法。”
四川大学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陈笃海现场点评
“要想提高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科育人效果,就需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物理课程的学习当中。”
四川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袁令民教授现场点评
“物理学习应该是‘从认识到描述,从描述到本质,从本质到应用’的过程,老师们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从定性到定量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深入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林宏辉讲解《大中贯通视域下的中学科学教育新实践》
“面对全球科技创新竞争加剧的现状,中国急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的年轻科技人才。每个人都应具备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这是个人要求,也是社会责任。”
北京师范大学王健教授讲解《高中生物学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核心任务,教师应当通过情境教学、项目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
四川省教科院生物教研员何兴明老师现场点评
“三新视域下的课堂教学应高效整合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设置有效方式,可视化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
广东肇庆教师发展中心黄国洪教授讲解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视域下的信息科技学科建设》
“要从提升‘人类智能’视角开展信息科技课程建设,以此发展学生‘多元智能’,实现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
《四川教育》副主编王建强老师现场点评
“跨学科的教学难度颇高,但树德中学的尝试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学科实践,知行合一
南开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天津市英语学科骨干教师李璐老师讲解《Unit 3 Developing ideas: Lianda: A Place of Passion, Belief and Commitment》李老师紧扣西南联大这一主题,带领学生细致分析文本,共同品味西南联大的建校历程、艰苦奋斗、杰出贡献与西南联大精神及其深远影响。
成都市教坛新秀、宁夏街校区德育处副主任周婉玲老师讲解《Unit 6 Understanding ideas: Sharks: Dangerous or Endangered》周老师通过在课前、课中、课后作业中运用问卷星、文心一言等科技产品,赋能英语教学,展现了具有科技感、趣味性以及交互性的智慧课堂。
张琳蕊老师讲解《光的全反射和光纤通信技术》,张老师以“水流导光”为引,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全反射条件。随后,她利用自制教具“光纤通讯”,指导学生探索光缆传播并应对障碍物。最终,张老师引导学生从经济、安全、高效角度设计光纤通信的材料和结构。生动地实践了“情境引问题、探究促真知”的教学原则。
彭君科老师讲解《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本课例通过八个实验,引导学生探索气体状态变化规律。起始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引出物理量概念。运用控制变量法,明确研究主题——气体等温变化中压强与体积关系。在老师指导下,学生深入研究,得出反比结论,将实验与理论完美融合。
刘宇老师讲解《多形式融通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反思》,树德生物组关注概念建构与系统化的教学逻辑,开展三新课堂教学实践。刘宇老师结合我校的《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细胞呼吸》和《体液免疫》三个课例,呈现了树德生物组针对新教材的“三线四段”的教学范式,同时分享了学习任务设置包括概念图绘制、选修课程及创意作业成果,为提高学生生物核心素养保驾护航。
李佳璇老师讲解《编程输出旋律——循环嵌套的运用》李老师呈现了一堂集物理、数学、音乐于一体的跨学科信息技术课。她用算机程序生成旋律为课题,引导同学们运用安培定律以及扬声器的工作原理,把音乐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正确的模型,借助数据结构形成有效算法,再运用Python语句将算法转为程序,驱动机器生成旋律。同学们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可迁移的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核心素养。(朱易安 江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