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锋区龙滩镇水源村,层层叠叠的茶树整齐划一,沿山势延绵起伏,村民正在华蓥山松林有机茶园里忙着采茶,经过相关工序后这里产出的广安松针将走向千家万户。
广安松针作为广安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茶,也是广安各茶企和茶农生产的主要品牌茶叶,曾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中国茶叶学会“中茶杯”优质名茶奖、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等大奖。那么,广安松针是怎样从一片茶叶变成一个富民产业的呢?
“老品牌”焕发“新活力”
松林下,几台小型挖掘机正挥舞着长臂整理茶园地形,在一旁忙着指挥的前锋区茶叶协会会长、广安森林雨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华蓥山松林有机茶园负责人徐凯说:“我准备再扩建400亩茶园。”
“我从农村出来的,对农业有情怀、对家乡有热爱。”徐凯介绍,他一直关注家乡发展,经过多方走访发现,早在上世纪70年代,华蓥山脉就有绵延数公里的老茶园,号称“万亩生态茶园”,但并未形成产业,也没有打响品牌。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茶叶企业入驻,广安松针迎来了辉煌时刻。
“老茶园的茶树就是那个时候种植的。”徐凯介绍,上世纪80年代后期,广安松针实业有限公司与西南农业大学共同培育了“广安松针”品牌。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广安松针逐渐沉寂了。”徐凯叹了口气,接着说,“看到这样的状况,心里很不是滋味。”
徐凯决定重新振兴广安松针。2003年,他回到家乡,在政府的支持下,将荒废的茶园和周围的荒地承包经营,摸索出适用于高山松树下的茶叶种植技巧。为了能延长产业链,走种植、加工、经销一体化道路,他成立了广安森林雨茶业有限公司。为了帮助茶农解决种植、加工、销售和技术方面的难题,他牵头成立了广安市森林雨茶叶专业合作社。为了加强广安茶行业管理,形成区域合力,他协助成立了前锋区茶叶协会并被选举为会长。
2016年,前锋区成功注册广安松针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辖区内茶叶企业必须申请授权,才能使用该商标,这也极大增强了徐凯的发展信心。
如今,徐凯的“茶产业”形成了拥有统一种植、统一管护、统一销售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销售模式,在“抱团”的力量下,308名农户加入合作社,建成生态茶叶基地2000余亩,建立年生产茶叶120余吨的标准茶叶加工间1个、茶叶直营店10家、国家茶艺师培训基地1个,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
“广安茶”也能“高大上”
“要让广安茶叶真正走向世界,品质是关键、品牌是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徐凯带领团队不断研究、探索,通过改进制茶工艺、提高茶叶品质,使“广安茶”逐渐在市场崭露头角。
为了把老品牌做出特色、做成叫得响的品牌,徐凯还重金培育了品牌“蓥山记”。“‘广安松针’作为区域公用品牌,‘蓥山记’则作为企业品牌,在双品牌战略下,完成广安茶叶产品结构从单一向多元化、高端优质的转变,从而提升广安茶叶的市场竞争力。”徐凯说。
经过两年时间的研发,广安红茶、蓥山皇片白茶、广安柚花茶等一批茶叶新品精品得到了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在各种茶叶展览和比赛中揽获多项大奖。2022年,蓥山皇片白茶在日本获得了国际金奖。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随着越来越多人对传统文化重视,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徐凯深知这一点,他不仅在茶叶的品质和品牌上下了大功夫,还致力于茶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最近朋友圈好多晒踏春采茶的照片,我也专门来体验一下。”“以前都不知道我们广安茶产业的历史底蕴和发展现状,今天了解到了,以后去拜访好友,又多了一样广安特产可以带。”在华蓥山松林有机茶园,许多游客携家人、伴好友,相约采茶、制茶,体验茶文化,共享春日好时光。
徐凯利用自己的茶艺师培训基地,定期为村民和游客开展茶艺培训,让更多人了解茶、喜欢茶、品味茶。同时,他还与当地学校合作,打造前锋区首批中小学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将茶文化引入校园,让孩子们从小就能感受到茶的魅力。
此外,徐凯还积极参加各种茶文化交流活动,与国内外的茶叶专家、学者分享经验,引进先进的制茶技术和理念,为广安茶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徐凯的带动下,广安茶叶产业正逐步成为广安市的一张名片。而徐凯和他的团队也在不断追求卓越,为让“广安茶”走向世界而不懈努力。(兰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