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锋区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稳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绘就城乡好风景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4-03-22 10:40:30 编辑:陈蓉 点击:
三月,人们迎着和煦的阳光,走在绿树成荫的街头,慢跑在花香扑鼻的城市公园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阳光洒在身上的温暖气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在前锋上演。
近年来,前锋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为核心,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稳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任务,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做好大气污染防治让空气优
3月18日,笔者在大佛寺街道鑫鸿路段看到,洒水车正在冲洗路面,减少因车辆飞驰引起的扬尘污染。
为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改善城区空气质量,连日来,前锋区加大对城区道路的冲洗力度,有效防治城市道路扬尘污染,切实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据了解,为做好扬尘管理,前锋区督促城区及工业园区9家施工工地严格落实湿法作业、车辆冲洗、裸土覆盖等“六必须、六不准”措施;加强运渣车辆监管,严格落实密闭运输措施,严禁带泥上路、抛洒滴漏,从源头加强管控,全面提升扬尘污染治理水平。
同时,抓好移动源整治。2023年,前锋区集中开展柴油货车道路抽检432辆次;深入工矿企业、建筑工地57个点位,对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排放进行全覆盖检查168台,处罚不合格非道路移动机械10台次;抽检机动车检测机构3次,发现问题6个,立案查处1次。坚持秸秆焚烧“人防+技防”机制,2023年秋收期间,累计出动巡逻人员800余次,劝阻焚烧秸秆36次,依法查处违规焚烧秸秆行为12次。
2023年,前锋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6天,优良率92.1%;PM2.5浓度为29.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市排第一位。2024年截至3月18日,前锋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64天,优良率82.1%,同比上升4.2%。
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让河水净
为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改善渠江干、支流水环境,今年以来,前锋区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按下“加速键”。
近日,笔者在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前锋园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现场看到,数十名工人分工协作,大型吊车和挖掘机高效运转,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目前,水解酸化池主体框架结构已初见雏形。
该项目占地面积40亩,计划总投资1.7952亿元,建设工期44个月,主要包含粗格栅及污水提升泵房、旋流沉砂池、调节池、鼓风机房等。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日处理工业废水3万立方米,在持续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整个污水处理厂布局紧凑,主要为水池构筑物。项目于今年1月开始动工,目前正在进行污水处理池基础施工,预计7月初完成水池主体施工,8月初安装污水处理设备,11月中旬进行污水处理调试和试运行。”项目现场负责人谢飞介绍,在建设过程中,施工方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标准,落实节能技术措施,完善降尘设施设备,确保文明施工、绿色施工。
在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同时,前锋区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每季度坚持对全区重点流域进行水质检测,扎实做好常态化巡河工作。2023年,前锋区排查并整改芦溪河、廖家河等流域生活污水和餐饮油污直排入河问题20个。通过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等,解决生活污水直排问题,有效维护境内水质,为群众营造了水清河美的居住环境。
抓好土壤环境保护让土地沃
土生万物。土壤保护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
3月19日,笔者在桂兴镇雷家梁子采石场看到,经过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后,原本斑驳的山体“穿上”了“绿衣”,地表上各种绿植生机盎然,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除了对废弃矿山进行治理,前锋区还强化在产企业土壤污染防治,推动两家重点监管单位开展土壤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两家重点企业启动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永光仪器厂污染地块开展土壤污染制度管控,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此外,前锋区还启用无废四川系统进行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危险废物年度申报企业105家;完成对22家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合格率100%;积极推动前锋区首个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项目建成投运,补齐前锋区危废处置能力短板,危废规范处置率达100%。积极响应广安市无废城市建设,为“无废细胞”创建打下坚实根基。同时,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项目;印发《广安市前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1—2030年)》,完成提交省级生态县创建自评报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
接下来,前锋区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修复,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加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建设,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地“绿盾”行动,积极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不断提升土壤污染防治效能。(张虹昱 吕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