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传统的湖泊、鱼塘,还能在哪里养鱼?位于高县可久镇龙口村的高县宜人渔业生态养殖基地就将鱼儿的“家”从池塘搬进了一个个巨型“深桶”,实现了岸上养鱼。
盛夏时节的高县可久镇龙口村,青山绿水交相辉映,生态画卷浑然天成。在一片临近溪流的开阔平地上,80多个直径12米、高2.5米的“大圆桶”整齐排列,让人眼前一亮。工作人员撒下一把饵料,桶里鱼儿翻腾而起、争相抢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这些‘大圆桶’名为陆基高位池,是一种现代水产养殖技术,相较传统池塘养殖,具有占地面积小、养殖密度高、空间利用率大、易于管理等特点,可实现全年连续养殖。”基地养殖技术负责人唐大友介绍,每个陆基高位池容量约340立方米,可一次性投放2000多尾鱼苗,出产商品鱼1万斤左右,养殖效益远高于传统水塘养殖。
现场注意到,每个养殖池都连接着供水管道,清澈的山泉水正源源不断地流进池子里。唐大友介绍,陆基高位池养鱼对水质要求很高,基地引用的是当地的山泉水,实时监测水温和pH值,产出的成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市场青睐。同时,每个池子还配备有水循环设施、鱼池增氧溶氧自动控制系统,可对水体进行过滤、消毒等处理然后循环再利用,每天只需喂料和观察水质变化,一个人就能轻松管理多个水池,大大节约了投入成本。
据悉,目前基地主要品种有虹鳟鱼、鲈鱼和鲟鱼3个特色优质鱼类品种,可实现年产成鱼60万斤,年产值2000多万元,除了供应当地市场外,还以冰鲜鱼的形式销往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为市民餐桌增添一道别样“鲜味”。下一步,基地还将加快建设鱼苗孵化基地、配送中心、休闲垂钓区等,形成集鱼苗繁殖育种、成鱼养殖、冷链配送等为一体的生态渔业产业链,带动周边水产养殖户转型升级致富增收。
可久镇水资源丰富,二夹河穿境而过,一江清水,孕育了一片“鱼米之乡”。近年来,该镇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着力盘活水资源,大力推广立体水产养殖、稻田养鱼等生态养殖模式,持续擦亮“鱼+”模式品牌,让“生态鱼”激起致富“浪花”,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罗景萍 阳净 蔡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