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怎么样、浮游动植物种类如何、底栖动物有哪些……为摸清赤水河水生态“家底”,了解水生态变化趋势,近段时间以来,泸州水质监测中心持续在赤水河四川段流域范围内,开展水生态监测取样工作。
采集水生态样本,跟鱼群不期而遇
5月30日上午9点,赤水河流域合江段,川黔交界采集点位,一群身着救生衣的工作人员来到河边,拿出采水器、浮游生物网、采泥器等工具,对水中浮游生物以及河底淤泥中的底栖动物进行采样。加试剂、取水样、贴标签……整个采样过程一气呵成。受所处位置水环境影响,有时甚至要采集10多次才能取到合适样本。
流经云、贵、川三省的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唯一一条保持自然流态(水流的各种运动形态)的一级支流,由于全流域尚未修建大坝,也是长江上游众多珍稀特有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调查表明,赤水河流域分布有鱼类160余种,其中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40余种。随着长江干流和其他大型支流水电的梯级开发,赤水河在珍稀特有鱼类保护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多鱼类从干流迁徙到赤水河流域繁衍,被称为不少长江上游鱼类“最后的庇护所”。
“2020年以来,泸州水质监测中心每年都会在赤水河干流泸州段上游、中游和下游3个监测断面取样,并开展水生态监测。”中心技术负责人刘颖介绍道,对这些点位开展生态环境、浮游动植物及底栖动物监测,能够进一步摸清赤水河的水生态“家底”,了解水生态变化趋势。
保护赤水河,水生态环境是重中之重。具体是变好变坏,则需一组组客观真实的监测参数去佐证。
样本采集现场,工作人员旷运佳从赤水河里取出一份水样,肉眼看去,河水还算清澈。“水清与水生态环境的质量还不能完全画等号,还要通过相关水生生物的指标来确定水生态系统的情况。”旷运佳说道。
“水生态监测除了监测基本的水质参数,还有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这三大类。”旷运佳介绍道,为保证样品有效性,现场采集后要立即进行筛洗、挑选,并添加保存剂进行封装。
“在样本采集间隙,偶尔能看到不远处鱼儿跃出水面的场景。”旷运佳说,在赤水河流域不同河段采样,不仅能看到水清岸绿,还时常与各种鱼群不期而遇,周边生态环境变好,倒是肉眼可见。
监测浮游植物,靠的是眼力和耐心
“浮游植物就是水中的各种藻类,也是浮游动物的食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营养物质,为鱼类和其他生物提供氧气,但若浮游植物过多,就会在短时间内急剧繁殖,从而爆发水华现象(海水中称赤潮),对河流中的其他生物产生毁灭性打击。”泸州水质监测中心监测员郭军介绍道,通过对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监测,能够了解当前水域基本水生态状况,预测水华发生的可能性。
“底栖动物栖息在浅滩和水底泥沙中,或附着在水生植被和石块上,它们对水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当水体被污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会随之改变,重建又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底栖动物也被称为‘水下哨兵’。”旷运佳边说边将采集样品倒入搪瓷盘中,现场对底栖动物样品进行挑选,然后将样本用70%的酒精进行保存并贴上标签。
“样品采集完,将在实验室完成检测,然后再根据相关数据进行全面系统分析、评估,为保护赤水河水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撑。”刘颖说,以前是通过简单的水质指标来判断水环境的状况,现在则是在水质的基础上聚焦水生态监测,围绕着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对水域展开更为全面的评价。
下午3点,采样工作结束,监测人员又马不停蹄赶回实验室,对所采集样品进行鉴定和计数,然后再对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室里,技术人员将采集的样品经浓缩沉淀后吸入计数框中压制成片,用显微镜观察记录水生植物的种属科目、数量等指标。“一般来说,检测到的水生生物种类越多,就说明水质越好。”
在微观世界中,几微米浮游生物的种类多达几万种,它们群聚、排列的方式变化多样,有些种群还高度相似,需要不停追踪,并且把它们辨认出来,不但要具备大量专业知识,还要有眼力和耐力。
开展赤水河水生态监测,不只是详细了解赤水河水生生物的多样性状况,准确反映水生态问题、评估水生态治理成效,还将为开展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改善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等提供科学数据。刘颖表示,目前,泸州水质监测中心正不断强化提升水质水生态监测服务能力,在加强泸州境内河流水质监测的同时,推进赤水河水生态监测,为进一步推动泸州河湖健康做好技术支撑。(曾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