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惠民工程、民心工程,与居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干净整洁的楼道,崭新的活动广场,青瓦灰墙焕然一新,休闲设施一应俱全。院坝里,老人们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聊天,这一幅幅其乐融融的画面正是老工房院落更新所带来的美丽变化。
枯萎
新都区新繁街道繁江社区老工房院落位于正东街69号,曾是上个世纪响应国家三线建设号召来到新繁的上海人宿舍区。在当时的新繁算得上高品质小区,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企业改制,原西南电工厂外迁,原厂址改为了商住楼,昔日的高品质小区因无人管理、配置落后逐渐走向衰落。
在老工房院落,很多参加三线建设而留下来的老工人心里颇为复杂,一边是故土难忘,一边是奉献了青春、甚至终身的地方。两地之间,既有区别,又有一种内在的牵连,因而让这批居民出现了“文化差异大、心理落差大、诉求意见大”三大问题,这些差异与割裂也无疑加大了院落的管理难度。
如何让老工房重新焕发生机?如何促进居民融合?成为了社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复苏
社区深知,无人管理的老工房院落想要新生,必须明确居民才是小区治理的主角,树立居民主人翁意识,引导、发动居民参与院落建设、治理与发展,实现居民自治与自我服务。社区党委通过深入走访,找党员、建支部,选派德高望重的领头人任支部书记,成立院委会,推选楼栋长,逐渐形成一支有能力、有热情、有担当的队伍,让这个无人管理的小区中萌发出新生的自治力量。
75岁的张国安是院落改造的领头人,2018年,老工房院落被列为新一批老旧院落改造名单,而作为改造重要一项的社区活动中心建设,却受到了很多居民反对。对此,身为院落党支部书记的张国安,在社区党委的引领下,组织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坝坝会,耐心宣讲活动中心建设的好处,在院落318户居民共同表决中,居民支持率超过95%,最终保证了院落改造的顺利进行。后续的更新改造中,老工房的自治队伍正是以这种坝坝会的形式,不断唤醒居民意识,引导着全体居民针对院落内违章搭建、乱停乱放、物业管理等事项进行共同协商,让大家开始共同参与到自己家园的更新中。
新生
“老工房看着我们长大,现在也是我们回报他的时候了!”一位小区居民如是说到。在多方参与、共同努力下,老工房小区进行了老旧院落改造,探索了院落自治管理,进行了院落场景营造,曾经管理困难、公共资源占用、环境治安差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同时,聚焦居民需求,社区党委积极链接资源,引导院落自组织队伍积极开展治安巡查、关爱特殊群体等志愿服务活动。
同时,以“留在新繁的上海人”为主题对巷子进行改造,打造“繁江·巷子里”“巷子里·宋家巷”温暖回家路,引导居民院内自治、院外整治,让居民有了看得见的改变,看得见的幸福,让居民的回家路走得舒心顺心,目光所至皆是美好,脚下之路皆是平坦,脸上洋溢皆是微笑。
如今,小区内的矛盾纠纷减少,居民安全感增强,服务质量更优,邻里和谐幸福,不少多年未见的居民都选择搬回来了。老工房正是将居民、党员、楼栋长、业委会、微网格员、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凝聚成一泉活水注入到小区治理中,才让这个原本每况愈下的三无老旧院重新落焕发新机、再诞新芽,变成如今这幅秩序稳定、邻里和谐、欣欣向荣、幸福美满的光景。(温彩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