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黄水:社区企业学校共建躬耕园劳动教育基地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12-06 16:04:38 编辑:赵丹丹 点击:
“劳动很辛苦,每粒粮食都来自不易。”“古人太了不起了!来这里我不仅学到了农业知识,更领会到了古人的智慧。”……经过近三个月的筹备,双流区黄水镇躬耕园劳动教育基地终于在11月11日正式开放。
据了解,整个躬耕园劳动教育基地是按双流区关于《研究全区空闲用地整治工作专题会议纪要》等相关文件要求,利用长沟社区1组梧桐馨园与海棠林语中间荒地,由双流区黄水镇、空港科创集团与棠湖中学三方共同建设,占地343亩。这个全新的教育基地将为棠湖中学师生们提供了一个集学习、实践与探索于一体的全方位平台。

棠湖中学将黄水镇长沟社区提供的343亩地的其中40亩划分成105块(每个班级地块面积为40.8_60.0平米),还有500个教师地块(每个教师地块面积为6平米),供师生免费使用。“这样的安排使得师生们能够亲身参与到农业实践中,通过劳动来促进互动、学习和交流,从而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当前,“劳动课”已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但囿于场地、设备、师资等因素,有的学校的劳动教育开展得并不太顺利。为解决这些难题,双流黄水镇打造了一个校外实践教育营地——躬耕园劳动教育基地,社区与学校“共享”劳动教育资源,弥补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短板,让田野成为了育人的新课堂。

建设共享式基地
从2022年开始,社区组织车辆、机械、人工等,对长沟社区1组梧桐馨园与海棠林语中间荒地上的房屋进行拆除,白色垃圾进行清理,低洼耕地进行垫土平整,通过恢复农田道路、疏通水系、绿地植绿等方面整治该地块。
双流黄水镇就针对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谋篇布局,高规格建设了双流黄水镇躬耕园劳动教育基地。黄水镇长沟社区党委书记张跃飞表示,“教育基地应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劳动,在劳动中成长,在锻炼中感悟,在文化实践中提升’为核心,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理念,从而实现‘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育人理想。”
按照规划,后续躬耕园劳动教育基地还将划分为11大区域,包括“香草园”“科普展示基地”“青少年交流营地”“智慧农田基地”“劳动实践课堂基地”等,这些不同区域的设计与功能,将为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的实践和学习环境。
放眼智慧农业
而躬耕园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新增现代农业部分,代表就是“智慧农业基地”,将引入现代化农业技术,让学生们体验科技农业的魅力——在阳光玻璃房内,学生们可以学习到无土栽培、智能灌溉等现代化农业技术,了解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和优势。通过亲手操作和实践,学生们将培养出对农业的兴趣和热爱。除了以上区域外,躬耕园劳动教育基地还计划后续开发研学服务配套设施,为学校提供一个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通过开展各类研学活动和课程,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现象、历史文化等领域的知识,拓宽视野、培养创新思维。”此外,值得期待的是,双流区气象局还将在躬耕园内建立气象监测站,通过实时监测气象数据,为学生们提供宝贵的气象资料,让他们了解气候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更好地应对自然环境的变化。
社区与学校共建躬耕园劳动教育基地,实现了学校和校外基地“双向奔赴”。
“这是一场‘及时雨’!”棠湖中学校长刘凯说,学校与社区共建躬耕园劳动教育基地后,劳动教育基地提供场地、设备等并负责日常的管理工作,学生可以有组织地去校外开展劳动实践,这能较好地缓解学校在劳育中遇到的缺乏场地和设备等难题。

打造系统化课程
“劳动教育课程也要与时俱进,更好地体现时代性。”张跃飞介绍,躬耕园劳动教育基地的劳动课程不是说让学生仅仅学会某项劳动技能,而是真正促进学生在劳动观念、劳动情感、劳动能力、劳动精神上得到切实的发展。“劳动教育基地组建了20多人的专业团队,对课程‘磨’了又‘磨’,要确保所有课程不仅有劳,更要有育人作用。”
学生来到躬耕园劳动教育基地后能干什么呢?刘凯告诉笔者,目前开发的课程,主要分为劳动实践课程、研学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我们的课程注重‘真流汗、真劳动、真体验、重融合、重探究、重收获’。”
“过去,学生们很多知识都是在教室里学习的,这只能算是‘纸上谈兵’。”刘凯表示,现在借助躬耕园劳动教育基地,学校还将陆续打造“农业实验室”、“微生物生态实验室”等,根据课本内容和劳动教育目标,挑选一部分科学观察、操作性强的实验,编写进校本教材,让学生们可以有更直观的体验。

推广劳动教育基地的目的何在?黄水镇相关负责人看来,劳动教育基地的作用远不止于让学生掌握一项劳动技能。其作用是通过开设系列劳动课程,将劳动与科学、文学、美术等多学科更好地融合才是关键。“劳动并不是目的,教育才是。我们不能打造一个仅供参观的劳动基地,而是要通过社区、企业、学校等多方努力,打破课堂边界,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杨显云 宿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