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又到了向日葵绚烂的季节。位于成都市双流区黄水镇长沟社区银河路六段与罗家堰路交叉口北160米处的卢家堰150亩花海,向日葵已全面盛开,成为夏日最美的风景。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卢家堰花海有近300万株向日葵,单株高超过1米,金色花海壮观灿烂,不用弯下腰便可和它们亲密接触。时不时还会有蜜蜂在花丛中穿梭采蜜,蝴蝶相依为伴,十分治愈人心。
“差则思变啊,我们也想过上水清地美、物阜民丰的好日子哩。”回首卢家堰花海的建成,黄水镇党委书记詹倩感慨良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精准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我们找到了以乡村游带动三产融合发展这条正确的路子。”社区通过播撒花籽的方式将闲置地块进行优化利用,将原有地坪拆除、简易植绿优环境、完善功能补场景、规范种植保农田、景墙遮掩美空间……卢家堰点位打造过格桑花、虞美人等多个主题花海,最终打造成了向日葵主题花海。短短几年,长沟社区1组便从一个灰头土脸的“边缘组”,脱胎换骨成夏日最出片花海,成为双流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鲜活样板。
长沟1组闲置的150余亩土地上,以前百姓拣种、乱搭建、随意倾倒生活垃圾……严重影响周边环境。通过两拆一增,拆除破损围墙,清理垃圾,撒播格桑花、太阳花、三叶草、向日葵等不同品种的花籽、草籽,村庄变景点,荒地变公园,棠湖中学成都芯谷校区及海棠林语、梧桐馨园、海棠湾2期等居民小区周边各种鲜花竞相绽放,姹紫嫣红,前来拍照“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
“‘地上有花,墙上有画,户户通了水泥路,太阳能路灯照着家,农村不比城里差’。”对比今昔生活环境的变化,长沟社区1组64岁的姜福全幽默地说起了顺口溜。
长沟社区1组的嬗变,是黄水镇近年来持续美丽家园建设的一个缩影。
融合科普、展示、观赏游览于一体的卢家堰花海,随着乡村游、生态游的兴起,以其漫漫花海、浓浓诗意,很快成为市民“微旅游”、亲子游、企业团建的优选目的地。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是我们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进乡村振兴题中应有之义。”詹倩表示,坚持高位推动,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的工作专班,将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建立镇社区三级网格50个,投入资金365万元。
“密叶护繁英,花开夏已深。莫言颜色异,还是向阳心。”7月21日傍晚,卢家堰花海,这些向日葵犹如画中的精灵,高低错落,互相掩映,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夕阳如画,正值周末,卢家堰花海游人络绎不绝。
“网红”小姐姐们打开手机,和粉丝们分享着田园风情;社区的大姐们,唱起欢快的小曲小调,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夏日的黄水镇卢家堰花海,一派生机勃勃。溪水潺潺,向日葵吐艳,白墙黛瓦的川西风格民居掩映于古树浓荫中,棠湖中学成都芯谷校区教学楼下的围墙外,不时有游客驻足聆听学子们的朗朗读书声。
79岁的刘素芳老人习惯于傍晚时分在卢家堰花海支渠绿道上散步,清澈的小河流经她家的门前,宽阔的村道延伸至远方。“现在的生活环境好多了!”谈起社区近些年的变化,刘素芳连连称赞,“河水干净了,树木增多了,临街的老房子修缮一新,休闲广场被利用起来,大家生活得更舒心了。”
黄水镇副镇长朱冕表示,去年黄水镇通过验收“散居院落整治”为抓手的“美丽家园”项目13个,今年计划完成70个,项目以生态美、社区美、产业美、生活美、风尚美这“五美”为建设标准,要求社区美打造做到“精致精美”,“社区环境变美了,社会风气也逐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积极性更高了。”
扮靓黄水的同时,正逐步提升群众幸福感。在黄水镇13个社区、村中,改造完成的“美丽家园”设有文化广场、钓龙虾基地、稻香游乐场、古蜀农耕文化长廊等,空港花田、板坡雅舍、八角古井、生态火锅等吸引游客慕名而来。
“乡村是广大农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故土,一条老街、一塘清水、几棵古树、几间老屋或是一段传说,往往就是记录着乡风乡韵乡愁的独特符号。”詹倩有感而发,“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没有大拆大建,既让本土村民住在花海里,还非常注重挖掘和保护这些生动鲜活的乡村符号元素。”黄水镇编制了全镇发展远景规划,谋划推动从“种风景”“种品牌”“种产业”再到“种文化”。在持续推进“美容工程”的同时,加速传统文化工程落地,积极挖掘本村历史文化底蕴,建立村史馆。在13个社区(村)成立了文化传承活动室及文创孵化基地等,传承非遗文化、传统文化,厚植乡土文化,涵养人文之美。梳理、发掘镇内历史文化景点,努力从更深层次走好农旅并重的乡村振兴之路。(杨显云 宿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