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7日,金牛区在新金牛公园开展《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条例》主题宣传活动。近年来,金牛区公园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深入践行《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条例》,围绕金牛区委“1520”总体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深化“一心两轴三片”公园城市空间布局,先后展现了新金牛公园前区广场与天府艺术公园高效连通的“金牛速度”,打造了府河摄影公园、临水雅苑等公园城市建设“金牛样板”,擦亮了抚琴西南街、星科北街、面街等城市有机更新“金牛招牌”。一大批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场景多元的优秀作品梯度呈现,为推动金牛加快建设天府成都北城新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街 汪坚平 摄
一、靓丽呈现公园绿道
2021年以来,金牛区围绕公园城市建设,以“两山八水三楔”为生态骨架,积极塑造“蓝绿交织、舒适栖居”的城市界面。
环城生态绿道 温建军 摄
(一)实施“百个公园”示范工程。
2021年以来,全区新增高颜值、高品质公园16个,国宾茶花、锦江九里、凤凰山片区及九道堰片区4大公园簇群逐步显现。
(二)加速绿道形态成网、功能成势。
高质量优化以“一轴两环三带”区域级绿道和“五纵三横”城区级绿道为主的三级绿道体系,2021年以来,已累计建成三级绿道99公里。
(三)开展“生态惠民”细胞工程。依托桥下空间、街角转巷,积极打造小游园微绿地和“金角银边”示范场景。2021年以来,全区累计建成小游园微绿地13个,“金角银边”示范场景56处,新增立体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以散状块绿为辅助的城市绿化稳步提升。
二、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落地落实
(一)建立责任体系。深入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建立林长制的要求,全面提升公园城市生态系统功能,根据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建立林长制的实施意见》精神,金牛区于2021年12月10日印发《关于全面推行建立林长制的工作方案》,初步建立了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以及区、街道、社区三级林长体系,同时设立区、街两级林长制办公室,设立各级林长144人、管护员及监督员180人。
会议现场
(二)形成长效机制。金牛区以推行林长制为契机,形成区林长办牵头、“一长两员”站岗放哨的机制,加强林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和执法监督,稳步推进林业行政执法改革;同时强化部门联动,严肃查处乱砍伐林木、乱占用湿地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违法调运疫木等案件,严肃打击破坏林业生态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常态化开展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与监测,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高标准养护辖区168株古树名木,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远低于省、市控制指标,违规毁绿损绿事件数量明显下降,融合共生的自然生态本底更加坚实。2021年以来,共计救助画眉等野生动物17只,实施森防检疫检查30次,抢救挂牌古树名木5株。
新金牛公园
三、加速城市有机更新
(一)老旧小区成片改造
2021年以来,已启动250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投资5.02亿元,惠及居民3.1万户,其中2023年实施的87个点位正在加快推进。
(二)特色街区有序实施
2021年以来,共启动10条特色街区(街巷)建设。总投资5.04亿元,截至目前,均已呈现。
四、统筹实施成片更新
(一)棚户区改造
2013年至今,金牛区共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30个,涉及总户数12590户,搬迁面积约111.19万平米,完成投资约184亿元。
(二)旧城改造
近年来,实施旧城改造项目24个,涉及总户数10290户,总搬迁面积约110万平米,总投资额约416亿元。其中:政府主导项目4个、地随房走项目2个、企业自主改造项目16个。
(三)首个城市更新项目落地
为落实“高起点策划成渝双城门户商圈”战略部署,高质量建设天府成都北城新中心,金牛抢抓先机,成功申报铁路总部片区项目纳入成都首批城市更新项目,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451亩,预计总投资约59亿,其中保留区域约194亩,改造区域约47亩,搬迁区域约210亩。该项目正在开展私产住户资金兑付、公产签约、旧房拆除、地块上市等工作。
活动现场
《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条例》
2021年8月6日,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自2021年10月1日起执行。
出台背景:为了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城市绿化条例》《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条例。
条例要点:《条例》从生态本底、空间格局、绿色低碳、价值转化等方面详细阐释了如何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天府艺术公园 颜杰 摄
关键词一:生态本底
1.依托自然保护地、生态廊道、天府绿道、天府蓝网以及全域公园体系等构建山水林田湖城为一体的生态基础。
2.有序推进、逐步成网,形成覆盖全域的区域级、城区级、社区级三级绿道系统。各类公园场景接入绿道的连通率应当达到100%。
3.通过实施低效林改造、园林绿化以及绿道建设等措施,推进全域增绿。至2035年:
●森林覆盖率不低于43%;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不低于40%;
●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5%;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90%;
●林荫路推广率不低于85%。
关键词二:空间格局
1、遵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管控边界,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形成一山连两翼的空间格局和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的网络化市域空间结构。
2、坚持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的理念,以绿色空间为底色、功能组团为单元、绿道体系为脉络、山水田园为景观、历史人文为特质、公园街区为场景,呈现新型城市空间形态。
3、按照全域性、系统性、均衡性、功能化、景观化和特色化的原则,统筹布局多种类型的公园形态,营造6类公园场景
●以山体、溪流等特色资源为载体,建设山水生态公园场景;
●串联城乡公共开敞空间,建设天府绿道、天府蓝网公园场景;
●以特色镇(村)为中心,以林盘聚落为节点,建设乡村郊野公园场景;
●面向街区不同人群需求,营造多种生活化城市街区公园场景;
●结合文化建设,打造人文成都公园场景;
●将公园形态建设融入产业功能区,打造产业社区公园场景。
关键词三:以人为本
1、坚持以人为核心,立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营造劳有厚酬、闲有雅乐,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幼有善育、老有颐养的幸福美好家园。
2、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由产城人向人城产转变。坚持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推进产业功能区建设,集设计、研发、生产、消费、生活、生态多功能于一体,整合产业、技术、品牌、市场服务,促进生产、生活相融发展。
关键词四:绿色低碳
1、践行低碳理念,建立低碳制度体系,完善碳排放考核机制,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引导构建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推进城市碳达峰和碳中和。
2、鼓励和引导低碳出行,以绿道、城市道路为骨架构建串联的慢行系统。完善低碳交通体系,建设智能网联场景,发展定制、共享交通,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到2035年,公共交通占机动车出行比例不低于70%,低碳交通出行比例不低于85%。
关键词五:价值转化
1、创新生态系统价值核算体系,建立城市生态资产统计评估交易系统,发展绿色金融,运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手段激活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形成完整的生态经济价值链。
2、实施生态建设资金平衡计划,创新投入产出平衡机制,构建以城市品质提升平衡建设投入的建设模式,以消费场景营造平衡管护费用的发展模式。
3、鼓励市场主体参与绿色开放空间多元营运。应当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的原则,打造新业态、培育新场景、创造新消费,推动公园城市生态、经济、美学、人文、生活、社会等多元价值持续增值。
关键词六:安全韧性
1、提升安全韧性方面,将把安全发展理念贯穿到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等全过程、各领域。构建弹性适应的基础设施网络、灵敏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数字智能的智慧运行体系、社会风险的闭环防控体系。
2、建立健全城市大脑,在政务服务、城市运行、诉求办理等领域构建智能化应用场景,推动形成上下联动、高效协同的城市智慧治理体系。(杜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