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不褪色,再上“新战场”。晴朗天气里,走进眉山广袤乡村,只见处处良田成片,粮食作物长势良好,彰显着春之生机。田间地头,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一样奋进,在不同的战场,一样冲锋,默默守护着粮食安全,助力眉山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他们,就是脱下军装的“兵支书”。
规模发展 村集体经济挑大梁
“这段时间天气比较热,要随时查看玉米苗的长势,及时进行灌水等田间工作。”近日,在眉山市仁寿县珠嘉镇三溪社区,见到该社区党委书记辜志勇时,他正和村民一起,蹲在玉米地里,仔细观察玉米苗。
观察玉米苗长势情况
辜志勇所在的这片土地,曾经是一片撂荒地,如今却承载着社区群众的希望,成为了孕育粮食的沃野。
2022年8月,流转了三溪社区1400亩地的业主,由于经营不善,无奈将土地退还给当地居民。辜志勇意识到,如解决不当,将可能出现大规模的撂荒地问题。在大量调研和借鉴其他地区做法的基础上,辜志勇提出了解决方法——“三变”改革,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农民以闲置土地的经营承包权入股社区成立的农业种植公司,由村两委成立的农业种植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农民每年可以获得至少400斤/亩的保底收益加分红。
“你们放心干就是了,亏了,我们还有土地。”辜志勇在第一次召开土地入股会议时,对社区居民这样说。于是,三溪社区村集体的土地上,玉米、小麦、油菜、水稻、大豆等粮食一拨接一拨,源源不断地“生产”。不少群众看着土地收益好,还主动拿出自家的土地,要求加入农业种植公司。目前,社区共集中经营管理着1800亩土地。
撂荒地变成孕育粮食的聚宝盆
为保证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让“股民们”清晰了解公司各项收支,知晓集体经济收益与个人分红细节,辜志勇还让每个生产小组选出代表,成立监察理事会,专门对公司财务情况进行监督。
“群众以土地入股,在自己的土地上种地,既能赚工资,还能分红,大家种地非常上心。”农业公司成立后,辜志勇努力通过公司为大家带来收益,也提高了大家的生产积极性,杜绝了撂荒地的出现,为社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双重身份”让辜志勇在基层治理的“新战场”上敢闯敢干,积极发展乡村产业与壮大集体经济,发挥着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作用,成为了群众致富路上的领头人。
套种轮作 土地增效村民增收
和辜志勇一样,在眉山市仁寿县谢安镇扎林村,也有着一位“兵支书”。在扎林村800亩的小麦示范区内,绿油油的小麦长势良好,随风轻轻摇曳,泛起一片麦浪。一行行小麦间,套种的南瓜正处于生长期,麦收后,南瓜秧才快速生长,在不影响小麦收成的情况下,每亩南瓜产量可达到2000公斤以上。
在小麦示范区查看套种南瓜秧生长环境
“等小麦和南瓜都收获后,今年我们就要‘订单’种植一季榨菜,成熟后直接卖给已经联系好的泡菜企业。”扎林村党总支书记张大志说,通过粮菜套种和轮作,不仅避免了土地撂荒,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切实提高亩产收益,同时,还开辟了农民增产增收新途径,大大提升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扎林村地处山区,农村老年人居多,逐渐出现土地“没人种”的现象。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2022年4月,扎林村以集体经济为大股东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进业主,带动群众,共同发展粮食种植。
“我们村上接到粮食或者蔬菜的订单后,就会由合作社统一发放种子、薄膜、化肥等农资,让村民自行耕种,同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还会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力求产出最优质的产品。”张大志介绍,在粮食或者蔬菜成熟时,再统一回收,统一销售,彻底免去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村民们在家门口务工,增加收入
“今年我一共帮助乡亲们代耕代种了20亩土地,平时只需要在关键节点做好田间管理就行。”扎林村六组村民张建辉介绍道,在套种的情况下,每亩地每年应该能收入3000元左右。
一田双收 群众钱包越来越鼓
稻药轮作,一田双收。在眉山市彭山区公义镇欣荣村,这段时间稻药轮作的川芎收割接近尾声,“兵支书”刘兴建正忙着带领村民栽种秧苗。这次栽种的4000多亩秧苗全部来自村上刚刚建成投用的天府粮仓数智水稻示范基地。该基地于2023年1月建设完工,它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周边群众的水稻种植需求,同时通过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大幅提升种植效率,实现粮食生产优质、高产、高效发展。
数字化管理栽种秧苗
近年来,彭山区把粮食安全和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发展。通过出台奖补办法及高标准农田等基础配套政策,鼓励群众利用便利交通和产业优势,积极提高土地利用率。“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要打造‘天府粮仓’,必须要有良田,作为‘兵支书’,我们必须服务国之大者,在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中展现新作为”,刘兴建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带头把自家果园腾退为耕地,在他的带动下,村上先后腾退果园地1500余亩用于种粮。目前全村水稻种植面积达4100余亩。
查看水稻长势
欣荣村地处彭山区稻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交通便捷,工业大道穿村而过,“以前只种小麦、油菜、水稻,收入不高,改种中药材后,村民的收入普遍提高。”刘建兴说,欣荣村种植中药材已经有20多年历史。
“不能让田闲着”,既要保证粮食安全,又要增加村民收入,刘兴建带领全村村民“稻药轮作”,一季水稻一季药材。“泽泻和川芎都是非常畅销的中药材,泽泻在每年8月中下旬移栽,12月底到次年1月上旬收获;川芎则是8月下旬至9月上旬种植,次年4月底至5月上旬收获。它们正好与水稻种植的时间错开,两者轮作,最终可实现一田双收益。”刘兴建介绍,通过稻药轮作,平均每亩地毛收入从过去的1700元增加到6500元,既保证了粮食稳产,又增加了土地收益,一田双收让群众的钱包越来越鼓。
截至目前,公义镇欣荣村稻药种植面积约4200亩,通过“稻药轮作”,可亩产水稻650公斤、中药材248公斤,预计今年中药材产量将达到1041吨,实现产值2400万元。
服役护河山,退役建家乡。为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在眉山广袤乡村,全市180名“兵支书”带领广大群众坚定从事农业生产的信心和决心,大抓农业撂荒地治理、低效果茶林腾退,大建高标准农田,始终冲在一线、干在一线,用良田、良种、良法来多种粮,种好粮,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多退役军人“兵支书”力量。( 王昱霖 韩黎 荣小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