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演国内外精品舞台剧目、拥有海量藏书的崭新图书馆、极具艺术感的建筑造型……成都高新区文化中心自建成投用以来,受到广大市民的关注和喜爱,成为当之无愧的城市美学地标。而今年,以此为核心的周边街区,也迎来了一次空间风貌全新升级。
据成都高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消息,成都高新区持续践行公园城市建设理念,让公园城市建设成果惠及民生,全力推进高新文化中心片区街道一体化提升。目前,该片区提升已经全面完成,充分展现大源核心片区的全新城市景观风采。
依托高新文化中心这一区域重要地标,该片区突出公园城市特点,通过塑造场域的街道特色、丰富共享社区功能,积极促进文化要素融合,打造门户特色节点,为城市带来更为宜人的城市街区公园场景和未来幸福理想生活示范区。
“微手术”优化街道尺度 打造商业、生活、文化三大特色场景
极具识别度的街边雕塑小品、街边绿带景观与退台式座椅相结合的巧思设计、更便捷合理的慢行道路接驳、彩色可爱的道路标线……这是在高新文化中心外部街道悄然出现的变化。据悉,此次开展街道一体化提升的区域,位于大源活力组团核心片区,是以高新文化中心为核心延展至周边街道。
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片区按照“一核、两绿轴、四走廊、多节点”总体思路进行策划,依托高新文化中心这一核心地标和艾家沟、花荫沟两大绿色轴线,串联区域公园体系,打造天府四街、盛源街、盛华南路、富盛街四大走廊,植入多个有特色、可参与的公园场景节点。
“我们着眼城市街道功能的提升,对这片街区尺度进行了一系列‘微手术’改造,包括提升道路铺装品质和功能,优化了慢行系统的体验,尤其是交叉路口通行的便利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相关负责人表示,景观方面,如今的街区也丰富了绿带景观的层次,与步行、骑行和行人休憩区域相互呼应,将生态化与艺术化相结合,让景观显得更加大气、通透且具有质感,实现街道场景的可进入、可参与。
与此同时,依托高新文化中心的特色,该街区在提升过程中还特别突出文化特色,植入文化装置、重塑活动空间。在场景设计上,该片区打造了商业、生活、文化三大特色场景,形成活力特色商业提升段、友好共享社区走廊段、高新文化中心形象段,根据不同街道两侧用地的功能以及相对应的人群,在街区尺度、生态景观、公共设施、小品雕塑、标识标牌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设计,打造具有辨识度的街道空间。
绿地公园激发片区活力 公共空间更添品质与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新文化中心附近,几个高品质的绿地公园,更是为这一片区“点睛”。以开放共享、活力展示、休憩娱乐为功能导向,邮票公园、文化方洲公园等公园节点,进一步激发了片区活力。
文化方洲公园同样延续了整个片区的风格,以文化作为核心特色,疗愈花园、镜面峡谷、阳光草坪、城市展廊……多个节点,各有特色,形成了开放交流的城市会客空间和承载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
而在位于天府三街的邮票公园,可以看到五彩的儿童游乐设施映入眼帘,蜂巢灯箱坐凳、儿童区设计特色看护长椅都显得童趣十足。邮票公园还同时融入了科技、互动、智慧感应等元素,突出作为一个亲子游乐空间的互动性、参与性。
结合邮票公园、方洲公园生态绿地,位于国际人才港东侧的国际人才公园一期,也以花荫沟为生态基底,设置花荫绿道、水畔书屋、创享廊桥等特色节点激活水岸空间,形成多层级、网络化、功能复合的生态公园绿地系统,打造城园相融的智慧社区水岸绿道,为区域人才营造“回家的路”“上班的路”“旅游的路”“上学的路”等生活场景、消费场景,形成更强的人才吸引力。
成都高新区公园城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挖掘城市区域特色,坚持“无一米不规划”“无一米不管理”,深入开展街道一体化提升工作,为居民提供更多美好生活空间场景,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助力。(余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