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省乡村文化振兴现场推进会在富顺县举行,来自全省相关部门、各市州和省级样板村镇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交流探讨、互鉴互学,推进全省乡村文化振兴快速发展。本次会议之所以选择在富顺县召开,无疑是对该县多年来坚持以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所取得成绩的认可和激励。
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活力之源。近年来,富顺县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建设为抓手,着力优化谋篇布局、突出地方特色、强化文化传承、创新方式方法,建成样板村镇56个,通过典型带动、整体联动,全面焕发乡村文化活力,激活文化振兴“密码”,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奏响乡村和谐乐章
盛夏时节,富顺县“送戏曲下乡”活动在童寺镇西湖村溪锡小院开演,演员们用细腻唱腔和精湛演技,赢得村民们的热烈掌声和阵阵喝彩。“我们知道今天有演出,早早就来了,生怕错过。希望这样的活动经常搞。”小院村民向大姐激动地说。
载歌载舞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文化氛围,台上台下热情互动,文艺演出让村民们感受到文明、健康、欢乐、和谐的气氛,不仅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还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声”入群众聚民心,从一个个小院看乡村,变化在点滴之间日渐显现。这是富顺县实施“文化塑形工程”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该县坚持塑造多维、立体文化空间,建设县、乡、村、院四级文化阵地604个,构建城乡文化新格局。“乡情小院”作为开展文化活动和提供文化服务新阵地,配备小院文化管家组织群众常态化开展讲、演、唱、跳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实现县、乡、村、院四级联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由农家小院落转变到文化“微细胞”,精准填补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米”。
一场场精彩的文艺演出,在改善村民精神风貌的同时,也加快了建设乡风文明的步伐。
在富顺县,一个个热闹的小院坝,不仅是文艺阵地,还是学习宣传基地。大家围坐一起,拉家常、讲政策、话心声。树立乡风文明首先从“家”的理念出发,选树“最美家庭”典型,用榜样力量引领带动广大群众自觉做到勤俭节约、孝老爱亲、团结邻里,大力营造守望相助、邻里和谐的文明乡风。
近日,在邓井关街道新湾村清风小院里,小院示范家庭评比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罗刚家庭房前屋后整洁,加2分;义务打扫门前公路,加2分……”清风小院院长罗有平正就院内22户家庭评分明细进行通报。自开展小院建设以来,清风小院以村规民约为基础,大力开展移风易俗系列活动,采用季度评比、院内公示的模式,带动小院村民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热心参与公益活动。“建立小院示范家庭评比制度可帮了村‘两委’的大忙。评比结果实时更新公示在小院宣传栏,哪个家庭进步了,哪个家庭退步了,大家都看得到,无形中就养成了好习惯。现在环境更好了,小院也更美了。”新湾村党总支部书记牟卫兴说。
富顺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整合议事亭、文化广场等阵地资源,常态化开展“8+N”“5+N”文明实践活动,打造兜山镇家风家教传承基地、狮市镇农业技术培训教育基地等16个文明实践基地和580个文明实践点位。开展农村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月暨反对婚宴餐饮浪费等十大乡风文明行动,规范运行“一约四会”,评选文明家庭13户、富顺乡贤10名、星级文明户300余户。大力开展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全县先后涌现“中国好人”4名、“四川好人”47名以及“四川省道德模范”9名。
培育良好家风、涵养淳朴民风、劲吹文明乡风,一首以“乡风文明”为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和谐乐章正在富顺县铿锵奏响。
续写乡村文化篇章
6月28日,四川省第三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富顺赛区活动,在全国文明村琵琶镇土地村文化广场拉开序幕,唱响了乡村振兴大地欢歌。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文艺节目,让乡土文化和美景美食不断映入观众眼帘、飘入观众耳里、落入观众心田。整场竞演大赛热闹精彩、高潮迭出,带来了一场充满艺术性却不失“泥土气”的视听盛宴,赢得现场观众掌声不断。
富顺县对准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用接地气、暖民心的文化活动,唱乡情、话乡音、舞乡韵。在群众身边建赛道搭舞台,举办魅力乡镇竞演、拳王争霸赛、农民运动会等乡村文体活动,吸引乡土能人在田间地头比拼秀技。该县连续12年举办的乡镇文艺调演成功入选省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四个一批”优秀品牌,《家乡富顺美如画》《千年盐都第一泉》获省群星奖。各乡镇(街道)结合魅力竞演,逐步形成童寺好声音、吴山村晚、“醉美”乡村、“村BA”等多个特色鲜明的“镇”字号、“村”字号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乡镇人气指数、乡村魅力指数、群众幸福指数。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富顺县坚持实施“文化铸魂工程”,积极探索文化服务新路径,丰富文化供给,持续多点发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制定《富顺文艺“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14个协学会下沉20个乡镇(街道)开展文艺“送、种、创”;举办“文化名人故乡行”活动,累计评选文化守望者98名,邀请文化名家深入乡村,开展采风、培训等“文化走亲”活动,挖掘出一批“学习型”“文娱型”能人;发挥文艺骨干“以点带面”作用,盘活民间艺术,组织文化队伍;培育发展群众文化队伍500余支、文艺骨干3000余人。《糍粑海椒香又辣》《莲萧响稻田欢》等作品登上省、市魅力竞演舞台,通过文化赋能凝聚人心,真正让乡村文化“活”起来、群众精神“富”起来。
乡村是文化的宝库,蕴含丰富的优秀文化资源。作为千年古县,富顺县大力实施“文化记忆工程”,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强保护传承、活化利用,使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活力,展现新魅力。
该县出台《富顺县文化强县实施意见》《富顺县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实施方案》,每年预算1500万元,整合各类资金6.89亿元,实施古城复兴、历史街区有机更新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福源灏修缮等文博工程12个,建成富顺石刻艺术博物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狮市分馆等;挖掘民间特色文化,整合撤并村办公室等闲置资源,统筹建成农村党支部展览馆等各具特色的村史馆38个,记录乡村历史,传承乡村文脉。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璀璨多姿的民间艺术、传统技艺。它们虽饱经沧桑,但至今依然历久弥新、别具魅力。该县通过深度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以非遗赋能文化振兴,高桌狮灯、玻璃吹塑等69项技艺成功纳入县级以上非遗保护名录。富顺豆花入选首批“非遗四川·百城百艺”品牌;千天百味晒醋成功申报四川省优秀非遗工坊;打铁花、舞龙舞狮等非遗技艺得到立体展示;手工微刻、秸秆画等非遗产品走向市场。此外,该县还出版《富顺文物 》《古城记忆》等承载传统文化魅力的系列书籍18部,在传承创新中唤醒乡村文化记忆,用非遗讲好新时代乡村振兴故事。
展现乡村发展气象
游古镇、吃美食、看表演,今年国庆节期间,赵化镇古街举办的千人坝坝宴座无虚席,传统扣碗、粑粑肉、本地腊肉等9个特色菜品,大大满足了游人的味蕾。传统文化与市场结合,带来不俗的经济效益,也带动了当地发展。“我们将持续把赵化坝坝宴打造成古镇品牌,让更多游客走进赵化镇。”赵化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品味豆花文化、举办非遗展演、开展民俗巡游……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热捧,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富顺县以文化活动为载体,聚集人气商气,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大力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挖掘乡村文化新动能,既不断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又让群众钱袋子鼓起来。
推动乡村文化建设,不仅具有社会效益,也具有经济效益。富顺县围绕“做优特色镇村”的总体思路,整合资金5.6亿元,建成乡镇红色记忆馆、刘光第诗文馆等展陈艺术空间11个;创办全市首家乡村民营美术馆(自贡市稻香美术馆)、乡镇书画院(沱江书画院)、天池湖村陶艺体验馆等乡村文化新空间7个;推出西湖-文庙“人文游”、赵化-狮市“研学游”、黑凼口-白岩沱“乡村游”等特色旅游路线。串联融入地域文化,构建覆盖全部乡镇的“一城、两廊、四古镇”新链条,全力打造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川南重要节点。
与此同时,文旅搭台,产业唱戏,该县按照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要求,围绕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布局,以中心镇为引领,以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镇建设为契机,在四大片区重点打造特色文化区域。其中,中部片区突出打造豆花文化带,建设豆花博物馆;东部片区突出打造稻粱文化带,建成全国首座再生稻博物馆;南部片区突出打造古镇文化带,建成4A级旅游景区;西部片区突出打造生态文化带,建设康养文旅生态基地。该县加速构建产城一体、景城一体、文城一体的发展格局,打造“片区主题文化带”。建成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探索“传统村落+旅游”路径,串联培村、狮子滩等5个中国传统村落,建成赵化古镇、狮市古镇景区,打造马安小镇、星空民宿等寄托乡愁的创客营地,绘就乡村振兴的“诗和远方”。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高文化资源开发水平,有利于形成旅游亮点,强化文化项目支撑,不断带动内生动力。基于此,富顺县打造以富顺文庙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赵化、狮市、长滩为代表的“古镇文化”,以刘光第、宋育仁为代表的“才子文化”,以豆花、香辣酱为代表的“美食文化”,以天池湖、五条沟为代表的“自然风光”,以牟三爷、福源灏民居为重点的“家风文化”产业,让各地游客感受富顺特色、体验富顺文化,让文化带动旅游发展,一幅助推文旅融合发展的画卷已徐徐铺展开来。
文化是乡村延续和发展的灵魂所在,深挖乡土文化资源,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如今,放眼望去,富顺县各地乡村文化活动丰富活跃,群众参与性越来越强,展现了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唱响了繁荣发展的昂扬乐章,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文明风尚,更从中讲述了富顺文化振兴的故事,看到了富顺乡村振兴的希望。(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