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充县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成功诊断1例肺部罕见肿瘤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10-25 11:32:09 编辑:杨仁昌 点击:
近日,在西充县人民医院获悉,Z先生反复咳嗽3年多,辗转多地求医竟未明确病因,成为典型的疑难杂症。病痛的折磨让病人咳嗽难耐,尤其是近1个月以来开始右侧胸背部疼痛,咳出白色泡沫痰,来到西充县人民医院检查终诊断出肺部罕见肿瘤。在该县医院学科技术能手共同努力下,成功破解了这一病例,受到了病人及亲属点赞。
西充县人民医院肺部占位性病变多学科诊疗(MDT)会诊团队是如何解开患者持续咳嗽的三年迷雾、使肺部病灶露出真容的呢?
该病例要从2020年春天说起,56岁的Z先生出现反复咳嗽,开始时也没注意,自服感冒药、止咳及祛痰药物仍觉无效。Z先生意识到情况不对,决定去医院进一步查明原因,CT检查提示:右肺下叶肿块,疑是肿瘤。于是,这三年以来,Z先生辗转多家医院,就为了明确自己是不是肿瘤,是得的什么肿瘤?
在该院行胸部CT检查提示右肺下叶有肿块后,Z先生于2020年3月20日前往南充市某三甲医院就诊,做了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提示:右肺活检的肺组织有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灶性淋巴细胞浸润,涂片未查见异型细胞。
2020年4月9日Z先生前往成都市某医院就诊,行超声支气管镜引导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术后病理提示:右肺中叶与右肺下叶之间嵴旁低回声肿大淋巴结,于此处穿刺活检,病理仍未找到肿瘤细胞。
2021年6月11日,Z先生在上级医院完善PET—CT检查中,诊断为右肺恶性肿瘤,未能明确病理类型。
2023年8月以来,Z先生咳嗽次数明显变多,右侧胸背部出现疼痛不适,身体消瘦,体重下降约5公斤,活动后感觉气短。9月13日,饱受病痛折磨的Z先生带着3年来的检查资料,入住西充县人民医院肿瘤科。医生安排复查胸部、全腹部增强CT,发现双侧肾上腺占位,考虑癌细胞转移。
胸腹部CT主要显示:右肺门区团块灶,肿块较前片增大;右肺门区及纵隔内多发淋巴结肿大;双侧肾上腺区团块、结节。
在该院的初步诊断结果:右肺下叶恶性肿瘤cT4N2M1clVB期纵隔淋巴结继发性恶性肿瘤、肺门淋巴结继发性恶性肿瘤、肾上腺继发性恶性肿瘤;右侧少量恶性胸腔积液;阻塞性肺炎;营养不良。
至此,困扰Z先生三年多的病因有了答案:主要是右肺有恶性肿瘤,但是肺恶性肿瘤存在很多具体分类,因此,还有待病理检查确认肺恶性肿瘤的类型,对症施治。
副院长周国华(副主任医师)、放射科主任蒲洪山(副主任医师)、肿瘤科主任赖玉斌(副主任医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庞先琼(主任医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秘书范庞双(副主任医师)等专家组成MDT团队,在熟悉患者病历及影像资料后,认为患者症状加重,肺部病灶明显进展,结合病程,考虑低度恶性肿瘤可能性大。因此,应明确病理类型再制定治疗方案。MDT专家组建议:先做支气管镜,取活检,若仍未能明确,再行CT引导下右下叶经皮肺穿刺活检。
患者的支气管阻塞比之前严重,于2023年9月15日在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支气管镜室完成支气管镜检查。该检查由主任医师徐华和主治医师阳明明共同检查。镜下见右主支气管通畅,局部黏膜呈浸润样改变;右中叶支气管开口处可见新生物堵塞管腔,于此处活检。
病理初诊结果:右中叶支气管新生物活检,察见挤压变形细胞,肿瘤性病变待排。免疫组化结果:结合HE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考虑(肺组织)神经内分泌肿瘤,倾向于非典型类癌。
为此,困扰Z先生三年的病灶,在该院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得到病理确诊——非典型类癌,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肺类癌,只占所有肺恶性肿瘤的1%至2%。肺部占位性病变多学科诊疗(MDT)团队考虑患者肿瘤分期较晚,不适合手术,拟对患者进行化疗,目前刘先生已完成第一周期化疗,化疗后无特殊不适。
什么是肺类癌?肺类癌是一种起源于支气管肺黏膜Kulchitsky细胞的恶性肿瘤,属于神经内分泌癌。肺类癌非常罕见,只占所有肺恶性肿瘤的1%至2%。根据病理学类型的差异,肺类癌又分为典型类癌和不典型类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至60岁居多,男女发病率相近;早期可无症状,随病情发展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胸闷、胸痛、发热等。因发病病因及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尚无明确的预防措施,手术是治疗肺类癌的主要手段,远处脏器,肝、脑、肾上腺等的癌转移是影响肺类癌预后的重要因素。对分期较晚、不能手术或术后病理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应探索辅助放化疗或者靶向药物治疗。(范庞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