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部县长坪镇的马家沟,有一座建于清嘉庆年间的马家大院。马家大院依地势而建,三面环山,整个院落被茂密的松树林所环抱,坐南向北。大院的四合院、影壁、朝门、廊道等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手法,具有建筑学和人文学双重意义,被誉为“川北民居建筑典范”,是川北地区不可多见的文化遗产。
坐落山间200年
马家大院全貌
历史上,众多的大院都存在于闹市,淹没于历史的进程和城市的变迁中。马家大院却远离城区,隐蔽在深山。进入马家大院之前脑海中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在这个交通闭塞又远离城镇的地方,会矗立着这么一座气势恢宏的大院呢?
在马氏族谱里,或许可以找到答案。兴建这座马家大院的是马氏家族先祖马洪义与伍黄氏所生的第六子马礼祥。马氏家族资料记载,马礼祥自幼饱读诗书,精通武艺,后来外出打拼,官至总兵,位高权重。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夏天,马礼祥告老还乡,见马家沟山清水秀,于是决定定居于此。
马礼祥高薪聘请了来自县城近郊安坝乡(现河东镇)技艺高超的秦大师傅等,前来主持修建事项。这座大院从设计、修建到装饰,前后共花费了三年零六个月时间,最后在这深山沟里建成了富丽堂皇的马家大院。从此,马氏后人在此繁衍生息、安居乐业。
马家大院川北民居风味浓郁,整体建筑为单檐悬山顶,青瓦屋面,穿斗结构,上房正堂屋及左右侧间为平房,左右厢房及下房均为一楼一底,有吊脚廊道。南部县文保所资料记载:上房面阔26.4米,进深9米;左右厢房面阔18.7米,进深4米,均为三穿五柱落脚式穿斗房架;下房面阔28.1米,进深6.1米;总建筑面积784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
整座大院为木质群体建筑,木材用料选伐自当地的楠柏之木。院内四周共有庭柱8根,直径均在50厘米以上,通高10米,每根庭柱衔接处均雕刻有狮子龙头,栩栩如生。让人感到惊叹的是,这个面积如此之大的大院居然没有使用一钉一铆,全靠斗拱大梁立柱,纵横交错,相互连结,形成一个完整坚固的建筑,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建筑工艺的精美,都堪称精品杰作。
一座艺术宝库
庭柱衔接处雕刻的狮子栩栩如生
马家大院早已名声在外,不少专家学者在参观考察马家大院后都众口一词地说,这是一座文物价值极高的艺术宝库,值得加以保护,世代传承。“木雕和牌匾,是马家大院艺术价值的集中体现。”南部县文保所工作人员何芃说。
漫步马家大院,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马家大院房檐、窗户、柱子等建筑构件上比比皆是的木雕作品。在大院的挑肩、梁头及坐斗等外饰构件上,镂刻有瑞云、荷花、牡丹、仙兽、花瓶等,廊道的柱头雕刻有瑞鹿含芝、金鲤朝龙、苍龙出海等精美图案,在堂屋神龛龛底、龛额等处则透雕有二龙戏珠、八仙过海、寿星跨鹤、花草虫鱼等,古色古香,令人赏心悦目。
上房正堂屋的窗花文字,分别为“东牖文选清风,北牖武科明月”镂空雕刻,设计精巧独到。近看是窗花,远看是文字,匠心之巧,绝非一般。在正堂屋的三扇大门及屏风落脚处,精致雕刻着戏剧人物,或骑马、或跳舞、或抚琴,形态各异。人物形象整体丰满俊俏,面貌圆润,眼、耳、鼻、嘴巴清晰可见,有的梳着侍女妆,有的头戴官帽,有的身插彩旗,着以黄、蓝、绿等色彩,十分炫目。
大院的柱子衔接处均雕刻有狮子,走近一看,威武的狮子张着大嘴、怒目远视;身上挂着硕大铜铃,身体下蹲,有腾跃之势;尾部线刻清晰,不饰油漆,木材的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局部更显精致。大院里木雕狮子10余处,每处造型各不相同,有的俏皮可爱,有的威风凛凛,堪称鬼斧神工。
下房二楼栏杆正中间雕刻着摇钱树,两位仙女衣裙飞扬,举手拖着金元宝,金元宝上站着一兴高采烈的童子,摇钱树环绕四周,树枝上挂满了铜钱,一旁背篓里铜钱满溢,由此象征财源滚滚,富贵吉祥。图案层次分明、线条流畅、刻艺精湛、做工考究,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之好和工艺之精。
置身马家大院之中,仿佛进入一座木雕博物馆,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匾额是古建筑的组成部分,是古建筑的眼睛,在现代建筑上依然广泛使用。马家大院有保存完好的七道匾额,从匾额上的刻字分析,大多为清道光年间匾额,有的是地方官员恭贺马氏先祖时赠送的,有的是马氏先祖过生时人们的祝寿礼物。
第一道过厅大门上是刻于清道光九年的“福寿兼隆”;第二道过厅大门上是刻于清道光二十九年的“瑞蔼萱阶”;上房堂屋大门上三道匾:左边为刻于清道光十二年的“名标铜柱”,右边为刻于清同治八年的“欧文郭福”,中间立匾为“部议云骑尉衔”;上房堂屋里面悬挂着刻于清同治三年两道匾:一道“公辅房杜”,一道“福德堂”。“这些老匾额都具有文物价值,也是家族的传家宝,它从另一种角度讲述着家族历史。”马氏家族后人马开江说。(杨晓江 梁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