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努力构建全民国防教育新格局,近年来,石棉县聚焦“三个点”,打造“三个课堂”,服务“三个主体”,用好用活红色资源禀赋,助推全民国防教育氛围更“浓”、形式更“活”、成效更“实”。
发挥红色资源 助推全民国防教育氛围更“浓”
位于大渡河畔的安顺场,以“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闻名于世,其独有的以悲衬喜红色文化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打卡。为了把这一红色资源用好,石棉县通过发扬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遗址、川矿记忆等红色资源主阵地作用,以推动红色文化与全民国防教育深度融合为主抓手,切实拓宽全民国防教育的覆盖面,增强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
不仅将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长征干部学院夹金山分院石棉校区、“川矿记忆”陈列馆、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串珠成链、连线成片,把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个个故事作为国防教育最鲜活、最生动的教材,引导群众增强国防意识,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不断扩大国防教育的吸引力。
还积极发挥红色旅游在全民国防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依托县内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打造县内红色旅游精品路线5条。同时,根据“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的英勇事迹,创作《石棉壮歌》《安顺记忆》等一批弘扬主旋律彰显正能量的文艺作品,并在安顺场景区展演30余场。
“我们还通过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等资源作用,设立全民国防教育学习站点62个、县乡村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74个,成立国防教育宣教队伍8支,常态化向党员干部群众提供志愿服务、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活动。”石棉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石棉县安顺场镇服务站入选全省100家红色精品“退役军人服务站”。
“线上+线下”相结合 助推全民国防教育形式更“活”
大渡河畔,传承发扬了80余年的大渡河勇士精神,始终熠熠生辉。去年“9·5”泸定地震期间,石棉县大渡河勇士突击队的队员们不畏艰险深入重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他们的事迹还受到了央视、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多次报道。
这正是石棉县不断创新、丰富国防教育载体,以虚实结合的方式赋能国防教育的外在体现。
为了使国防教育入心,线上,石棉县发挥短视频传播快、三微一端传播广、门户网站影响大等优势,构建互联网+宣传模式,大力推动红色资源数字化转型,探索科技赋能革命文物展示和革命文化传播新途径。
在与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联通联合实施的“互联网+长征”数字化展示与传播项目中,通过广泛运用5G、AR、大数据和4K直播等新技术,将红色文物与互联网相结合,让强渡大渡河的历史故事更加生动立体,成功打造足不出户的“云端”课堂。该项目被国家文物局评为第三届(2021)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线下,石棉县以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县为契机,将国防教育与双拥工作相结合,广泛组织“最美退役军人”“最美军嫂”等评选,开展双拥“七进”“5·25红军强渡大渡河胜利纪念日”等军民共建、军地共建活动,以实实在在的举措,生动诠释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秀传统,打造群众身边的“现实”课堂。
服务对象针对性 助推全民国防教育成效更“实”
每年,前来石棉县开展主题教育的企事业团体络绎不绝,为了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石棉县牢牢把握“全民国防教育主体在‘全民’”这一主线,聚焦党员干部、群众、青少年三类群体,采取分层分类推进的方式,促进国防教育精准对接各类群体的学习需求。
通过广泛组织开展清明节祭扫、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党员干部爱国热情,着力提升战略思维和履行国防职责的能力。同时,将开展国防教育情况,纳入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重要内容,对全县各级党组织进行督促检查。
同时,扎实开展国防教育进党政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进网络“七进”活动,在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重要节日,开展歌咏比赛、书画展、演讲比赛、体育赛事、网上祭奠、诗朗诵等活动,利用“两微一端”平台,广泛宣传革命先辈事迹、典型人物故事,教育引导群众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热爱祖国、奋发图强,不断提高国防教育的影响力。
作为四川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的石棉县七一中学,便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或在有关课程中增加国防教育内容,并通过开展国防知识讲座、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学生军事训练等活动,多形式推动国防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聚焦青少年这个“重点群体”,用红色文化浸润童心,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厚植家国情怀。(沈静 吴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