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新”出发 3 个切片看“什邡科技”的创新实践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11-08 11:45:46 编辑:陈欣 点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
这是一片创业的沃土,这是一片创新的高地。
11月的什邡大地,秋高气爽,风物宜人。曾经,什邡人在这里变法图强,成就了5000多年的文化史。如今,什邡人的顽强、进取、变革精神依然在延续……
目前,什邡全市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2家;
今年上半年,什邡市储备科技项目52项;
今年上半年,什邡市各类科技创新人才主持实施21个技术攻关(重点研发)项目,累计研发投入达8520万元,突出关键技术40余个,拟达到国内领先及解决行业技术空白发展水平……
这里是什邡,这里科技创新风正劲足,创新动能澎湃激昂。
创新味浓、产业兴旺、锐意改革、宜居宜业、绿色和谐……这些是对近年来什邡高质量发展最生动的注脚。
从创“新”出发,近年来,什邡市持续深化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聚焦聚力科技助力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产业富民,从主体发展、政策扶持、科技合作等五大方面构建科技发展新格局。
在数十年如一日的求“新”求“变”发展之路上,什邡奏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探索独特乐章。 
切片一: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产业不断迈向“高”“新”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必须狠抓产业技术创新。
什邡正围绕主导产业、紧扣关键领域、布局攻关项目、鼓励产学研合作,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产业不断向“高”“新”攀登。
位于四川什邡的四川省华兴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总是机器轰鸣,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7月,主要从事电子电路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5G通信等领域。公司于2014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与电子科技大学开启“产学研”合作,2017年被认定为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2021年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成为中国印制电路协会(CPCA)行业100强企业。
 “多年来,我们深耕电源、电池、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领域,拥有比亚迪、宝马、保时捷等国内外知名新能源汽车客户。”四川省华兴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郭珊介绍,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居全省前三,填补了四川省极端应用环境下高可靠性控制系统印制电路制造的空白,进一步带动了什邡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载体,在什邡,这样不断向“高”、“新”攀登的企业还有很多。
目前,什邡全市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141家,德阳市级新经济企业16家(其中瞪羚企业1家)。今年上半年,推荐贝金达新材料等5家企业备案德阳市种子企业,川恒生态等3家企业备案德阳市瞪羚企业。
什邡市发展改革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助力企业迈向高、新,正统筹实施创新主体培育计划,实施小微企业“雏鹰”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助飞”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头雁”计划,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深入库内企业把脉会诊、现场指导,形成“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科技型企业梯次成长模式。2022年,什邡规上企业研发投入达12.7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145.5亿元,技术交易合同成交额达1.25亿元。
人才是创新的支撑,什邡坚持外引内培并重,制定《什邡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加快形成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新局面。今年上半年,什邡市各类科技创新人才主持实施21个技术攻关(重点研发)项目,累计研发投入达8520万元,突出关键技术40余个,预创经济效益5亿元,拟达到国内领先及解决行业技术空白发展水平;新航钛公司研发总监/高级工程师刘波入选德阳市“英才计划﹒科技菁英”。
日积月累的实绩,映照着什邡市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切片二:打造高新技术“科创圈”  创新平台成科技创新聚居地
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建强平台载体是关键。
什邡加快创新布局,建强科创平台载体,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度。
10月19日,2023什邡市与南昌航空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 “南昌航空大学什邡研究院”在什邡经开区揭牌。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科技攻关、低空经济、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及赛事活动等方面开展长期、稳定、全面的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据悉,此次签约,将进一步推动什邡产业、政策、平台优势与学校科技、人才、智力优势紧密结合,实现强强联手、优势互补。
攥指成拳,打造集聚各类要素的“强磁场”,已成为什邡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方向。
什邡正加快实施创新平台建设工程。按照“顶层设计、全域布局、重点推进”的原则和“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高校支撑”的思路,积极探索“政府+高校”、“企业+高校”、“企业+专家”模式,通过采取自建、共建、异地建等措施,深化产学研合作,着力加强创新平台体系建设。
今年上半年,什邡指导杰化农业申报省级中试研发平台,对长丰化工等3家企业开展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兑现创新主体平台奖励资金2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390.34万元,70余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及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累计减税4699.62万元。
什邡市发展改革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什邡还将科技惠企政策纳入到首批惠民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清单,鼓励已有研发平台、孵化载体优化提升,支持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搭建创新平台,将创新平台作为科技创新的聚居地。全省第三个,德阳唯一一个以厅市共建方式建立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厅市共建国产雪茄烟叶工业高效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顺利获批运行。
创新平台的搭建已初见成效。打造高新技术“科创圈”,辐射带动主导产业改造升级、提质增效。目前,什邡已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德阳市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德阳市级众创空间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9个,农村科技特派员专家工作站3个。
切片三:科技合作再推进  “飞地共建” 创新助力产业优势互补
“成都研发,什邡制造。”并不是一句空话,当前什邡市与成都市金牛区的合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飞地共建”的金什合作产业园区是两地正在探索的新模式。
位于四川什邡经济开发区的中航智无人机项目是金什合作产业园区的首个项目,目前,60亩用地已开工建设,施工人员宿舍也已搭建完成,预计明年8月一期项目将完工,这也是成都市金牛区和什邡市在产业协同上的首次合作。
什邡市发展改革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和金牛区明确11个合作领域,已形成“创新在金牛、转化在什邡”模式,打通了“异地孵化”“本土产业化”的联动发展通道。
开展区域协同创新,与相邻地带“融合”发展,什邡还和彭州市共建跨区域资源转化合作试验示范区、产业转型先行区,彭什川芎现代农业产业园、彭什黄背木耳(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园先后获评全省融合发展精品项目第一名。
在成果转化方面,围绕什邡市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食品饮料等主导产业,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
今年上半年,什邡储备科技项目52项,推荐申报省、市级项目28项,邀请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专家深入安达农森等企业开展产学研精准对接6场,产学研签订合作协议5份。慧丰采油等5家企业进入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四川赛区)半决赛,其中1家企业进入决赛。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
唯有敢于创新的城市,才是充满希望的热土。唯有高质量科技供给,才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最有力的支撑。
站在新的起点,什邡市将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带动经济社会向着未来加速奔跑。(张渔  闫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