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活了大半辈子,没想到今年天这么干,还提前把水稻栽插上了。这都得益于党的好政策,把武引二期农渠修好了。宝石十年九旱,过去不说栽插水稻,有时连饮水都困难,现在好了,以后再也不为用水发愁了。”近日,绵阳市梓潼县宝石乡斑竹村六社村民谢国超说。
近年来,梓潼县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紧紧围绕“构建一张灌溉网、完善一张供水网、形成一张防洪网”工作思路,深入实施三年“水利补短板”行动,通过“两手发力”扩大水利有效投资,强化末级渠系建设,努力打通供水“最后一公里”。目前,梓潼县斗渠工程已全部完成,农渠建设已全面铺开,成为武引二期灌区县(市)中第一个开工建设斗渠、农渠的县。
梓潼是典型的浅丘农业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多年平均降水量877.45毫米,平均蒸发量1020.5毫米,造成蓄水不足,“十年九旱”,出现“靠天吃饭”窘境,群众热切盼望解决用水难题。
武都引水工程被誉为“第二个都江堰”,分三期建设。武引一期梓潼灌区工程1995年开工建设,2000年建成投入运行,设计灌面23.55万亩。武引二期梓潼灌区工程2013年开始建设,涉及新增及改善灌面16.9万亩。截至2022年5月,西梓干渠、凤凰水库,大宝、仁柏、元山、公柘等4条支渠全部建成。2020年9月,梓潼县斗渠工程陆续开工建设,总投资2.63亿元,建成马东、大兴、建新3条斗渠49公里,实现灌面4.56万亩,到2022年11月全面完工并通水。
2022年7月,梓潼县首条武引二期农渠在宝石乡开工建设。2023年5月,宝石乡农渠建设基本完工,武引水源源不断流淌进田间地头。“宝石乡积极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参与武引农渠建设,并通过集体经济、种植大户、在外人士、帮扶单位、群众筹资‘五个一部分’的方式,筹集资金410万元,建设平台和挖毛渠。”宝石乡党委书记史芮萍说。
早计划,早准备,早动手。梓潼县委县政府紧盯抓住“武引二期工程”建设进度,通过对问题的准确分析和科学研判,按照轻重缓急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决定从2022年开始,计划投资7.14亿元,新建农渠171条611公里,设计灌面11.74万亩。在农渠建成后,将水输送到塘、库、堰,灌溉田间地头,与干、支、斗渠联通,打通供水“最后一公里”,彻底解决农村群众“看得到,用不得到”水的问题。“2023年,梓潼县计划开工实施文兴镇、长卿镇、卧龙镇、宏仁镇、自强镇、仁和镇、黎雅镇等7个镇的农渠建设任务318公里,让这些乡镇的老百姓尽早用上武引水,为全县粮食安全、抗旱排涝、改善生态、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梓潼县武都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崔弘说。
由于斗、农渠属于田间配套渠系,无上级补助资金,建设资金全部由地方财政解决。梓潼县积极探索债贷组合、投贷联动、争取政策资金等“两手发力”融资模式,破解斗、农渠建设融资难题。截至目前,到位专项债券资金1.7亿元,争取专项债券1.94亿元。通过国有平台公司以“债贷结合”的方式,已经向农发行贷款5.2亿元。通过组织群众参与的建设模式,鼓励群众在青苗补偿、占地赔偿上给予支持。仅征地搬迁和群众投工投劳,就将为农渠建设节约近2亿元。
目前,梓潼县共计投入资金9.77亿元支持斗渠、农渠等末级渠系建设,其中斗渠投入资金2.63亿元,农渠投入资金7.14亿元。(林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