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绵阳市科学技术局办公楼内,绵阳首批科技助理李贺正在梳理担任科技助理一年来所取得的成果。从九洲集团到科技局挂职期间,李贺进入创新主体雁阵培育组,为政产学研用“联姻”牵“红线”。
一年来,李贺收获满满:
促成绵阳市中心医院、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签订《核技术应用创新联合体建设框架合作协议》;
走进科瑞软件等123家企业调研,进行“一对一”培育指导……
去年2月,绵阳市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与在绵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联姻”,选拔出53名懂科研、懂管理、懂市场的科研工作者担任科技助理,促进政府、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事业单位交流合作,合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招院引所”等工作,打通创新供需“两端”。
道不远人,功不唐捐。科技助理“上岗”一年,链接出了啥成果?
链接更多创新成果走向市场
去年底,在四川中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一条安装调试生产线旁,绵阳首批科技助理田勇既紧张又期待。田勇跟踪的“高性能苯基硅橡胶产业化”技术,从研发成果转化为年收益超亿元的8条生产线,只用了不到半年时间。
科技成果转化涉及技术供给、企业承接、金融支持等诸多因素。过去,因为企业和科研院所沟通不畅,科研成果转化犹如“盲人摸象”。在科技助理田勇等人的帮助下,该项目顺利获得800万元的科技金融贷款,转化工作大大提速。
这并非个例,在走访中,科技助理从企业这个创新需求端入手,以“一企一策”方式解难题,促成东材科技、永贵科技、四川新投智城、中科融创等企业与院所高校达成合作协议20项、形成合作意向10余项。
田勇拿出一张表格,上面是梳理出的180余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每个项目走入市场后,都将成为“爆款”。“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要通过小试、中试到产业化开发,涉及技术供给、渠道打通、企业承接、金融支持等诸多因素,其全链条的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田勇说。
针对上述问题,科技助理成果转化组、科技金融组密集“出招”,多措并举打破科技创新供需之间的藩篱,推动科技成果扩散、流动、共享及应用,进一步提升绵阳科技成果转化质效,助力科技企业贷款5649.91万元。
科技助理在前端对科技创新成果“把脉问诊”“穿针引线”,政府在制度、资金等要素上实行配套与整合,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加速奔向“大市场”——
聚焦本地经济发展主战场,按照技术领域、需求类型、解决对象等要素对创新需求合并同类项,以“技术需求专场会”方式,“点对点”对接创新供需双方,聚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破解成果转化难,“上线”成果转化贷,指导用好“天府科创贷”,进一步激发科技型企业的创新创造活力,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链接更多创新资源涌入绵阳
科技助理朱玉玉上岗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与“新同事”强强联手,一天内促成了两场“联谊会”,让自己“娘家人”西南科技大学分别与长虹集团、九洲集团共话发展。
两场“联谊会”的主题不谋而合,都将重点锁定在科研成果与转化、项目合作与发展。在朱玉玉看来,科技助理当纽带,企业、高校共谋发展,就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创新主体的协同作用,使其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除了牵线搭桥“娘家人”外,上岗以来,朱玉玉更多的工作是“招院引所”——聚力解决创新要素集聚不充分的问题,研究制定绵阳市“招院引所”专项支持政策,面向中科院等重点单位开展“招院引所”,全力推动项目落地建设。
朱玉玉努力的方向,正是去年绵阳科技创新领域的突破点。去年,绵阳全面启动“云上科技城”“云上大学城”建设,链接知名高校、创新平台的技术、人才、设备等资源,推动高校与各类创新主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让科技成果、企业需求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同频共振”。
从“云上”到“地上”,朱玉玉所在的科技助理“招院引所”组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让更多创新资源涌入绵阳。
一年来,科技助理积极招引创新平台在绵落地,成功招引航天三院磁电总体部“航空航天星途鲲鹏创新研究院”等6个项目落地绵阳;成功推动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复旦大学等研究员团队在绵设立研发机构。
链接更多创新人才驱动发展
去年,科技助理韩正勇经过长期对接沟通,邀请中南大学智能网络与协同计算课题组专家潘登来绵,为四川中科融创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三牛智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传“真经”,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在企业“抛出”技术难题后,潘登“接住”了技术需求。他表示,“课题组当前研究领域包含基于AI驱动的多源异构数据安全及异常检测、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无人机系统等方向,已形成了一定的科技成果,希望能在技术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
去年,绵阳科技型企业频频引来行业“大咖”支招,这背后离不开科技助理的“牵线搭桥”。
如何把更多行业“大咖”、创新人才引入绵阳?科技助理创新提出“1+1+N”模式,即“1个科技助理+1个科技助理所在的原单位+N个科技助理背后的校友会、朋友圈等群力量”,从而借力“最强大脑”。
去年,绵阳旗帜鲜明地提出要“跳出绵阳看绵阳,跳出四川看绵阳”,绵阳市科技局与苏州市科技局成功“牵手”,共建科技创新“朋友圈”,借助双方优势,找准合作最大公约数。
这个“朋友圈”的建立,科技助理扮演了重要角色。“去年以来,我们对外积极拓展‘朋友圈’,对内深入挖掘企业需求,让更多创新资源、创新成果、创新人才在绵阳生根发芽。”科技助理贺楠表示,为企业解决技术痛点,打通发展难点,寻找突破口,推动政产学研用合作,正是科技助理的意义所在。(郭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