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对于成都来说,城市的有机更新还是建设公园城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2018年,成都成为公园城市首提地;2022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从“首提地”到“示范区”,这几年,成都已逐步深化完善公园城市理论体系,探索形成了新时代城市建设的新模式。而城市更新在成都老城区打造公园城市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城市更新是将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改建的手段,将助力打造公园城市,把生态引入城市,契合了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让居民的幸福指数进一步地提升。
作为一座人口数量超过2000万的新一线城市,成都早已开始进行城市有机更新的探索。青羊区作为成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区之一,在城市更新中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做法和思想。
培中路、东胜街、柿子巷……走在成都青羊区,孩子们在街道上快乐玩耍,老城老街出现新的事物、焕发新的活力,90年代的小区改头换面、居民笑开颜,这一切都会让你感受到,老城与新城,是如此融洽。
而这一帧一帧的美好画面,正是青羊区的奋斗者们,在城市更新中用他们的奇思妙想为老旧小区改造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块展览板
小孩子的社区,当然要小孩子来改造啦
沿着培中路600米的街道漫步徐行,街道随处可见马卡龙的色彩、卡通的雕塑,以及众多贴着“儿童友好商家”的店铺,这个普通老街的巨大改变有这样一群人的不懈努力。
培中路儿童友好社区
作为中坝社区的一名90后基层工作人员,在最初接到老旧小区改造这个任务时,着实让金艳芳深吸一口气。
老旧小区改造的最难点是什么?是改造方案?是改造资金?还是改造后续的维护?但只有真正全程参与改造的社区工作者知道,改造最难的地方是说服住户、平衡住户意愿以及让住户参与到改造中来。
前期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坝社区的不少工作人员,一直兼职“妈妈社区”儿童教师的金艳芳在某天突然想到,我们是否能让小孩子参与改造?将小孩子的意见作为居民意见?
这样的想法不是凭空想象得来的。仔细看地图可以知道,短短600米的培中路,就有两所幼儿园、两所小学和一所中学,适龄儿童约占整个小区人数的15%。
于是,金艳芳与同事们一同走进学校,征集孩子们的意见,他们心中喜欢什么样子的街道,就请他们把自己喜爱的画下来。
很快,他们就收到了来自各个学校的小朋友们发来的共计几千份投稿,,随后便将孩子们的画作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展览,邀请所有的小朋友自己评选。
“当初我们给小朋友发放小红花贴纸,让他们在喜欢的画作上贴贴纸,现在我们在这个街道上看到的所有卡通形象,都是小孩子们选择出来后委托设计师进行落地的。”走在培中路的街道上,金艳芳笑着讲解道:“毕竟现在可是这群10后的时代了。
培中路儿童友好社区
同时,社区积极联系培中路的各个商家,希望他们依托自己的业务开展相应的“儿童友好服务”,入驻的商家能够获得社区认证的“儿童友好牌照”。这既代表着社区对于店铺的一种认可和支持,对于商家而言,挂上牌照后的客流也有一定的增加,从而实现住户和商户双赢的局面。
“目前我们已经改造完中坝社区的街道,未来,我们将会把划分过来的中鹏社区的8个老旧院落进行改造,改造的主题依然沿用儿童友好型社区,让整片社区的实现适龄化、现代化,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金艳芳说道。
如今的培中路,斑马线被孩子们刷成彩虹的颜色,早年间在街沿边修建的各个石墩上立着形式多样、古灵精怪的卡通雕像。焕然一新的小区环境,让这个曾经普通的街道以全新的面貌与居民相见。
一张图纸
妙笔翻飞间,老城焕新颜
“做过老旧小区改造的都知道,能够将本就不多的改造资金的每一笔都用在刀刃上,是一门学问。”一位老旧小区改造专家曾这样说。
的确,老旧小区改造内容多、群众需求大,想要解决每一个实际问题的同时还要兼顾景观性和实用性,改造资金就一定得精打细算。
在资金紧张的条件下,府南街道出现了一群名为“社区公益规划师”的人。他们愿意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免费为老旧小区进行改造规划,助力城市记忆的留存和居民生活的改善。为同善桥横街9号院进行规划设计的田园正是其中一位“公益规划师”。
田园设计的改造方案
同善桥横街9号院于92年至94年陆续建设,其中有两栋安置房、一楼商品房。由于年代久远,早已出现路面开裂、房屋漏水等各个问题。
同时,由于小区三栋楼还是不同年代建设的,导致小区各个楼房之间都被围墙阻隔,还压榨了消防通道的空间。这样的格局不仅很难满足居民日常基本生活需求,也不利于院落管理自治。
童年时期在遂宁老房中度过的、研究生期间也一直住在北京的老房子里的田园对老房子似乎有着独特的感情,于是她选择实地调研听听居民的想法。
调研的过程中,很多居民听到有公益规划师,都纷纷过来诉说自己的诉求:
“我希望把围墙拆除,再把路面、绿化、非机动车棚升级一下,如果还能有活动空间就更好了。”
“我们院子管线太乱了,我希望能够规整一下。”
……
居民的建言献策,不断激发着田园的创作灵感。经过多次修改,最终,一份平衡了安全、实用、美观和居民需求的方案呈现在居民的眼前:
首先拆除围墙,这样不仅留出了消防通道,车位也有了着落;其次是院落大门的统一规划;除了绿化、管线等硬件设施基础性改造外,还要增设公共空间,包括室外的适老适幼活动设施。
“最终院落的改造方案会由社区专门聘请的设计团队来继续完善和落地,我参与其中为他们提供一些自己的建议。虽然我对小区的改造影响不大,但能参与进这类社区公益改造之中,我还是十分高兴。”田园说道。
正如开头所说,田园只是府南街道社区公益规划师之中的一员。也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改造者们,在为居民谋福利、为城市保留文脉记忆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一路店铺
这里来了咖啡和鲜花,也留着梧桐与砖瓦
离人民公园不足300米的地方,有这么一条街道。
它有着风格各异的咖啡馆、特色小店,街头游走的卖花小摊;它还保留着生长了几十年的参天梧桐、沿街落座的餐馆、茶馆。
一眼望去,意大利小镇风情与成都的本土风韵和谐交融。叫卖声、鸟鸣声、南来北往的人们的交谈声、以及咖啡馆里轻柔的音乐声,交相和鸣,构筑着老成都独有的文化和烟火。
“曾经的东胜街没有这么多绿植,也没有那么多特色的商家。它就像所有的老街区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那些并排数十载的梧桐树,为这里增加了成都独有的慢节奏。”少城街道办的工作人员薛琪川说道。
的确,梧桐树就像是老成都的标志。它以缓慢的生长周期提醒着成都人时序的变化,也成为很多老成都心中的独特的城市记忆。
梧桐树也给薛琪川等工作人员在街道更新中带来了灵感,想到了东胜街的更新方向。
“我们可以以成都慢生活为基调,打造一片独具老成都气息的商业街区。”薛琪川说道。
既然是以老城记忆为基调的商业街改造,那么街道的记忆要尽数保留——要做加法,而不是做减法。因此东胜街选择保留大体的格局、业态,找专业的设计师街道店牌,让这条街更具独特韵味。
同时,以最古老的民国建筑为载体,引进一家风格一新的咖啡馆“Labology”,作为街区最亮眼的一家店铺,与其他不同风格的文创、茶馆、咖啡馆、小酒馆相呼应,完美打造出一条生活化的慢节奏老街。
东胜街街景
至此,东胜街的一天正式成型:
早上8点,徐徐凉风吹着梧桐沙沙作响,上班的人们陆续出了门,早餐铺子里人头攒动,天南海北的客人,都在此刻品味着一日初始的珍馐。
下午3点,是茶馆和咖啡馆最热闹的时候,街坊邻居在老茶馆里相聚,谈天说地,年轻人则更爱奔向风格迥异的咖啡馆,点一杯咖啡看着书,躺在椅子上放空思绪,陪伴他们的只有树缝中摇曳的阳光,和迎面吹来的清风。
晚上8点,掌灯时分,月上竿头,人们已渐渐归家,街灯倒映出的模糊影子,小酒馆里的轻柔音乐作为序曲,夜生活正式开启,犒赏着人们一天的辛劳。
东胜街仅仅是少城街道有机更新的标志性项目之一。这个承载着成都源城记忆的街道还有更多贴近住户需求,解决住户生活问题的改造项目:
与宽窄巷子景区一街之隔的泡桐树街,曾因街面狭窄车辆众多导致出行不便,改造后一改往日脏乱差的形象,居民在宽敞的街道出行更加舒心,闲杂人员也变少,居民更加安全;
支矶石街24号院,在老城改造完成后,通过提档升级实现“人口回流”;
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仁里居小区,因老旧院落改造,获得了成都市“百佳示范小区”的称号;
……
对于少城的居民们而言,悠然自得的慢时光,才是值得享受的人生。或许正因如此,才使得诸如东胜街这样的街区在改造之时就选择了一个慢节奏的改造方式,也正是这种慢节奏的街区风格,才造就了如今的一条条网红街道。
结语
城市因人而生,因建筑而兴。在城市化建设的几十年里,无数的新房拔地而起,而早年间建设的房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老旧,不仅在美观上跟不上城市发展的节奏,而且其配套、使用都出现了问题。城市的有机更新,正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让全体居民切实体会到获得感、安全感,从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近些年来,围绕公园城市中“人”与“城”和谐相处、有机结合,青羊依托每个老旧小区的街区文化、实际需求,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众多新颖的改造模式,成为成都在建设公园城市之中的一个缩影,为全国城市更新提供生动、鲜活、可供借鉴的优秀案例。
2022年,青羊区已累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65个,正在实施162个,将为老旧小区进行水电气、排水、景观等多个方面的改造。未来,青羊老旧小区改造还将持续如火如荼地开展。
或许对于别人而言,青羊是充满文化的千年老城,沉稳厚重。
而对于那些从小生活在青羊的人来说,
这里也有火锅、有坝坝茶、有深夜的小酒馆、有从小住到大的职工宿舍。
对他们而言,青羊并不严肃,而是记忆和传承,也更显平凡和精致。
而青羊,也正为了热爱这他的人们,默默改变。(田恒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