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工具箱”已然打开,受疫情影响的市场正等待一场“及时雨”落下。
6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将部署加快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生效,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应知尽知、应享尽享。一周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强调,经济下行压力依然突出,各地要推动稳经济政策再细化再落实,确保二季度经济合理增长,稳住经济大盘。
两次会议都指向同一个问题:如何打通政策传导的“最后一公里”?对于各地政府而言,这也是一道关乎在关键时刻下能否推动经济快速恢复的考题。
在各地纷纷出台政策的当下,成都青羊区的做法令人眼前一亮。在迅速响应、连续出台两份助企纾困政策后,《青羊区“1+5”产业发展若干支持政策》随即出台,背后的考量耐人寻味:对于受疫情影响的市场,青羊不仅在短期内注入“强心针”,推动其迅速“回血”;更将眼光放长远,以中长期为刻度来谋划产业发展路径,也为企业培育更优质的发展土壤。
为何青羊能做到人所未能?迅速回应企业诉求、精准瞄准发展痛点、“下狠手”为企业纾困——在与青羊区相关负责人对话中,一种可以被总结为“快、准、狠”的治理思路透露出原因。
这也是在“人文青羊·航空新城”建设目标下,青羊提升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治理水平、开展“三服务三提升”、推动共治共建共享的最终体现。
危机中同样育新机。当前正处于决定全年经济走势的关键节点,“快准狠”的青羊,正在全国超大、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比拼中“杀”出一条新路。
快快人一步发布纾困政策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当前,必须抢抓时间窗口,努力推动经济重回正常轨道。
在5月24日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出炉后,各地相继出台稳经济政策,第一时间政策落实落细。5月28日,四川省《扎实稳住经济增长若干政策》出炉;成都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持续开展“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调研实践活动,加紧加劲落实助企纾困政策。
青羊反应可谓迅速。5月31日,在《青羊区贯彻落实成都市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出台5天后,《青羊区稳经济促增长十条政策措施》迅速出炉,成为较早推动国务院、省、市相应稳经济政策落地的区域之一。
快,是青羊应对此次“压力测试”的“第一板斧”。
在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基础上,青羊立刻组织开展调研走访,充分征求意见建议,连夜研究稳经济促增长十条政策措施,并在第一时间对外公布措施具体内容,令企业尽快知晓,以解决其燃眉之急。
一个原因是,当前的青羊正处于城市能级新一轮提档升级阶段,需要以更快的加速度推动城市活力更加迸发、策源更加有效,这离不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和资源的高效配置。急企业之所急,也是为市场提振信心,为青羊及早一步谋未来抢得先机。
西村创意产业园 图片来源:成都市青羊区提供
作为青羊代表性的文商旅体融合园区,西村运营方相关负责人将青羊此次的快速动作视为一种信号,在她看来,青羊积极采取强有力的举措帮助企业快速走出难关,这对于改善当前市场预期尤为关键。
但青羊的“快”不止于解近忧。新一轮产业风口将至,青羊还提前布局、抢先谋划,拿出了一套系统性强、覆盖面广的产业升级政策,为城市发展谋长远。
在“两区优城、四业兴产”的发展战略下,青羊借鉴相关城区先进经验,出台了包括加快引育优质市场主体推动产业建圈强链和强基提能,以及促进航空产业建圈强链强基提能、促进金融业、文旅产业、商务商贸产业、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1+5”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不仅对应青羊现代化发展的五个方面,也颇具竞争性和前瞻性。
据青羊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推出短期和中长期两类政策的“组合拳”,青羊意在尽可能全方位覆盖企业发展的实际困难,同样也是打破青羊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
狠累计完成各类租金减免已超千万
外界看来,要让地方纾困成效尽现,快是第一要义,但同时,亦不能忽视实际情况。政策的落地见效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地要摸清家底、把握机遇,立足实际进行精细化配套、精准化落实。只有用活政策、用足政策,才能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
但要让政策供给充分匹配市场需求,并不容易。
纵观青羊全区产业发展,特点十分突出:一方面,青羊地处成都千年城市中心、历史文化原点,坐拥包括宽窄巷子、杜甫草堂在内成都主城区70%以上的文旅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具备天然优势;另一方面,成飞公司、611所、凯天电子等50余家航空企业齐聚于此,区域内航空科技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约600亿元、占全市产业规模50%。
青羊在纾困政策上采取“两条腿走路”,恰好对应两类企业的不同诉求。
青羊区“航程有你·共谋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主题沙龙活动图片来源:成都市青羊区提供
不久前成都举办的一场文旅企业纾困座谈会上,传递出一种声音:由于文旅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大多属轻资产运营,融资渠道有限;而文旅企业受疫情影响严重、业务量锐减。基于此,“融资难”成了威胁文旅企业生存的头号难题。
面对资金的困扰,青羊大手笔拿出“真金白银”,切实解决企业难题。比如,对于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青羊创新推出“蓉易贷·青易享”金融产品,对区内“蓉易贷”白名单企业融资给予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10%的贴息补助,主导产业白名单企业贷款享受贴息额度最高可达30%。同时,银行也在贴息利率的基础上让利高达60个BP。
青羊一家文化企业负责人指出,解决钱的问题对于当前的企业来说最为实际。据统计,仅房租一项,截至6月5日,青羊各区属国有企业累计完成各类租金减免1018.89万元,惠及112户市场主体。
除直接“输血”外,青羊还积极搭建产业链,推动企业通过造血“自救”。
根据青羊区新经济和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多地正推动打造航空产业配套基地,尽管青羊航空产业基础较强,但本地配套率并不够高。因此,青羊将进一步通过推动产业集聚、提升研发水平等方式,提高产业配套率。
青羊也拿出十足诚意,以高额奖励引导产业发展。比如,针对航空细分领域“卡脖子”问题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最高给予企业资金支持达1亿元。
准设立常态化政企对接机制
在出台广口径、全领域覆盖政策的基础上,青羊也深知,个体的情况千差万别,很难用一套政策、一种方案解决所有问题。针对每个企业的个性化需求,青羊还探索出一套动态调整机制,将治理颗粒度做到尽可能细。
一种有效的方式,如有专家指出,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和社会的信息沟通,积极宣传,引导预期,保障政策能够让所有满足条件的群体受益。
事实上,青羊早早就建立起有效的政企对接机制。自今年三月以来推进的“三服务三提升”行动中,将“服务企业提升营商环境建设质效”行动纳入其中,并建立起常态化企业联系服务走访机制,将企业“一对一”走访服务纳入日程。不仅如此,青羊还开展了“书记下午茶”等活动,直接聆听企业诉求。
为办事群众提供服务图片来源:成都市青羊区融媒体中心
有当地产业园运营方注意到,青羊近期依托政府官网搭建的“青羊区服务联系企业平台”,进一步打通了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交流渠道。一改此前产业园作为企业和政府“传声筒”的工作模式,小微企业均能直接入驻平台,与政府“零距离”接触,反映诉求,了解政策。该运营方指出,没有传话的信息损失,企业也能更自如地与政府沟通。
面对最真实的企业诉求,政策也更易于“对症下药”。在了解到一家公司将在青羊设立总部但在选址上存在一定问题后,青羊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给出以租代买的建议,不仅让项目更快落地,也让项目享受更多有关租金的政策扶持。
这种“广开言路”的工作方式也同样沿用到政策制定上。根据青羊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上述《青羊区“1+5”产业发展若干支持政策》出炉前,青羊给100多家企业点对点发送调查问卷,以确保政策有用、好用。
与此同时,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发展,在保障政策总体上具有连续性的同时,青羊也有一套政策动态修正机制,不断完善政策具体落地方式。
据上述西村运营方相关负责人介绍,青羊对于文商旅体融合项目的支持政策,由“奖硬件”拓展到“奖软件”。随着新经济、新消费发展,青羊奖励的对象不仅包含产业园区、载体改造等硬件类支持,更覆盖了商业内容和消费场景打造等方面,同时加大了对体育类项目的扶持力度,以更好推进新消费业态的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为企业谋发展,也是为区域谋未来。对于谋划新一轮发展的青羊,升级正从治理层面开始。(青羊区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