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东区岳兆恒:找寻书中的“攀枝花”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5-16 13:11:23 编辑:李凤 点击:
他痴迷于找寻攀枝花文化,40年收藏了数万册与攀枝花有关的书籍。
他被赞为文化使者,40年来执着奔走在求书读书送书的路上,双手浸染书香,双脚黏着泥土……
他是岳兆恒,现年79岁,祖籍山东,初中文化,于1965年来到攀枝花参加三线建设。40年前,他因一句“攀枝花没有文化”而下决心搜求所有与攀枝花有关的书籍,所得竟然蔚为大观。
今年4月,岳兆恒把其中约两万册藏书捐给了大渡口街社区三味书屋,希望这些书能够被更多的人阅读,让更多的人了解攀枝花。
岳兆恒开始收藏书籍的时间始于1982年,那时在攀钢二期办工作的他经常和上级部门、合作单位打交道。期间,他经常听到别人谈论说:攀枝花是个不毛之地,建设历史这么短,谈不上有什么文化……
这些话语深深刺激了岳兆恒。在攀枝花建设初期,书籍是非常紧俏的物品,而要找到一本和攀枝花有关的书更是不容易。但岳兆恒决心把攀枝花的书找出来。
岳兆恒先在攀钢内部收集企业的建设史料、文化作品,又利用工作之便、出差之机,去各大企业、市级相关部门、各区县以及外地城市,求取各种反映攀枝花开发建设和大三线建设的书籍。
在物资匮乏的时代,书有时被看得比食物还要金贵,是许多人求而不得的奢侈品。岳兆恒去求书,难免遭受许多白眼和冷遇。但他不达目的不罢休,托朋友帮忙,找单位开证明、出介绍信等,如是再三,方能得偿所愿。每得到一本书,他都视若珍宝,如饥似渴一气读完。对于那个时代来说,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为得到一本书,几乎耗尽了他除工作以外的所有时间和精力。
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单位和编著者熟悉了岳兆恒这个爱书如命的人,并随着出版事业的发展,给予他越来越多的关照。于是乎,岳兆恒在求书读书的路上越走越顺,作为报答,他还为一些单位和编著者担任义务送书人。
岳兆恒边求书边读书,与许多文化工作者交上了朋友。他发现,很多人和自己一样,文化不高,却凭着满腔热情在文艺创作的路上辛勤耕耘。“有的甚至是小学文化,但他们很刻苦,作品很朴实。”岳兆恒自豪地说。
40年的收书读书,让岳兆恒感受到了编著者的热情、各行各业建设者的精神面貌,更加感受到攀枝花这片热土的厚重,对攀枝花地域文化的理解也有了更多更深的感悟。
在岳兆恒看来,攀枝花的文化就像这座城市一样,是一群建设者在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中创造出来的,来源于生活的感悟和劳动的实践,并随着城市发展不断积累、沉淀、升华,这正是攀枝花文化与众不同的地方。
“大家不仅在建设自己的城市,也在创造自己的生活,描绘自己的梦想。”他介绍说,攀钢有一位已故的老领导,文化不高,却把企业文化建设搞得红红火火,自己也笔耕不辍,生前出版了多部诗集。
2003年退休后,岳兆恒的时间多了,加上交通越来越方便、通讯越来越发达,收集藏书的热情也一发不可收拾。他不仅跑遍了攀枝花各部门单位、各大企业和各区县,还把足迹扩大到攀枝花周边的市、州、县,把各种志书、年鉴、画册、期刊和文学作品等应收尽收。
“凡是与攀枝花有关的书,我都要。”岳兆恒说,他收集藏书,针对不同的对象主要采取上门求取、交换和购买3种方式。现在,攀枝花市内编印书籍的部门单位和编著者,对于像岳兆恒这样出了名的求书者总是乐于满足,有的单位一有新书出版还会主动通知他。
对于外地单位和编著者,岳兆恒主要采取交换的方式各取所需。“外地很多搞研究创作的对攀枝花历史文化也很感兴趣。”岳兆恒说,他对此总是有求必应。“交换一个苹果,各得一个苹果;交换一种思想,各得两种思想。”他通过这种交换的方式,既传播攀枝花文化,也丰富自己的藏书。
对于年轻的创作者,为鼓励对方创作,他总是爽快购买,并甘作嫁衣为对方创作无偿提供所需书籍资料。他藏书而不藏私,经常会选择一些不是孤本的书籍送给来访者。“攀枝花建设者的回忆录、本土作家的作品,我一个不落。”岳兆恒自信地说。
工作期间,他住在大渡口街道南山社区一套90平米的房子,结果书把整个屋子都占满了。退休后,女儿在炳草岗买了一套100多平米的房子让他和老伴居住。这套房子位于6楼,没有电梯,于是邻居们经常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肩背手提着大包小包的书气喘吁吁爬楼。有位朋友到他家查找资料,发现书屋内的通道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
用岳兆恒自己的话来说,除了书,他没有任何别的爱好。40年来,他的执著和虔诚打动了很多单位和编著者。对编著者来说,他是忠实的读者和可亲的欣赏者,也是能够为他们创作提供帮助的良师益友,他的藏书和阅历堪称攀枝花的百科全书。
岁月流逝,一些逐渐老去的作者还把自己的作品和藏书主动相托。有一位退伍转业到政府机关的退休老人根据自己的经历,创作了数十万字的文史作品,并自费3万元印刷了300册。10余年前,在他缠绵病榻之际,主动联系岳兆恒把作品和藏书相托。岳兆恒接受老友嘱托后,立即四处奔走,把作品送到其朋友们手中和一些学校等单位的图书馆(室)。
有一位老诗人也和岳兆恒约定,由他负责接管自己的大量藏书。后来,老诗人在街上不幸遭遇意外,送医不久便撒手人寰。岳兆恒得知他离世的消息后赶紧上门,结果发现其老伴已在前一天就把所有藏书当成废品卖掉了。迟到一步的岳兆恒自责不已,为没有完成老友最后的心愿倍感遗憾。
在大渡口街社区三味书屋,岳兆恒细心整理着自己的藏书。这里,每一本书都有来历,每一本书都有故事,每一本书都弥足珍贵。
岳兆恒对许多本土创作者及其作品都熟稔于心,如数家珍。有时看到故去老友的作品,他总是摩挲再三,回味良久。也许见书如见人,让他回想起与老友相识交往的情景,耳畔或又响起老友嘱托的话语。
岁月增长,每天爬楼难免有些吃不消,老伴非常怀念在大渡口街道南山社区住一楼的生活。不久前,在岳兆恒又一次气喘吁吁搬回大堆书的时候,从不反对他的老伴突然大发脾气和他吵了一架,强烈要求把以前的房子腾出来。岳兆恒意外之余,也觉得是时候给藏书找一个新家了。此后,他就向档案馆、文化馆、党史研究室等单位捐赠了大批书籍,有人称赞他为攀枝花的文化使者。
一位老友得知他的想法后,主动为之牵线搭桥。今年4月,岳兆恒把南山旧居的藏书捐给三味书屋,满屋书籍打了80个大包。现在,岳兆恒一有时间就到三味书屋来整理书籍。
40年来,与书为伴是他最大的快乐。(刘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