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西区:三线建设者钟实的快乐折纸生活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5-12 13:35:29 编辑:李凤 点击:
“折纸寄托了我对母亲的思念,不仅给我带来了快乐,还能让孩子们快乐成长,而且它是攀枝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发扬传承下去。”说话间,钟实手上的一张巴掌大的正方形彩纸,已变成一只憨态可掬的小老鼠了。
今年69岁的钟实是攀枝花老一辈三线建设者,年少时,响应号召来到攀枝花,为攀枝花的开发建设洒热血献青春;退休后,又扎进工艺折纸世界,成为发扬传承民间传统折纸艺术的一份子。
一朵小红花就能开心很久的三线建设回忆
因为缺少劳动力,16岁的钟实初中没毕业,就成了辽宁抚顺矿务局的一名井下煤炭开采工人,虽然煤炭开采的工作十分艰辛,但作为革命军人的后代以及一心向党的信念,16岁的钟实咬紧牙关,从什么都不会,一点一滴地学习积累,很快便掌握了煤炭开采打风钻的诀窍,为后来参加三线建设,打下了坚实的一线基础。
1971年12月,19岁的钟实跟随父亲响应“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举家来到攀枝花,成为大宝顶煤矿运输区的一名三线建设者,和所有的建设者一样,初到这里,钟实住的是冬冷夏热的席棚子,6个人一间;睡的是木板床,轻轻一动就咯吱咯吱响个不停;喝的是浑水,需要用白矾“镇一镇”;吃的只有粉丝和海带,工作之余大家一起开荒种地,才有蔬菜可吃。
“那个时候大家都一心为攀枝花的开发建设贡献力量,毫无怨言,也不计较得失。如果受表扬得了一朵小红花,就是最开心的事情,能高兴很多天呢。”钟实回忆道,那个时候攀钢生产需要大量的煤矿,工人们常常都是自愿主动加班,本来下午4点就该下班的工人,晚上8点还依然在岗位上,任劳任怨,干劲十足。钟实自己也在一步步磨炼中成长,从一线走上了管理岗位。
1975年,为了进一步满足攀钢生产所需,作为团委书记,钟实带领青年工人们成立了青年突击队,争时间抢速度,发扬着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掘进进尺和采挖量上都屡屡创下纪录,最高时还创下了省纪录,这大大激励着钟实和突击队队员们的创业热情,大家对能成为一名三线建设者都自豪不已。直到现在,钟实亦是如此认为。
折纸是一种思念 更是传播与传承
民间传统折纸艺术又称“工艺折纸”,是攀枝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项目,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折纸是钟实与母亲之间的感情纽带,在钟实7岁时,母亲便开始手把手教他折纸,犹如魔术一般,一张普通的彩纸,通过母亲的巧手,不一会儿功夫,就成了活灵活现的小动物、五彩斑斓的花朵……这大大激起了小钟实的兴趣,折纸也成了他伴随一生的爱好。
钟实一家到攀枝花的第四年,母亲因病去世,这对钟实来说打击很大,尤其是在2008年退休后,对母亲的思念愈加浓烈,因此,钟实便把对母亲的思念寄托在了折纸上,久而久之,钟实对折纸有了新的理解。
经过多年地探索,钟实已不满足于单折一些动物和花朵,他思考着将折纸与成语、歇后语等结合起来,更利于这项艺术的传播。他把一个个单体折纸组合在一起,立于纸板上,呈现出立体、丰富、有趣的成语、歇后语故事及科普场景等,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工艺折纸文化。走进钟实的家中,电视柜上、茶几上、墙上……随处可见他的折纸作品,像虎年大吉、鹤立鸡群、走马观花、小蝌蚪找妈妈等等。
“我最近在创作一个民间歌谣‘小老鼠,上灯台’的作品,来增加和孩子们的互动。”现如今,折纸不仅是钟实对母亲的思念,更多了一份责任。为了传播和传承好民间传统折纸艺术,从2015年开始,每年寒暑假,钟实都到社区开展免费的折纸兴趣班,这是他主动申请开展的,他说,折纸能让孩子学会思考,提高动手能力,小手越来越灵巧。通过折纸,孩子们的耐心和自信心会有很大提升,对事物的专注度也会提高,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厚,这项艺术也就能代代传承下去了。
如今,钟实能折70多种折纸,许多动物和花朵还有不同的折法。通过他的教学,无数孩子对折纸有了浓厚的兴趣,每次上课,都会早早来到教室等他,再活泼好动的孩子听他讲解时,都会十分专注与认真,这让钟实感到十分满足,更多了一份快乐。
渐渐的,邀请钟实做工艺折纸培训的人越来越多,钟实每次都欣然答应,从不谈报酬,他说:“折纸艺术需要发扬和传承,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我更有信心了,而且继续为社会做奉献,是我应该做的,也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我乐于与大家分享我的折纸快乐。”(温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