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都是平凡的英雄!

——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战“疫”记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9-28 12:40:45 编辑:李凤 点击:
三年来,新冠疫情在各个城市依次“上演”,“武汉疫情”“上海疫情”“成都疫情”……只有当自己身临其境,才知其中的“艰辛”。9月10日凌晨1点40分,当“所有员工迅速收拾行李,返回医院待命”的指令下达,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便成了“主角”,处在了疫情的中心。尽管已经有无数次演练,做好了各种预案,当疫情来势汹汹,还是有些措手不及。
集结号吹响
9月10日凌晨1点40分,“全院所有职工,迅速收拾行李回医院待命”,对于医务人员,都知道这则通知意味着什么,老百姓需要“白衣战士”出征的时候到了,750名职工,告别家中老幼,或是将孩子托付给亲友、邻居,收拾好行李,迈出家门。此时的城区,静悄悄,没有出租车,他们便拖着行李步行到了医院,有的在病房、有的在办公室,有的在医院安排的集中住宿区域,这一住就是20余天。
10日上午8点,第一支22人应急队伍出发!
上午10点,第二支10人应急队伍出发!
下午6点,第三支19人应急队伍出发!
要人、要人、要人……核酸采样点、核酸实验室、隔离点纷纷告急!原本就有80人支援外地,此时人员抽调已是捉襟见肘,怎么办?
“合并病区,腾出人手全力抗疫”,9月10日上午,将康复科、肿瘤科并入其他科室,腾空三住院楼,一声令下,所有非值班人员全部赶往三住院楼,协助搬家,转运病人,仅用两个小时便完成了整栋楼的腾空任务。人手还是不够,10号下午又将五官科合并,还是不够,11日,又将普外二科、消化内科合并,在疫情最吃紧的阶段,合并了7个临床病区抽调有近400名医务人员直接参与核酸采样、核酸检测、流调、标本转运、隔离点的工作,还有行政后勤的近30人承担值守卡点、准备物资、搬运物资、后勤保障等工作,没有一人是闲人。陈素碧、陈永群、郭龙英等几名接近退休年龄的高年资护士还奋战在应急、核酸转运、核酸采样的一线。
9月15日凌晨两点,突然接到中高风险区1.7万人的采样任务,而物资还没有准备好,为了让刚刚结束采样的“大白”们多休息一会儿,院办叫醒了住在三楼的职能科室人员,院办、人事、医务、护理、科教、财务、院感等科室20余人和保洁十余人,纷纷来到三号门通道做采样管前处理,贴条码、套袋、分装,为采样队提供了足够的采样物资。
采样队
73人的外援采样队,9月1日就外派支援,11号结束外援任务回到内江,还没有来得及休整便投入到市中区的抗疫工作中,承担中高风险区的采样工作,生活物资缺乏,工作时间长、任务重,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大白”们身体状况频出:便秘、腹泻、痔疮、过敏、尿路感染……在得到队长唐建和祝家希的求助信息后,医院第一时间安排专人将物资和药品送到了队员手中。12日晚,其中一支小分队住的酒店因为被划为高风险区,有家不能回,深夜十二点的他们还坐在街头。至今,他们仍然奋战在市中区疫情防控的最前线。自他们出征以来,完成采样22.6万人次,其中一半属于中高风险区人群。
应急采样队
从最开始的20人增加到120人只用了两天时间,全天24小时待命,每天外派在全区各街道、各乡镇应急。应急3组的20名队员,9月13日晚12时刚过,接到任务到白合镇苏家村入户采样,苏家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道路状况欠佳,加之又是深夜,需要采样的住户分散,有几户人家车辆不能到达,在陌生的乡村,漆黑的小路,只有手电筒微弱的光线,“大白”们穿着防护服,堰塘边,小河上,过田坎、走山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摔倒。完成任务回到城区已经是14日早上六点。而这样的情况,那几天几乎每晚都在上演,应急队任务急,为了抢时间,驾驶员都是快速地奔驰在蜿蜒的乡村公路上,好些队员任务一结束,打开车门,蹲在地上狂吐。
应急队的工作除了急,还有重,9月12日晚,护理部游梅带领13人小组到高风险小区入户采样,从晚上七点直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单人单管采样7200管。同样是12日晚,陈敏花带领的10人小组到另一高风险小区入户采样,从晚上十点到次日凌晨五点,入户采样800余管,近2000人。
核酸转运队
22人的转运队伍,主要在行后、职能科室抽调,每天穿梭在城区,把“大白”们采集的标本运送到相应的试验室,这是一支团结也充满活力的队伍,转运标本20.5万管。他们互帮互助,工作之余,互相逗乐,一起期待解除静态以后的幸福生活。
核酸实验室
东兴区人民医院检验科29人,承担了两个核酸实验室任务,院本部检验科在抽调大量人员支援成都和新江实验室,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科主任杨智带领团队不分白昼连轴转,突发疫情期间完成了4.8万管的处理任务。区级核酸实验室新江核酸实验室8月18日正式投入使用,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史运林就吃住都在这里。8月底首轮全员核酸,连续三天,新江核酸实验室完成了几乎全区的标本检测任务。
“9.8”疫情袭来,再次检验实验室的运转能力,每天全负荷运转,连轴转,平均每天2万管的处理量,最多的一天2.8万管,累计完成28.2万管的检测任务。28.2万,在外人看来只是一个数字,也会认为都是上机处理,很简单,实际上每一管样本到实验室都要经历“签收-拆双层密封包装袋-条码录入编号-提取核酸-配制试剂-加样-上机检测(1-2小时)-读取结果-分析结果-审核结果-上传”等近十个环节,而上机前的几个环节都需要一步一步纯手工完成,几千次的机械动作,拆包装袋可以拆到“吐”,扫条码、提取核酸、加样……一个班下来手都抬不起来。为了让核酸检测结果尽快送达每个人手中,史运林和她的团队夜以继日。在连续数日加班,又没有得到充足的睡眠,9月12日凌晨两点史运林体力不支晕倒在工作岗位,经治疗苏醒后,早上八点她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院内留守组
疫情期间,在院病人仍有近300,发热门诊和急诊科的应诊量都明显高于平常,在抽调大量人员外出抗疫后,负责院内基本运转的300余名医护人员工作量是平时的数倍,他们恪尽职守,吃住在科室、在病房,守护了院内平安。
 大家的辛苦没有白费,从18日起,好消息陆续发布,新增明显下降、部分区域解除静默、社会面零新增……在23日下午的职能部门会议上,院长黄毅动情地说:“我们一起经历了13天的辛苦抗疫,全体员工的团结、奉献精神让我感动,让我泪流满面!由衷地感谢你们!你们是最可爱的人,是平凡的英雄!”(唐英 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