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山井研:做好“小”特色,助推乡村发展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7-29 11:45:02 编辑:王卫东 点击:
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三江镇立足独有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人文风情,坚持以“十大行动”为牵引,用改革思维做活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大力实施服务提升、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三大行动”,让曾经“全靠天吃饭”的落后镇走上了持续振兴之路。
打造“小党建”品牌,建设和谐乡村
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打造“网格呼叫”“车间初心微课堂”“党员讲堂”等党建品牌,不断提升服务软实力。
一是优化组织强服务。全覆盖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选优配强村(社区)常职干部23名,40岁以下的干部占48%,大专以上学历占60%,年龄学历大幅优化。推行“网格呼叫”,采取“一小组一网格”模式,着力构建“镇党委-村(社)党组织-党小组-党建网格员”为基本框架的四级党建网格体系,将矛盾纠纷化解、社会事务等工作纳入党建网格范畴,真正让党员服务在网格、奉献在网格,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在解放村试点推行“办事不出村”改革,对56项便民服务事项提供直办、代办、咨询服务。
二是自选动作增特色。以“党群活动日”为抓手,坚持“规定动作不偏不虚、自选动作锦上添花”的原则,主题设计突出“党味”,明确“规定动作”(如重温入党誓词、主题教育活动、支部书记讲党课等)以及“自选动作”(如在社区开展“党员志愿服务”、退休干部职工党支部实行的“党员讲堂”、奇能米业推行的“车间初心微课堂”等),进一步增强组织生活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
三是结对共建有鲜味。3村1社区分别与奇能米业、金龙纺织等非公企业结对共建,积极动员各企业融入乡村振兴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壮大,通过相互配合,共计流转土地100余亩,提供工作岗位200余个,解决150余人务工就业问题,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益2至5万元。
发展“小绿色”产业,建设宜居乡村
坚持绿色本底,打好农业观光、特色养殖、小田园“三张牌”,不断提升群众“吸附力”。
一是发展“绿色观光”农业。依托“土壤地图”,打造“花树湾”生态观光园,建成火龙果采摘园180亩、樱桃采摘园200亩、枇杷采摘园200亩、稻鱼稻虾及荷花虾700亩、绿宝石梨园200亩等特色农产园区,丰富观赏、采摘等农事体验,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二是建成“小集体”园区。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为载体,自主流转农田发展特色养殖,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稻鱼、稻鸭、稻虾综合种养110亩,实现销售收入近7万元。着力打造藤椒产业基地,发展藤椒近2000余亩,“短平快”实现销售收入近5万元。
三是打造“特色田园”乡村。规划改造“土味农家乐”5家,打造农家一日游体验地。开展“村庄是我家”建设行动,发动群众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厕所革命”、“风貌塑造”“三园建设”三大改造项目,完成风貌改造、四园建设110户,厕污共治700余户,着力营造安心、舒心、放心居住环境。
点亮“小特色”文化,建设宜游乡村
坚持文化为魂,深度挖掘三江宋文化元素,为乡村振兴植入“文化基因”、刻上“文化烙印”、增强“文化记忆”。
一是增强文化记忆。依托三江白塔、金井坪宋墓群宋代历史遗迹文化背景,打造以宋建筑文化、民俗风情为亮点的宋文化景观区,增强文化感知度。截至目前,镇域范围内的人文景观年人流量达2万人次。
二是丰富文化体验。挖掘三江特色宋文化,组织镇村级文化骨干在节假日期间编演传统文化节目,将静态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动态的文化产业体验,增强文化参与度。
三是讲好文化故事。探索推行“家庭文明积分制”,定期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致富能手”评选,选树12名先进典型,培养乡村文化能人,讲好文化故事,增强文化厚重度。(刘筱露 石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