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沙湾区:“绿美拼盘”打造“醉美罗一”集体经济新模式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4-12 11:24:06 编辑:王卫东 点击:
近年来,沙湾区坚持党建引领、组织助推,重点聚焦太平镇罗一村集体经济发展,打造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罗一”模式。罗一村有622户1842人,辖10个村民小组,地处大渡河东岸,与沙湾区城区隔河相望,全村山地面积占90%以上,属于典型喀斯特地貌,自然条件恶劣、发展优势缺失、群众收入较低。在区镇两级党委共同推动下,罗一村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农旅融合发展,在组织建设、队伍建强、模式创新上积极发力,以“村企共建”为抓手,形成了雄厚的集体经济,并不断带动群众致富,形成了“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
党建引领“垫”基石
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支部建在产业上、党员聚在产业中、村民富在产业里,由村党组织牵头,积极引进与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相关的公司,努力促进农旅融合发展上新台阶。在村党组织内设立产业发展党小组,在每个村民小组中甄选懂技术、善管理、肯干事的党员编入该党小组,发挥其致富带头作用,以德强果林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形成“合作社+农户+企业”发展模式,以点带面、以面带片。
加强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和“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喊响“凡是存在空壳村的,镇党委书记年度考核、村绩效考核不得评为‘优秀’”,明确职责任务“硬杠杠”。建立健全协商议事会制度,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加快建立科学有效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吸引社会资本下乡进村,推出“红色金融”五条措施,通过组织共建、选派金融委员、信贷支持等方式,为罗一村最高授信可贷款200万元,有效防止资金“卡脖子”,进一步促进经费投入多元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人居环境。
大力培育“绿领人才”队伍
出台沙湾区“一肩挑”干部“两管一报告”制度,实施“头雁提能”计划,鼓励村干部提升学历和能力,村(社区)书记、“两委”班子大专以上(含在读)学历达100%。利用沙湾乡村振兴学院,和“村级产业博士工作站”,由“双一流”大学博士“飞地”助力药性检测、产品研发等,为罗一村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农旅融合“谋”出路
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1200余亩,种植优质水果(柑橘、桃子、李子、红果参等),促进产业做大做强,形成千亩农业园区。推动同业共建、政策惠建、平台联建、龙头带建,为村上精准匹配14个“后援团”部门,面对面解决问题,在戏剧文创园开办集体经济生态直营店,注册使用“20强联盟”公用商标,开展“舌尖上的扶持村”系列推介,形成抱团发展的裂变效应,2021年罗一村实现年收入“100万+”。
大力发展“农业+旅游”特色产业。聚焦“全年有花·四季有果”发展主题,建成高山杜鹃园、悬崖秋千、铁索玻璃桥等农旅融合示范点,带动村民增收,美化村容村貌。成立“新华文轩罗一村劳动与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常态化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师生参加实训,目前已接待学员3000余人次,实现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3万余元。
积极推进景点提档升级。为进一步融入乐山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在醉花谷等已建成农旅融合项目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醉花谷野生动物王国等重点文旅项目落地落实,促进本土特色旅游资源整合提升。
村企共建“助”振兴
盘活资源促发展。在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原罗一村与老码头村融合后,及时对原罗一村委会闲置阵地进行改造利用,将350平方米的村委会办公楼提供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用作办公、库房以此减少开支。
融合资本促共赢。通过产业带动、入股分红、吸纳就业等多种方式,努力实现企业获利、村级得益、农民受惠的多方共赢局面,鼓励企业支持村公益事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带动村民促致富。在村民有流转土地和就近务工收入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发展休闲观光、采摘体验、餐饮服务等三产服务业,充分利用自家庭院开设农家乐或特色民宿等,目前已有农家乐17家,带来直接经济收入20余万元,为打造乐山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新典范奠定基础。(万傲然 陈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