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研红花村:做好衔接大文章 描绘乡村新画卷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1-07 10:22:32 编辑:王卫东 点击:
在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井研县东林镇红花村结合实际,在市、县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2021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写好衔接大文章,描绘红花村乡村振兴新画卷。
巩固攻坚成果 守住防返贫致贫底线
红花村位于井研县东面,距离县城13公里,幅员面积7.61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现有脱贫户58户。2014年列为省定贫困村,2017年实现原红花村整村脱贫退出、全村贫困户脱贫摘帽。东林镇党委政府和红花村“两委”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底线任务,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要求。
2014年以来,51名困难群众纳入农村低保或五保供养,187人次获得教育资助,54人次办理特殊疾病门诊,6户实施易地搬迁、25户实施D级危房改造、110户实施住房维修加固,全村累计投入一千余万元用于村域范围内道路、水利、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群众出行难、吃水难、看病难、用电难、通信难、挪窝难等问题。
改善路网交通。新硬化组道、入户路5.38公里,村内组组通水泥路,全面消除断头路。
完善水利设施。建成蓄水池25口,整治山坪塘8座、石河堰1座,建成提灌站1座、渠系1.5公里,新建集中供水站1座、供水管网16.35公里,200余户村民直接受益。
优化便民设施。建成红花村党群活动中心,配齐卫生室、图书室、文化室,设置24盏太阳能路灯、15个垃圾分类收集点,安装变压器1台、改造1台。
抓好稳岗就业。2014年以来落实农村公益性岗位36人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61人次,依托村内3个产业园区务工95人,落实产业发展奖补186户,补助资金26.82万元,落实就业务工奖补36人次,补助资金3.75万元。
盘活集体经济。支部带头“拓新路”,由单一的种养殖模式向入股分红、固定资产租赁等方式转变,由2014年的0元提高至2021年的15.6万元,年均增幅22.3%。
镇党委政府制定《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将动态监测工作纳入日常驻村帮扶和干部结对帮扶重点工作内容。重点监测未纳入建档立卡的大病户、残疾户、低保户、独居老人户、危房户等边缘困难人群以及家庭收入骤降、突发严重困难的脱贫户,实行台账管理,做到早发现、早识别、早帮扶。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和县委主要领导定期到红花村入户走访,并召开坝坝会收集群众困难和社情民意,镇、村每月定期排查研判易致贫返贫人员,2021年新增监测户1户6人,落实帮扶措施2条。
产业振兴筑根基 带领群众致富奔康
农业多贡献,粮猪是关键。培育6个规模化养猪场,年出栏量7000头以上。守住土地命根子,清理撂荒地250亩,充分发挥“老农民”专业合作社机械和技术优势,为21户农户、巾帼果园等专业合作社提供耕种、病虫害防治、粮食收储等服务,总面积近2000亩。
“顺溜血橙”打响品牌,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整治80余亩撂荒地用于集体经济发展七彩油菜花田,盘活撂荒地30亩用于小红花集体经济产业园种植樱花,130亩用于集体经济种植澳洲油茶,发展李子采摘园35亩,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15.6万元,从2014年的人均0元增长到53.99元。
以红花村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为中心,配套建设汀上民宿餐厅、滨河乡野集市、小红花集体经济产业园、林里果香上山漫步道、问山骑行环游道、山野帐篷营地等项目,拟计划逐步延伸拓展采摘赏花、水上观光、徒步骑游、垂钓攀岩、民宿研学等体验项目,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赏乡村景、购乡村物”成为红花村今后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人才振兴架羽翼 活水带动转型升级
发布“新村民”招募计划,引进建筑设计师2名,民宿餐饮投资人2名、文艺工作者、手工艺师、研学导师各1名,鼓励人才带来资金、资源、技术创业投资,赋能乡村振兴。
依托柑橘产业发展优势,孵化培育全县首家村供销合作社供销平台,先后开展“东林橙乡橘乐部”柑橘专题培训4次,特邀柑橘专家1人,大力培育新型农民。红花村“巾帼果园”业主郭俊华,2021年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
加大人才扶持力度,为2名民宿餐饮投资人才落实创业扶持奖励。实施大学生暑期返乡实习计划,为6名在校大学生提供学习锻炼、增长才干实践平台,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乡情、热爱家乡,鼓励其毕业后回乡创业就业,为红花村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文化振兴托梦想 淳朴民风升级品位
开通“东林小喇叭”微信公众号,宣传先进典型3个,反面案例1个,弘扬乡村振兴正能量。结合原汀泗村地名由来挖掘地名小故事,总结出“种好田、读好书、创好业、办好事”的红花精神,引领红花村乡风文明新风尚。
定期邀请农村老党员讲述初心故事,让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宣传身边榜样,营造向先进学习,向榜样看齐的浓厚氛围。在全镇开展“最美庭院”评比,红花村1户农户获评。
投入资金200余万元,以白果桥为纽带,以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为聚点,创造东林新的公共系统,打造特色“水乡东林”第一站,构建红花村村民和“新来客”的公共生活纽带。
生态振兴夯底气 建设家园改善环境
新建污水处理设备2处,新建20个垃圾分类亭,发放750个户用垃圾分类桶。扎实开展“五清”行动,累计清理村组道路300公里、沟渠360公里,清理农户庭院300余户。积极争取红花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呵护红花生态。
开展农房风貌改造84户,花园、菜园、果园、小养殖园“四园”建设83户,美化“汀上人家”集中区,改厨改厕160户,红花村实现从“脏乱差”到美丽宜居的蜕变。
结合红花村民风民俗完成360平方米风貌墙绘,安装太阳能路灯174盏,栽种木春菊等花卉10余千米,铺设彩虹路3.5千米,打造村落小景观8处,装饰扮靓白果桥,留住红花人的乡愁。
组织振兴夯品牌 初心不变赢得民心
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和村“两委”换届后,红花村“两委”班子能力素质进一步增强,平均年龄比上一届班子降低3.1岁,新增大学文化1人,班子呈现老、中、青三结合的梯次配备,战斗力明显增强。
新选派扶贫工作队,新选派红花村第一书记,市委宣传部下派1名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担任红花村村主任助理,选配能力素质强的机关干部组成联村工作组,“五支队伍”齐聚,合力推进红花村乡村振兴工作。
每季度评选“党员先锋岗”,持续深化积分制管理,用好“红黑榜”“积分超市”,厚培乡风文明。积极探索“345”的为民办事服务新模式,倾力打造红花村为民办事服务“15分钟服务圈”。印发《红花村心连心便民服务卡》500份,广泛公布镇相关部门和村组干部联系方式,实现“12345”投诉件数降低、群众上访人数降低、群众满意度上升的“两降一升”新趋势。(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