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街 600余年建昌古城“涅槃”归来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11-02 13:05:41 编辑:吕纪元
华灯璀璨,人文荟萃;盛世重光,古韵留香。11月1日,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打磨和巧手“匠造”,600余岁建昌古城携梦想与荣光“涅槃”归来。
历史文化与活力未来交融再生,悠悠古韵与文旅新风交织成画。“重启”后的建昌古城,以全新商业形态和文旅格局活化古城区,成为西昌文旅新坐标,重塑文旅新格局。
这是朝着国际生态田园历史文化名城战略目标不断迈进的西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高质量推动凉山经济跨越发展的“州府担当”。 
溯源古城 历史承载
西昌,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这里四季清风朗月,终年阳光灿烂,月光皎洁,湿地星罗棋布,森林连绵起伏,享有一城青山半城湖、松风水月胜境地之美誉。也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御寒避暑胜地,休闲度假天堂”。素有“航天城”、“太阳城”、“小春城”以及“月城”之美誉。
山水清越,历史厚重。自古以来,西昌就是通往祖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就在这里设置郡县,委派官吏进行管理。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遣司马相如为使,‘通零关(道),桥孙水(今安宁河支流),以通邛都(今西昌东南)’。   
汉置越嶲郡、唐置嶲州、元改罗罗司宣慰司、明设四川行都司建昌卫、清雍正六年(1728年)裁建昌卫设宁远府,置西昌县,“西昌”之称谓自此始。无论是秦汉的经略,还是南诏大理的雄踞,抑或是明清的移民,西昌从未离开过中央王朝的视线,它以西南地区主要经济枢纽、战略要冲和门户所在的历史地位,在历代王朝的统治中都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而建昌古城,称为西昌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数百年来,各种重大历史事件无不在古城上留下痕迹。
“水郭山垣绕建城,关门锁钥自天生。要知山水清佳处,二百年来享太平。” 这是清代西昌举人杨学述笔端的建昌古城。山水福地、海晏河清,这样的古城盛景正从历史深处,向我们走来。
据了解,建昌城始建于1387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据清嘉庆版《宁远府志》载,建昌卫旧城,“明洪武中建土城,宣德二年砌以砖石,高三丈,周围九里三分,计一千六百七十四丈。后据北山,前临邛海,左带怀远河,右潆宁远河。四门:东曰安定,南曰大通,西曰宁远,北曰建平。”建昌城旧址位于西昌市区东北部,北与北山相结,西临西河,东有东河,东南为开阔平坝,与邛海相距5公里。明代建城时的北墙和西墙,完全重筑在唐嶲州城墙上,其走向亦相同。只是后来城墙东南角因遭东河水溢之灾,几经培修,边角略成弧形。故有人把建昌城形容为一把展开的折扇。
考古实测表明,建昌城在明代时为正方形,四墙各为1200米长,占地面积 144万平方米,现存占地面积130万平方米。城为砖石建造,以条石垫底再砌以青砖。城墙底部最厚处达20余米,高11米。城开有四门,南北东西相互对称。除西段城墙和宁远门早年被毁之外,其余三门尚存,城门上的年款为“洪武贰拾年四月吉旦立”。城墙上的纪年砖有万历、大顺、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等。城内街道迄今基本保持明代布局,即以“钟鼓楼”(俗称四牌楼)为中心,向四方辐射。其北称北街、南称南街、西称西街(亦称仓街)、东称东街(亦称府街);另外城南有顺城街,城西有石塔街、三衙街、什字街,城东南有涌泉街。此外,各街之间又有20余条小巷相连,使各街巷纵横交错,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网络格局。
饱经风雨,“重启”在即
时间既是历史的沉淀,也让一座古城饱经沧桑。“复活”古城,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回应民生的必然,更是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必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凉山的发展,对凉山的发展寄予厚望,加强西昌市古城保护和文化建设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在修复以前,西昌古城的现状令人堪忧,保护情况极不乐观,对古城开展系统性、科学性、及时性甚至抢救性的保护修缮是州市重视、人民期盼、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大事。
“街上没几个年轻人住,不少房屋都被白蚁蛀烂了,漏雨现象时常发生。古城,再不保护,以后子孙就看不到了”居住在九街十八巷的赵婆婆,说起老街变迁,有些落寞。
建昌古城见证了西昌千年的历史变迁,也承载了一代代西昌人的记忆,它是西昌市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西昌市民们的生活家园。
经过数百年的沧桑洗礼,建昌古城历史文化街区街巷肌理受到严重影响,没有很好的延续历史文脉;许多体现武威历史文化的建筑、环境等要素掩藏在街巷深处,难以向公众展示。曾经成片的传统民居受损严重,现在各文化遗存仅以散点式的布局存在,难以体现曾经的整体风貌效果。西昌古城的保护更新关系到民生的福祉、文脉的延续、文化的传承,是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民生工程。
目前,建昌古城内共有大通、安定、建平、宁远四门,建昌古城城墙遗址大多被“淹没”在老城居民区中,没有得到整体性的保护和传承。
赓续文脉迫不及待,文物保护迫在眉睫。2021年下半年,西昌全面启动建昌古城保护更新项目,整体性推进建昌古城复原建造。项目遵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及街区规划,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街区功能,运用多种保护、利用方式,使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及其环境既保持风貌特色又符合现代生活需求。
“绣花”功夫,织补古城
坚持目标牵引,紧扣“传承历史、根植西昌、基于人民、兼顾多元,既经济又生态,既体现地方特色又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要求,西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项目,坚持州市共建,高位推动的的原则,找准古城保护的目标定位和基本内涵,旨在把西昌古城打造成为乡土气息、烟火气息浓郁,有故事、有历史、有传承的亲和古城、活态古城。
项目启动以来,成立由州市共同参建的建昌古城提升工作专班,全力支持、保障、服务古城保护工作。西昌市组建项目指挥部,集中精干力量,集中力量开启“攻坚”行动,从规划审批、搬迁安置、要素保障等工作全面铺开。
在古城设计和保护更新中,邀请国内外一流团队对凉山全域历史文物古迹开展普查、研究,提出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方面的系统性、权威性指导意见和方案。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保护方针,聘请了云南、江苏及省内从事古建筑修建的工匠和非遗传承人,对建昌古城总规中涉及的12处不可移动文物点和17处历史建筑,采用传统施工工艺和传统建筑材料施工,下足“绣花功夫”进行文物修缮,严格保留现存文物建筑的基本特征,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历史信息;对建昌古城留存的建平门遗址、四牌楼遗址、300余米古城墙遗址进行了抢救性保护修复,对8口古井、287株古树和万余件老物件进行标记、收集和保护,最大限度保护了古城的历史肌理、历史街巷、空间尺度和景观环境;项目建设中组织省、州、市文物专家,全程参与建昌古城保护修缮,从方案评审到施工工艺谏言献策,全程提供技术支持。
其中,西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更新项目一期克服了5月至9月雨季施工、新冠疫情影响、施工面狭窄等实际困难,强化施工力量和施工组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以倒计时倒逼冲刺的姿态和决战决胜的信心,形成合力确保了项目如期完成并精彩亮相。
目前,古城现存面积约130万平方米,大通、安定、建平城门尚存。本次保护更新项目包括“三门二街一楼一墙一园一中心”(三门:建平门、安定门、大通门;二街:涌泉街、十字大街;一楼:四牌楼;一墙:城墙二中段;一园:城墙遗址公园;一中心:游客中心)。尽可能在原址上按照原有格局恢复旧观,力争让游客感受到建昌古城昔年的人文盛景。
“焕新”而来,烟火盛世
一砖一瓦都是历史,一步一景都有故事,从百年风雨沧桑中苏醒的建昌古城正“涅槃重生”,惊艳归来。
城门、十字大街、四牌楼、古戏台映衬昔日繁华;古城老字号、特色商街、精巧门店,充满现代气息。依托“邛都”文化底蕴,以明清建昌城为鉴,古朴与时尚,典雅与潮流,日华与月辉,在这里交织成画。
西昌历史文化名城涌泉街片区保护更新项目通过科学规划、精致打造,对历史建筑和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进行修补、织补式更新,从商业逻辑、建筑工艺、立面风格、单体建筑及街巷肌理等进行全面优化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改造、管网全面下地已完成,增设步行街、古城墙、重点院落、屋面、城楼的亮化及夜游灯光秀;打造智慧街区,全面实行消防、运营、管理智能化;古城环境全面改善,场景更新,一步一景。力争打造将会成为西昌乃至凉山文旅融合的样板示范,形成上有古城、下有邛海文旅新格局。
“复活”古城,等建筑原有特色,完成了沿街墙面、屋面、门窗等风貌的整治;在街区内业态布局上,秉持着“修旧如故,活化更新”的理念,在保留原住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引进了多种商业业态入驻,加入游客所需的体验、服务、产品,使古镇业态整体实现良性循环,成为环境优美、业态丰富、文化多元的全新“文旅街区”。
目前,已完工的7处不可移动文物建筑分别开设了蜀绣、茶马古道、唐卡等博物馆,利用符合条件的历史建筑,开设了建昌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利用原西昌铁工厂旧址,恢复原有外观风貌,建设城墙遗址公园,还引入了言几又、稻鸿书院、千里走单骑民宿、角楼咖啡等国内知名品牌,从而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产生活,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了市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今年“国庆”期间,涌泉街试营业吸引游客29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超3.48亿元。
此外,在古城亮化中,设计方对建昌古城的文化历史深度挖掘提炼,以建平门瓮城墙为载体,通过声、光、电多维结合,形成以裸眼3D技术赋能的古城墙光影秀,利用城墙与内容的虚实结合,以时间轮转为线索,重现建昌古城的前世今生和修缮翻新的历程,展望未来建昌的盛世重光,带领观众在光影的世界中穿梭,沉浸式的去触摸千年建昌过去、现在与未来一脉相承的温度,共同见证当下建昌古城在历史沉淀中焕然一新的繁华盛世。(赵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