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更幸福、农村更美好,2022年广安区“三农”工作这样干!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3-23 10:21:42 编辑:陈蓉 点击:
3月21日,广安区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安排部署2022年全区“三农”工作;粮食生产、耕地保护、乡村振兴等都对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起着重要作用。2022年全区“三农”工作怎样干?
抓实粮食生产
积极推进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五良”融合,加强气象监测预报、自然灾害和病虫害防范。及时兑现支农惠农奖补政策,全域开展撂荒地整治,确保全区粮食播种面积73.4万亩以上、产量29.8万吨以上。
抓严耕地保护
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优先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确保完成76.7万亩耕地保护目标任务。
扎实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新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8万亩,其中优质粮油5.92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基地1.44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基地0.64万亩,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龙安柚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4月底前启动龙安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年底完成主体建设;6月底前悦来镇灯塔村农旅融合项目、大龙镇白沙村农旅开发项目、蒙溪河至白沙湾观光步游道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建成浔栖江南二期;9月底前建成百美村宿二、三期。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带建设。以花桥镇、龙台镇优质粮油园区为核心,建设优质粮油产业带20万亩;以套种、间种为主,以石笋镇晚熟柑橘产业和湖羊产业为依托,建设“晚熟柑橘+湖羊”种养循环产业带3万亩;以南部粮经复合产业为基础,打造集赏花、摘果、摄影、民宿、餐饮等为一体的文旅和休闲产业,建设“开花水果+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产业带3万亩;按照“以产带城、以城兴产、以城带景”发展理念,规划建设环主城区产城景融合发展产业带。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配套服务建设。全年引进农业企业35个、适度规模业主165个,培育家庭农场200个、种养大户73户、农业企业7家。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产业,建设初加工基地12个,启动建设花桥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力争引进稻米、菜油等农产品加工企业2个入驻。
务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持续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常态开展乡风文明“一榜两评”活动,大力推进“厕污共治”示范村建设,2022年完成2000户“厕污共治”改造建设任务。
持续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快推进龙安乡“五类”农房试点改造和肖溪镇竹山村老旧院落人居环境示范建设,并在花桥镇、大龙镇等乡镇以及全区2022年重点打造的2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分类分步推广实施。
不断提升场镇建设水平。加快推动花桥镇省级中心镇和城市副中心建设,大力推动大龙镇、悦来镇、大安镇、彭家乡特色场镇建设。其余乡镇按照“六个一”建设标准,对现有乡镇场镇进行改造提升。完成花桥镇、石笋镇、肖溪镇、彭家乡4个乡镇和原大有、蒲莲、苏溪3个场镇共7座污水处理站提档升级和管网设施配套建设。
抓好乡村振兴试点示范
加快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建。3月底前编制完成今年要实施完成的25个示范村的建设规划,年底前完成建设任务;同步启动其余35个村的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建设工作。
加快花桥镇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程建设。4月底前,完成粮油轮作示范基地和标准化粮油基地建设;10月底前,场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河道生态修复、农贸市场改造和商业街建设等项目全面完工;12月底前,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初具规模,“五类”农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
加快推进龙安乡全域乡村振兴示范建设。确保4月底前,特色街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年底前,完成龙安乡全域乡村振兴所有项目建设及2022年龙安乡乡村振兴新增项目建设,场镇“六个一”全面达标。
加快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在南部片区建设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南部片区乡村振兴示范片”,在以协兴镇、浓溪镇、龙安乡为核心的区域内建设集农副产品供给、共享农庄、旅游度假、农业研学、农业教育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小平故里乡村振兴示范片”。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配套
建成高标准农田7.2万亩。提档升级小微水利基础设施30个,新建蓄水池20个,完成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9座,新(改)建及整治渠道55公里,治理河道10公里,新建及维修山坪塘120口。新(扩)建产业路50公里。
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
新建100公里美丽乡村旅游路、产业路,提质改造100公里区乡村道路。完成龙安乡、花桥镇场镇老旧管网改造20公里,完成原杨坪乡至大安镇、彭家乡至大龙镇段30公里自来水主管网铺设。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开展乡村文化振兴示范村镇建设。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卫生保险制度,优化法律服务体系,加快区、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建设。
强化农业农村人才支撑
强化人才招引培育,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加大“三农”工作干部轮岗锻炼力度,提升农村干部履职能力。(广安区融化媒体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