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里,去翠屏区李庄古镇游玩的游客总能一睹李庄草龙舞的风采:激烈的锣鼓声中,舞龙者身着色彩鲜艳的舞龙服,随着脚下的灵动走位,草龙在手臂挥动间,时而翻飞戏珠,时而高高跃起,活灵活现,令人心潮澎湃。
近年来,宜宾市翠屏区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活态传承中得到有效保护、在有效保护前提下得到合理利用,让非遗散发出绚丽光彩。
在保护中发展 在传承中创新
2011年,李庄草龙舞就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58岁的黄泽明作为非遗传承人,十余年来一直在为这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努力着。
“这学期每周四、周五我都有一节课,教孩子们草龙舞让我很有成就感。”黄泽明说。2011年11月,在李庄中心校的邀请下,黄泽明将李庄特色文化草龙舞带进课堂,让传承从小学生抓起,“我现在都还记得孩子们参与草龙舞的热情。”
李庄草龙队1992年组建至今整30年,通过不断发展,在色彩、造型、表演形式上形成了独有的特征,既有源于巴蜀传统舞龙艺术的继承,又吸收了当地民间文艺表演艺术形成的独特舞龙技艺,“从最开始简单的走位、手上动作,到现在旋转龙、跳板龙、醉龙、睡龙等动作,我们一直在创新,希望把这个非遗项目一直传承下去。”黄泽明说。
不仅仅是李庄草龙舞,宜宾面塑、川剧等非遗项目早就在翠屏区的小学校生根发芽;四川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川茶集团”)作为“叙府龙芽茶传统制作技艺”遗产项目的保护单位,通过非遗技艺制茶体验基地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让中小学生欣赏茶艺表演、学习茶事礼、观看茶叶科普片、采摘茶叶、体验炒茶、制茶,寓教于乐。“弘扬、保护和传承翠屏区非遗成果,从娃娃抓起!”翠屏区文化馆馆长赖维君自豪地说。
创新文旅业态 培优做强非遗产业
“现在我在深圳也能吃到宜宾燃面,可解了我的馋了。”已在深圳安家的宜宾人罗卓过去每次回宜宾必须要去吃二两燃面才算解了思乡之情,这几年,盒装宜宾燃面进了各大超市、上了购物网站,想吃就能买,让罗卓十分高兴。
近年来,翠屏区把产业当景观、把资源当产品,促进农旅一体化、商旅等跨界融合,培优做强非遗产业,打造全方位、立体化营销矩阵。
非遗是文化软实力。宜宾市思坡醋业有限责任公司深谙此理,在保护和传承思坡醋传统酿造技艺的同时,加紧文创食醋生产,通过产品传播文化,又通过文化挖掘带动产品销售。如今,各大超市中思坡醋深受消费者青睐。
川茶集团把茶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发展结合起来,创新探索“利益共同体”共享机制,助力广大茶农持续增收。
依托项目支撑,翠屏区高起点编制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把非遗精品旅游线路、非遗进景区作为编制重要内容,推出十里酒城非遗旅游线路、精品哪吒文化旅游线路、中国早茶之乡文化旅游线路;川红非遗馆长期开展传统制作技艺、茶艺展示,竹编、蜡染、竹创意特色文化打造基本成型,研发具有文化底蕴和翠屏特色的文创旅创纪念品。
多种举措保障 翠屏非遗出彩
“翠屏区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的储存量居全市前列,申报成功率也较高;数字建设较为完善,非遗资料充分齐备。”赖维君说,翠屏区非遗申报严苛,“申报区级非遗的一切资料都是按照申报省级非遗的准备工作来做,等到申报市级、省级的时候就只需要小改动了。”
一直以来,翠屏区对非遗的保护不遗余力。建立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实施传统工艺保护和传承人培养计划,建立非遗传习馆,开展宜宾燃面、宜宾面塑抢救性保护;引导碎米芽菜、思坡醋、叙府龙芽、川红、兰香斋等传统手工技艺形成非遗品牌;组织五粮液、思坡醋、川茶、川红等非遗产品参加文创旅创特色商品展;指导川红非遗成功申报省文旅厅“旅游+教育”研学旅行实践基地。
2021年,《宜宾市翠屏区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奖励补助办法》出台,其中明确“成功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给予奖励20万元”,这无疑是对非遗保护和传承最有力的支持。
截至2021年12月底,翠屏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29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7项、市级6项、区级12项;代表性传承人46人,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12人,市级传承人10人,区级传承人23人;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4个(宜宾五粮液酿造体验基地、宜宾思坡醋酿造体验基地、宜宾天府龙芽技艺体验基地、宜宾川红工夫红茶技艺体验基地),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3个(叙府龙芽茶工坊、川红工夫红茶非遗工坊、思坡醋非遗工坊)。(胡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