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安州区黄土镇的万亩猕猴桃产业园区进入田间上肥、套袋的关键期,漫山遍野的猕猴桃长势喜人,百余名村民正有条不紊地为乒乓球大小的猕猴桃套袋。“套袋尽量让果实在果袋中悬空,并尽量不要伤及果面,避免影响口感和颜值。”近日,“80”后农技专家冯周杨正在村民陈云勤的猕猴桃地里进行指导。
“现在一个电话过去,‘人才驿站’的专家就能帮我支招,解答不了的问题,农技专家还会及时到地里来诊断。”谈及村里的人才驿站,陈云勤赞不绝口。
今年,我市首个村级人才驿站落户安州区黄土镇。整洁的村居环境、系统规范的管理制度、专业且淳朴的生产技术专家,都让来访者印象深刻。
黄土镇的万亩猕猴桃走廊远近闻名,全域种植面积达3.1万亩,从事猕猴桃生产种植的农户1069户,是全市最大的集中成片猕猴桃种植区。“今年通过人才驿站的助力,新技术得到广泛推广,人工节约了,产量预计增长30%。”人才驿站站长金华告诉记者。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黄土镇聚焦人才信息分散,摸清底数、找准供需缺口、突出引育重点,建立镇级“人才信息库”。经过层层筛选,该镇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等6大类共260名人才入人才信息库,他们中既有能工巧匠,也有致富能人,虽大多不是高学历,做的事业不是“高精尖”,但个个身怀绝活。“除了有一技之长这个特点,他们还有一个共性,就是具有上进心,且受村民认可。”黄土镇组宣委员周伦介绍。
如今,工作忙累了,到驿站喝杯茶接着干;村民在产业发展中遇到困难,随时到驿站找人才专家帮忙。谈及这个从城镇延伸至乡村的人才服务阵地,安州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以村级人才驿站搭建起农业产业的“一条龙”产销桥梁,壮大了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助力农民致富和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我们接下来还将以‘产业+人才’和‘回引+本土’的育才模式,立足全镇猕猴桃、无花果、水稻、柑橘4大优势产业建立4个‘人才驿站’,产生‘人才+产业’联动效应,并建立人才表扬制度,以示范带动效应激发乡村人才振兴‘一池春水’。”周伦告诉记者,如今黄土镇形成镇、村、驿站上下联动、协同有力的三级乡村人才服务体系,不断发挥乡土人才助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作用。(绵报融媒记者 安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