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在基础教育中的创造性转化”全国学术研讨会于5月8日-5月9日在绵阳师范学院(以下简称绵阳师院)召开。
会议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传达了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讲话精神。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主办,绵阳师范学院、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四川省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改革研究团队”承办。
绵阳师院副校长黄永忠主持了开幕式。会议总结了绵阳师范学院前期的探索经验,求教四方的科研教学精神。
绵阳师院校长李树勇致对与会的领导、专家、老师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对信任和支持学校承办会议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表示衷心的感谢。李树勇谈到,受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鼓舞,绵阳师范学院高度重视传统教学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广大师生在该方面已展开了一定探索,如论著写作、国家课题申报、团队建设、教案编写、基地建设、课堂(学习)模式构建、三维路径探寻、传统教学研究班的开办、校地共建课题的发布、教学比赛开展等。这一探索已经从绵阳延伸到凉山州等民族地区,从四川省辐射到浙江、安徽、贵州、江苏、河北、天津、吉林、广东等其他省份。中国传统教学思想的创造性转化是一条艰难之路。我们想以举办会议为契机,向各位专家、学者、老师问计问策,并真诚地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同为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在基础教育中的创造性转化而展开不懈努力。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在基础教育中的创造性转化研讨会”充分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人大讲话中“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备受鼓舞。绵阳师范学院在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在基础教育中转化方面已展开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绵阳师范学院引领下,一些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师积极投入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在基础教育中创造性转化这一复杂主题的探索中,其勇气和情怀让人感到可敬可佩。今天的会议是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在基础教育中创造性转化方面的第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绵阳师范学院在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创造性转化的实践探索上开了个好头。希望各高师院校、教研机构、中小学能够以此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携手走在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在基础教育中的创造性转化的探索之路上。相信我们会越走路越宽,越走越自信!
会议研讨阶段分为六个模块:
模块一为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在基础教育中创造性转化的宏观理论探讨。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张传燧、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徐继存、辽宁师范大学教授闫守轩、湖州师范学院教授宋立华等学者分享了教学传统及走向、传统教学思想的式微与复兴、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在基础教育中的传承、转化与创生以及创造性转化的原则。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罗小兵、绵阳师范学院教授张天明主要从实践的角度介绍了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在基础教育中转化的意义、路径、策略。闫守轩、张天明先后担任该模块论坛主持人。
模块二为中国古代人物的教学思想及其创造性转化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如密、西南科技大学教授蒋平、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吴亮奎、青岛大学教授黄庆丽、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刘霞等学者则对孔子、老子、墨子、陆九渊等教学思想分别展开了探讨。绵阳师范学院教授赵利担任该模块论坛主持人。
模块三为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创造性转化的某专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申国昌、南京晓庄学院教授张相学、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彦明等学者分别分享了对古代教学思想在双减背景下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校建设、人工智能教育的现实运用;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吴明海则分享了对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教学思想在基础教育中的转化的研究;西南大学教授田晓伟、绵阳师范学院教授张先华、泸州市教科所特级教师贾雪枫、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杨霞、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刘冬岩、天津师范大学副教授高维、淮北师范大学副教授陈志利等学者对古代学不躐等、因气求生、问与闻、善问与善待问、无为、隐喻、“志”的创造性转化进行了专门阐述。江苏师范大学教授程从柱、绵阳师范学院教授任俊、教授孙玉希担任该模块论坛主持人。
模块四为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在学科教学中的创造性转化研究。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张维忠、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正高级教师陈静亦、绵阳涪城区教师进修学校书记巩建华、绵阳师范学院教授赵利、温州大学副教授梅培军、南京师范大学老师杜丽姣等学者分享了对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在数学、历史、语文、体育、物理、美术等学科中的创造性转化进行了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李凯为大家带来了历史教育要树立中国话语的讲座;黄山学院副教授孙露探讨了运用思维导图助力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在中小学学科中的运用;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薛伟强、绵阳师范学院教授吴英等学者对启发诱导、知行合一等具体思想如何运用于学科教学中进行了探讨;绵阳师范学院教授赵海红对传统教学思想在高师院校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进行了分享。绵阳师范学院教授王涛和教授韩黎担任该模块论坛主持人。
模块五为基于中国传统教学思想的有中国特色课堂模式研讨。来自高师院校、基础教育教研机构、中学的9位教师分别分享了他们各自的模式探索经验。这十个模式(方法)分别为:基于传统教学思想的“CEPRAE”六步教学法(绵阳师范学院孙玉希)、“乐自磋疑思”五环导学模式(绵阳涪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杨亚莎)、植根中国传统教学思想的“泛察作磨”读写模式(绵阳市实验中学谢首勇)、“泛观∙活现∙相长”教学模式(绵阳市平武教师进修学校)、新时代“切记体察”学习模式(成都市成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高建文、成都四十九中徐茜)、彝区“融合创生”课堂教学模式(凉山州金阳教师发展中心吉鲁比古)、基于乐学好学思想的“激趣尚美”课堂教学模式(广安区希望小学钟金花)、基于约取实得思想的“精读提升”学习模式(绵阳中学英才学校全媛)、教学相长下的师生共长备课模式(南充三原实验学校罗剑容)。绵阳市实验中学兰兴华常务副校长还从学校科研管理视角作了相关的经验分享。孙玉希和巩建华担任该模块论坛主持人。
模块六为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转换的课例展示。东华理工大学老师张爱军分享了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如何融入教学设计之后,绵阳东辰学校老师向子睿、郑清华,绵阳市西园学校老师向俊霖,以及绵阳市实验中学老师胡玲凤展示了基于传统教学思想的历史、地理、语文课堂,之后,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肖星民老师、张勇老师、谌建民老师以及涪城区教研室肖兰老师分别进行了点评。之后,绵阳市实验高级中学老师辜久林、绵阳南山中学老师郑劼、巴中市巴州区教师进修学校副书记李春娇、泸州市合江县城关中学老师张胜男等分别展示了中国传统教学思想的说课案例。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赖蓉辉、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特级教师贾雪枫担任该模块论坛主持人。
这次会议体现了从理论研究到实践、从“上天”到“入地”、从宏观到微观、从一般到学科的逻辑顺序,体现了大中小幼一体化和地方政府、高师院校、基础教育学校的互促共进。
参加此次会议的单位有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湖州师范学院、南京晓庄学院、黄山学院、绵阳师范学院等师范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东华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青岛大学、温州大学等综合性大学以及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等教研机构和全国各地多所中小学。此次会议发言人、课例展示者共计66人,会议点赞量达到4.1万人。通过这次会议将引起人们对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及其创造性转化的高度重视,激发更多的专家学者、教研人员、一线教师的共同参与,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在基础教育中的创造性转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利于改变我国当前西方话语为主导的课堂格局,重建“有根”的课堂,树立民族教学自信。(四川基础教育研究院/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