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植环绕、花园式室外咖啡座,涪城区青义镇前进村绵江公路旁,坐落着乡村网红打卡地“柒里咖啡”。从发展传统农业的小山村,蝶变为集生态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胜地,迎来的不仅是游客,更是一次全新转型。
距前进村20余公里的经开区,四川瑞可达连接系统有限公司生产车间,400多名工人在生产线上不停忙碌。公司一季度订单达1.57亿元,同比增长267%。
不远处的南河片区,绵阳首家王府井购物中心吸引了KKV、益尔宝儿童乐园等诸多绵阳首店及专属定制门店入驻,已进入开业倒计时。
从一产、二产到三产,绵州大地“新经济”不断成长,“新势力”不断壮大——2022年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84.28亿元,同比增长6.6%。
面对多重压力、多重挑战,绵阳经济稳字当头,良好开局。
稳与进
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经济总量实现良好开局
4月19日,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大货车不断驶入,排队等待装卸货物。
“我们现在是产能爬坡阶段,用电量同比翻倍增长。”惠科光电电力课课长邓韦唯说,一季度企业用电量达2.1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0.63亿千瓦时。
用电量的增长也反映出企业产能的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我们月产能增长了50%,预计年内还会有30%的增长。”邓韦唯说。
窥一斑知全豹。一季度,绵阳全社会用电量累计39.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05%,增速远高于全国水平。
一个“远”字,展现出绵阳经济跃动之势。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一季度,绵阳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84.28亿元,同比增长6.6%,实现良好开局。
良好开局的背后,是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努力干出绵阳发展新天地的坚定决心。
在市八届人大二次会议闭幕会上,时任副省长、市委书记曹立军提出要践行“一线工作法”:干部在一线工作、领导在一线指挥、问题在一线解决、能力在一线提升、绩效在一线考核、奖惩在一线兑现。
令行即动!
党员干部走出办公室,在企业、园区、窗口等工作一线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实干,成为绵阳干部的“底色”。
3月3日,站在绵阳佳联佳禧印染有限公司楼顶,公司负责人胡志强和同事们对着旁边的一片空地做起了企业扩张规划。“如果车间能延伸到这里,就可以再增加一条生产线,原料配送布局也会更合理。”
三台县委主要领导在一线调研走访时了解到胡志强的想法后,迅速召集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主动研究解决方案。“这个方案为我们延伸产业链提供了极大帮助,我们的产值今年有信心突破25亿元。”胡志强说。
良好开局的背后,是正确认识发展短板以及面临的挑战。
如果在同一个坐标体系,用两条曲线分别标注绵阳在全省和全国的排位,可以看到:全省排位从1998年以来一直是一条直线,波澜不惊;全国排位却跌宕起伏:最高60多,最低127。最近几年,终于止跌回升,重回百强。
“跳出绵阳看绵阳,跳出四川看绵阳”。绵阳的目光不拘于四川一隅,而是要在全国找坐标、争位次。
今年以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曹立军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下基层调研督导工作,明确要求要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复杂变化,细化“抓”的举措、创新“干”的方法,努力把不确定性转化为确定的发展机遇。
最大对手是自己。1月23日,市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组织市级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工作。市级媒体和县级融媒体平台纷纷开设曝光专栏,让市民反映问题有着落,让当“耳旁风”者洗“阳光浴”。
山体滑坡威胁绵江路龙门段,6年“观察通行”还要“观察”多久?全市通行的企业“服务”绿卡,到了平武有点行不通;同一路口一年发生事故近20起,村民盼望红绿灯盼了好多年。一个个群众、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剑指“顽疾”,陆续曝光,促进了绵阳打开工作新局面。
良好开局的背后,是因时制宜,伴随外部形势变化而不断调整的发展策略。
今年以来,绵阳陆续启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启动“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这些措施的目的很明确:补短板、扩路径。
“从数据看,工作成效初显。”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说,一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5.7%,增速居全省第1位;技改投资同比增长53.4%,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4.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2位。
质与效
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民生改善继续加强
判断经济运行趋势,不仅要看速度,更要看质量和效益。绵阳的经济,到底是“虚胖”还是“真壮”?掀开经济总量的“表”,其“里”怎样?
工业蓄动力添活力,产业升级带动作用明显。
在“招大引强”与“招新引优”中,京东方与惠科去年产值均突破100亿级大关,分别达到153亿元和125亿元。在这两大重量级企业的带动下,绵阳新型显示产业汇聚了一大批龙头领军企业,涵盖了柔性、AMOLED面板、液晶显示面板、激光显示等全系列产品。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对经济支撑的作用比较明显。”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分析。
数据更加直观地体现了这种变化:分行业看,一季度,38个大类行业中有33个行业产值保持增长。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31.1%;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1%;汽车制造业增长2.7%。
消费态势稳步回升,消费“压舱石”作用显现。
从生产端看,疫情对餐饮、文旅等接触型服务业恢复形成冲击。对此,绵阳市点燃更多政策“篝火”,温暖市场主体,稳定发展预期。
围绕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科技信息服务、特色餐饮等9个重点产业链,全面实施“4+3+N”产业“链长制”,精准有力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
需求端同时发力。引导各大综合体、购物中心、大型连锁商超推出满减、打折、抵用券等各类打折促销活动,撬动市场消费活力。
“尽管受近期疫情影响,消费增长受到了一定抑制,但消费恢复态势不会改变,消费‘压舱石’作用仍会显现。”该负责人说,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27亿元,同比增长7.2%。
绿色转型稳步推进,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在三台县“麦冬-生猪”现代农业园区,铺设在田间的沼液管网如毛细血管般,将粪污养分均匀输送到每棵麦冬根须上。
立足绿色生态。三台在全域推广“猪-沼-药”生态循环模式,探索出1亩麦冬5头猪的种养循环黄金配比。芦溪、永明等13个麦冬种植镇乡,呈现出另一番产业新景: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4.1万余米沼液管网铺设田间,园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8%以上。
一季度,绵阳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涪江及其主要支流32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为优良水体,水质优良率100%;城区环境空气有效监测90天,优良天数79天,优良天数较去年同期增加7天。
民生改善继续加强,财政金融运行良好。
春节假期刚过,求职用工进入高峰期。2月中旬,四川省(绵阳市)“春风送岗位”暨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招聘季活动在市就业促进中心火热进行。
活动现场,绵阳京东方、普思电子、雪宝乳业、美乐集团等80余家企业进场招聘,涉及制造业、电子信息、金融房地产等多个行业,提供岗位近6000个。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季度,全市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3917人,完成全年目标的29.6%;城镇登记失业率2.74%,低于省控目标1.26个百分点。
安居乐业,有了稳定的就业,整个社会就有了踏实感。一季度,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131.74亿元,同比增长11.3%。
态与势
面对复杂严峻经济形势,有能力和条件战胜困难挑战
当前,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疫情多点散发,绵阳发展趋势如何?
“我们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努力推动绵阳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说。
创新是第一动力。
一季度,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和高技术产业企业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增长21.9%;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企业增长25.9%。
纵观绵阳,科技DNA虽早已融入城市血脉,但发展中累积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问题怎么解决?答案是创新。绵阳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邀请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的年轻干部和科研工作者担任科技助理,全职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招院引所等科技创新重点工作。
“非常感谢科技助理,昨天下午才来调研,今天又专程来牵线搭桥。有了金融机构的投资青睐,我们对后续产品研发和批量生产有了更强的信心。”4月19日,绵阳富莱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曹吉斌紧紧握着科技助理的手,一个劲地道谢。
产业是经济之本。
投资拉动作用有望提升。3月11日,全市总投资1067.57亿元、17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除了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园C区及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现场的主会场,三台县、盐亭县、仙海区三个分会场,也同时吹响了项目开工“冲锋号”。
“从发展趋势看,新开工项目以‘高精专’产业项目唱主角,将对投资稳定增长、经济转型升级形成有力支撑。”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开放是重要法宝。
今年以来,绵阳各支柱企业因地制宜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订单大幅增长,进出口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66.41亿元,同比增长24.9%。其中,出口额39.33亿元,增长102.0%;进口额27.08亿元,下降19.6%。“一带一路”成效正在不断显现。
人才是第一资源。
4月7日,绵阳“人才十条”新政正式
发布,聚焦人才引育用服全链条,提出了十条重大举措,是历年来含金量最高、力度最大、诚意最足的人才政策。
紧接着,绵阳市又发布面向全国引进6385个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公告。力度空前,前所未有,鲜明市委、市政府尊知重才、求贤若渴的诚意和决心……狠抓人才引育,绵阳誓要汇聚起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力量。
生态是宝贵资源和财富。
无废城市建设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日前,省生态环境厅将绵阳市纳入“十四五”期间“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并上报生态环境部。当前,绵阳市已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初步形成了《绵阳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力争通过三年时间,实现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较快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理能力有效保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相关负责人介绍。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
近日,市委、市政府发文明确绵阳市2022年6类25件市级民生实事(含人大代表票决)项目实施方案,主要涵盖道路交通安全、农村义务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安全服务、乡村振兴促进、人居环境改善6大类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项目,计划投入资金25.02亿元。25件市级民生实事,每一件都紧贴民情民意,百姓也将更多分享发展带来的红利。
“大河涨水小河满。”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说,社会总财富可以转化成社会总福利,GDP就像是大河,二次分配则是小河,除工资收入等一次分配,社保、教育、卫生等二次分配都依赖GDP的增长。标兵在前,追兵在后;只争朝夕,时不我待。让我们在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中,努力干出绵阳发展新天地,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绵报融媒记者 李灵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