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这十年 | 绘就首位产业新画卷

——巴中文旅事业这十年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9-28 11:19:35 编辑:李凤 点击:

十年,如同白驹过隙,匆匆而过。而将它暂时定格,细细梳理,就会发现,这十年,不普通、不平凡:取得中国气候养生之都、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旅游目的地TOP20”、《中国国家旅游》最佳全域旅游目的地多个响亮名片;创建1个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达到21个……“红”“绿”相映的革命老区,成为国内游客最想到达的“诗和远方”。

十年来,全市强力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将光雾山、诺水河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巴文化、三国文化、隋唐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完美结合……文旅康养产业链逐步成形。

十年来,全市文艺精品创作异彩纷呈、文旅产业发展迅速崛起、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稳步推进、文旅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文化旅游形象显著提升、文旅新区挂牌成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突飞猛进。

打造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清晨,薄雾将光雾山笼罩,房车营地内的游客睁开睡眼,呼吸着高负氧离子的空气,伴随着手机里的美妙旋律开启美好的一天;下午,在诺水洞天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晚上,夜游恩阳,乘乌篷船顺流而下,零距离体验炫酷灯光,在《恩阳船说》实景演绎中读懂历史与文化……精彩的文旅活动丰富着游客的美好生活。

巴中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底蕴厚重,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光雾山景区、诺水河景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南龛摩崖造像、巴山游击队纪念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叠加,“红”“绿”凸显的巴中在10年间完美嬗变,迸发了文化旅游发展新活力。

时间是变化的最好注脚。在光雾山镇驻地寨坡乡,24块石刻组成的光雾山镇大事记,详细记载了由桃园镇到光雾山镇的变迁,也见证着巴中文旅产业发展之路。

光雾山镇桃园社区支部书记何强回忆,1997年他退伍返乡时,光雾山镇仅有几栋典型的川北民居,且都是土坯房、老瓦房,也没有粉刷。从2003年到2013年的十年间,旅游业逐渐兴起,水、电、路、气得到改善,经济收入直线上升。

何强说,不好的体验已成为过去,光雾山镇推进“厕所、堆码、晾晒、后厨、习俗”五个革命,让游客在景区内的舒适度得到极大提升。

景区发展好了,以前外出打工的村民现在也都愿意留在家乡了。光雾山镇党委副书记蒲晓梅表示,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百姓受益颇多,镇上近80%的老百姓吃上了“旅游饭”。老百姓的收入是最直接的反映:2003年前光雾山镇人均纯收入为1900-2000元左右,2013年为9000多元,现如今已达20000元左右。

过去十年,巴中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把推进全域旅游突破作为加快老区振兴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建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森林康养目的地、建成文旅经济强市。文旅赋能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劲势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引擎,在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6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92.9亿元,较“十二五”分别增长214.9%、229.7%。

在传承创新中激活文化魅力

巴中,巴人故乡,巴文化中心。

自2002年以来,巴人文化艺术节已举办十届。

2018年,巴人文化艺术节被四川省委、省政府纳入川东北经济区“三个十大”之“十大平台”。今年5月召开的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深化巴文化研究阐释和创造性转化作出部署。

巴人文化艺术节已成为巴蜀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平台和纽带。这场旨在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宣传地域优秀文化、展示巴山儿女良好风貌的大会,已从巴中的文化节日逐渐成长为泛巴区域的文化品牌,充分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和时代价值,以及泛巴区域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工作的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空间。“忠勇信义、豪放包容”的巴人精神,共同奏响了律动泛巴的文化强音。

市文广旅局副局长谯杰表示,巴人文化艺术节突出了文旅交流合作的大主题,聚焦了巴文化的挖掘整理、阐发展示、推介传播,加强了与泛巴区域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用,激活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为进一步增强节会市场化程度,有效拓展巴中文旅市场,除巴人文化艺术节外,巴中市在市级层面还推出了诺水河国际溶洞节、光雾山国际红叶节、光雾山冰雪节,春夏秋冬四季四节,品牌节庆活动推动了文化旅游高速高质量发展,文旅品牌和城市形象品牌也日益凸显。

在巴城城南,被誉为“盛唐彩雕全国第一”的南龛摩崖造像走过千年风雨,颜色依旧缤纷,见证了巴中的古文化历史,也正在见证巴中文旅产业的发展。

“全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400处,可移动文物92414件(套)。”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10年来,全市成立文化遗产保护机构12个,申报、公布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项、省级14项、市级59项、县级525项,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保护传承体系。

“巴中处处有美景,风光无限。在巴中旅游,从自然到山水,从历史到文化,从传承到赓续,一张薄薄的旅游地图,却有着厚重的分量。”从重庆到巴中的游客王国庆说。

2020年11月5日,新时代曲艺星火扶贫工程成果巡礼展演·四川巴中专场——《巴山欢歌》在北京上演。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省曲协主席张旭东表示,此次展演也是巴中曲艺首次整台赴京演出,是对巴中曲艺暨文艺工作的一次检验和肯定。

今年9月15日,第十九届群星奖评奖结果正式揭晓,由巴中市文化馆与巴州区文广旅局联合打造的四川扬琴《蜀道》喜获群星奖,这是巴中推动群文事业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巴中市深入实施“六个一”文艺精品工程,坚持“政府主导、部门主责、群众主体、活动主推”,积极创作打造精品力作,繁荣了群众文艺事业。

过去十年,巴中文创成果丰硕。大型综艺剧目《下里巴人》、川剧《挂印知县》、话剧《滴灌》等艺术作品相继问世,编辑出版《巴中山水志》《巴中风尚志》等系列丛书。《通江民间歌谣校补图注》、四川扬琴《守望》等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

“我们有责任且有信心不断创作艺术精品,展现巴中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魅力,并着力打造具有古巴中特色的精品剧目。”市文化馆副馆长杨柳说,年均开展“精品剧目进巴中”20余场次,举行“律动巴山”“群星耀巴山”“相约古镇”等优秀群众文艺展示展演活动600多场次,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

大力擦亮巴中“红色”名片

红色文化是文化资源中的一抹亮色,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巴中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巴中市现有国、省、市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1个、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97处511点、馆藏红色文物3万余件,被党史党建专家誉为“革命露天博物馆”。

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巴中这片红色土地上,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全国规模最大的红军石刻标语群,留下了大量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如带血的土地册、刘伯坚三封家书等,这些事迹已融入老区人民的血脉,代代相传。

近年来,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热潮的兴起,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成为不少人追寻红色记忆、不忘初心再出发之地。几乎每天都有不少人到此参观学习,寻访红色印迹。2021年至今,在这个特殊的课堂,已接待中央、省、市、县党校及旅行社旅游团队9300余个,共130余万人次,其中省部级及以上团队活动30余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8500余场次。

不光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纪念馆,巴山游击队纪念馆每天也都有不少人预约到访,了解这支南方8省坚持最久的游击队的事迹。

“我从小是听巴山游击队故事长大的,但是知晓的人并不多,所以我想把游击队的故事,讲给所有人听。”巴山游击队纪念馆馆长覃久根已经在纪念馆干了13年,“我通过在纪念馆上班,结识了很多来自其他革命老区的游客,也让我知晓了更多的红色故事,我会继续发扬红军精神,一直坚守下去。”覃久根说。

凭借红色旅游热,位于通江县的红军城文旅特色街区已建成集文创产品开发和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于一体的“红城映象”,开发刺绣、竹编、剪纸、根雕等100余种独具巴山特色民俗文化创意的产品,推出“吃红军餐”等一系列研学旅行产品。一时间,到通江找寻“红色记忆”、体验红军生活的游客数不胜数。

红色旅游也是巴中市旅游的重要标签。为用好红色资源,扩大老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共建覆盖西部、纵贯南北、连接中东部的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走廊”。

2021年11月24日,全市首届文旅康养发展大会召开,巴中市、陕西省汉中市、重庆市北碚区三地在会上共同发表了《共建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走廊宣言》,三地应秉承资源共享、机制共建、品牌共推、合作共赢的理念,共同发起建设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走廊,号召更多革命老区城市加入,合力将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走廊打造成为红色文化传承新名片、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产业创新发展新引擎。

“十四五”时期,市委明确的“三市两地一枢纽”发展定位中,建设“全国爱国主义和红色文化传承基地”的核心,就包括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在内的红色资源利用。

全力推动首位产业发展

10年的发展之路不平凡,10年的厚势积累让巴中文旅事业站在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

经过多年努力,巴中目前集多项金字招牌于一身,已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1个天府旅游名县、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等系列文旅品牌标识,同时获得了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中国气候养生之都等殊荣,查明文化资源10万余项、旅游资源8200余处,“吃住行游购娱”配套产业初步形成。

“巴中奋力后发赶超振兴发展要贯穿产业培育振兴主线……突破发展文旅康养首位产业。”2021年7月13日,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举行,正式提出要突破发展文旅康养首位产业。

《关于突破发展文旅康养首位产业的实施意见》《巴中市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发展补充扶持措施》《巴中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相继出台,“真金白银”支持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发展。

2021年11月3日上午,在光雾山漫山红叶的见证下,巴中市光雾山诺水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举行授牌授印仪式,标志着文旅新区正式落地、南城北旅空间布局已具雏形,全市突破发展文旅康养首位产业迈出历史性一步。

作为全市“首位产业”,巴中的文旅康养将打造文旅新区“一个龙头”,做强红色旅游、景区旅游、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四大板块”。新的机遇、新的战略,文旅新区必将成为打造全市绿色经济的核心增长极。

文旅新区党工委书记王清平表示,当前,文旅新区“好”的因素在聚集、“进”的力度在加大、“新”的优势在凸显。接下来,将充分发挥新区主引擎作用,努力将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将新区的区位优势变为竞争优势,将新区的管理优势变为发展优势,高效推动文旅新区产业跨越发展。

发展“首位产业”,巴中定下了阶段性目标:到2025年,进一步完善山水巴中、洞天巴中、红色巴中、人文巴中、康养巴中“五大产品体系”,推动全市文旅康养产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从区域旅游目的地向全国旅游目的地转变。到2035年,努力建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森林康养目的地。

巴中在探索发展文旅康养业上已经迈开了坚实步伐,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相信,巴中一定会牢牢抓住文旅融合发展的大好机遇,沉下心来、下足功夫,走出一条具有巴中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在加快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的征途上,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郑钧太)